缔造“六心”乡村工程
2023-09-19罗淳赵雪梅李超余修礼
罗淳 赵雪梅 李超 余修礼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竹山县教育局立足强县工程建设,围绕“建功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县”目标定位,以“乡村振兴教育,教育振兴乡村”为使命,坚定信心,锚定目标,找准位置,干出特色,作答“强县工程,教育何为”的时代之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依托教育事业主阵地,强化公益普惠,办好操心事
学前教育是起始阶段的国民教育,更是千万家庭关注的民生问题。竹山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学前教育基础地位和公益属性,围绕乡村建设“六件事”,探索多元办园模式,构建“公办为主、普惠优先、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提升品质”的公共服务体系,全力争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示范县。
扩充城乡托位。竹山县突出提升学前教育“两个占比”达标,编制《竹山县2022—2035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2023年争取专项资金6500万元,新建宝丰第二幼儿园、秦古第二幼儿园、城关明清幼儿园、竹坪中心幼儿园,无偿移交落实卓尔小区配套园,“腾笼换鸟”改扩建竹山实验幼儿园,新增学位1200個。
补充保育人才。抢抓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口帮扶机遇,采取“3+2”模式联合办校,依托竹山职教集团开展幼师保育技能培训,会同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中职教联体,为鄂西北片区培育大量优秀人才。2023年竹山县争取编制部门批准招聘幼师20名,建设3个学前教育城乡协作型教联体,以保育人才队伍扩充提升全县学前保教水平。
延展公共服务。积极探寻降低群众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路径,调研评估城乡各类学校附属班、公办园、普惠园。全县17个乡镇幼儿园均开辟“绿色成长通道”,向589名2~3岁幼儿提供安全的托育服务,让年轻上班族、外地打工族、园区务工族放手创业就业,让教育行政部门多操心,让群众家庭少费心。
依托乡村“未保”工作站,强化关爱服务,办好顺心事
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困境儿童是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全县各乡村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功能、有制度、有活动”标准,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一体化建成17个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到100%。强化乡村干部网格包片分工,配备乡镇儿童督导员17名、儿童主任244名。
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志愿服务队200余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00余人次。为有效解决乡村关爱人力不足矛盾,招募乡镇年轻党员教师、乡村干部、中心户长等组建留守儿童关爱志愿服务队,利用节假日开展家访、作业辅导、趣味游戏、心理疏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等系列活动,把爱心播撒到农村留守儿童心中,共同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双台乡党委政府整合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资源,标准化建设未成年人保护站,文化体育广场成为儿童聚集的乐园。县教育局发挥驻村片长单位作用,率先在麻家渡镇杨家河村打造“童心港湾”和“微心愿谈心角”,标准化建设未成年人保护阵地。驻村队员会同乡村干部,组织乡村教师开展非遗剪纸传承、书香阅读活动,让留守儿童的欢歌笑语荡漾在山水间。
全县17个乡镇开设37个“希望家园”,招募返乡大学生、中小学教师、高中毕业生、“五老”等志愿者130余人,托管农村留守儿童2200余人,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安全保护、心理关爱等公益托管服务。
依托农村安幼养老中心,强化互助照料,办好暖心事
农村“一老一小”群体最需要照料,盘活脱贫攻坚期间兴建的安幼养老中心势在必行。竹山县形成“老带小、小伴老”的良性互助局面,全县已建成53个安幼养老中心、120个日间照料中心、203个老友之家。
县教育局根据城乡学校生源变化,及时调整教育规划布局,对闲置教学点、村级小学采取所有权、维护权、使用权“三权分离”,在稳定所有权前提下交付乡村无偿使用、高效利用,解决好农村安幼养老阵地不足、投入不足的现实矛盾。
擂鼓镇西河村支两委突出党建引领,用好安幼养老中心平台,组织36名党员、15名乡贤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每周开展书法、绘画、阅读、手工、研学等活动,并实行积分制进行激励,提升“一老一小”聚集度、融合度、向往度。县妇联积极争取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400个,动员全县1000余名妇女干部组建“爱心妈妈团队”与各乡村结对暖心。麻家渡镇罗家坡村发动群众,兴建养老安幼服务中心,全面提升村居公共服务水平。竹山县结合“十星闪耀30年”系列庆祝活动,把尊老爱幼、睦邻友好作为“十星创五兴”的重要考量标准,与时俱进引导村民争星创星,促进乡风文明。
依托托育托管机构,强化专业服务,办好放心事
针对生育养育成本趋高和托育的现实需求,为有效解决年轻进城务工夫妇难找保姆、保姆难找的实际困难,积极引进托育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全县现有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13家,其中已在卫健部门备案登记7家,备案托位840个,实际在托170人。
竹山县亲贝托育中心面向1~3岁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三类托育服务,现有托育幼儿30人,有效满足了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托管服务机构,全县审批留守儿童托管机构18个,托管儿童700余人。
2012年开办的星源阳光儿童托管家园,配套建成儿童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亲情连线室,一人一档建立未成年人档案,为特殊困境儿童对接各方资源,及时开展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等宣传教育活动,肩负起教师辅导、父母关爱、保姆照料三重角色,10年来累计托管儿童2000余人次。2023年6月,该中心负责人张红荣获“荆楚最美儿童主任”荣誉称号。
依托童伴之家,强化志愿帮扶,办好爱心事
竹山县教育局、民政局会同县妇联、团县委选取7个乡村打造15个“童伴之家”。
在溢水镇何家湾村,每天8点准时开放“童伴之家”,“童伴妈妈”总会站在“家”门口欢迎孩子们到来。孩子们自觉地过来找“妈妈”辅导学业、讲故事、做手工,或走进茶山聆听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湖北省地矿局乡村振兴工作队发挥行业优势,通过信息赋能,用三维电子地图全景标注何家湾村中心户长、建档立卡对象、党建示范户、留守儿童住址信息。3名工作队员变身“童伴爸爸”,每天工作之余陪孩子们练球健身,普及安全知识。
为提升关爱成效,县教育局明确各乡村学校至少抽调4名党员教师轮换参与“童伴之家”的志愿服务,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温暖孩子的心灵世界,让爱的种子萌根发芽。
依托“四点半”学校,强化特色拓展,办好民心事
竹山县各学校围绕“五育”并举,严格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双减”落地,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开放18所乡镇青少年宫,办好“四点半”学校,良心解决“学生放学早、家长无法接、在家无人管、安全有隐患”现实问题。目前除寄宿制学校外,全县共开办“四点半”学校37所,参与教师1793人,参与学生25809人。
竹山县各学校科学优化课程设置,努力提升学生作业、体质、睡眠保障水平。积极争取中央彩票基金,大力推进“相守计划”公益项目和“复兴少年宫”工程,以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为载体,推进课后服务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加强体育艺术、非遗传承、科普创新、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学相守、玩相守、爱相守”,助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