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缔造“六心”乡村工程

2023-09-19罗淳赵雪梅李超余修礼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8期
关键词:竹山县托育全县

罗淳 赵雪梅 李超 余修礼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竹山县教育局立足强县工程建设,围绕“建功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县”目标定位,以“乡村振兴教育,教育振兴乡村”为使命,坚定信心,锚定目标,找准位置,干出特色,作答“强县工程,教育何为”的时代之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依托教育事业主阵地,强化公益普惠,办好操心事

学前教育是起始阶段的国民教育,更是千万家庭关注的民生问题。竹山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学前教育基础地位和公益属性,围绕乡村建设“六件事”,探索多元办园模式,构建“公办为主、普惠优先、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提升品质”的公共服务体系,全力争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示范县。

扩充城乡托位。竹山县突出提升学前教育“两个占比”达标,编制《竹山县2022—2035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2023年争取专项资金6500万元,新建宝丰第二幼儿园、秦古第二幼儿园、城关明清幼儿园、竹坪中心幼儿园,无偿移交落实卓尔小区配套园,“腾笼换鸟”改扩建竹山实验幼儿园,新增学位1200個。

补充保育人才。抢抓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口帮扶机遇,采取“3+2”模式联合办校,依托竹山职教集团开展幼师保育技能培训,会同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中职教联体,为鄂西北片区培育大量优秀人才。2023年竹山县争取编制部门批准招聘幼师20名,建设3个学前教育城乡协作型教联体,以保育人才队伍扩充提升全县学前保教水平。

延展公共服务。积极探寻降低群众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路径,调研评估城乡各类学校附属班、公办园、普惠园。全县17个乡镇幼儿园均开辟“绿色成长通道”,向589名2~3岁幼儿提供安全的托育服务,让年轻上班族、外地打工族、园区务工族放手创业就业,让教育行政部门多操心,让群众家庭少费心。

依托乡村“未保”工作站,强化关爱服务,办好顺心事

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困境儿童是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全县各乡村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功能、有制度、有活动”标准,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一体化建成17个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到100%。强化乡村干部网格包片分工,配备乡镇儿童督导员17名、儿童主任244名。

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志愿服务队200余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00余人次。为有效解决乡村关爱人力不足矛盾,招募乡镇年轻党员教师、乡村干部、中心户长等组建留守儿童关爱志愿服务队,利用节假日开展家访、作业辅导、趣味游戏、心理疏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等系列活动,把爱心播撒到农村留守儿童心中,共同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双台乡党委政府整合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资源,标准化建设未成年人保护站,文化体育广场成为儿童聚集的乐园。县教育局发挥驻村片长单位作用,率先在麻家渡镇杨家河村打造“童心港湾”和“微心愿谈心角”,标准化建设未成年人保护阵地。驻村队员会同乡村干部,组织乡村教师开展非遗剪纸传承、书香阅读活动,让留守儿童的欢歌笑语荡漾在山水间。

全县17个乡镇开设37个“希望家园”,招募返乡大学生、中小学教师、高中毕业生、“五老”等志愿者130余人,托管农村留守儿童2200余人,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安全保护、心理关爱等公益托管服务。

依托农村安幼养老中心,强化互助照料,办好暖心事

农村“一老一小”群体最需要照料,盘活脱贫攻坚期间兴建的安幼养老中心势在必行。竹山县形成“老带小、小伴老”的良性互助局面,全县已建成53个安幼养老中心、120个日间照料中心、203个老友之家。

县教育局根据城乡学校生源变化,及时调整教育规划布局,对闲置教学点、村级小学采取所有权、维护权、使用权“三权分离”,在稳定所有权前提下交付乡村无偿使用、高效利用,解决好农村安幼养老阵地不足、投入不足的现实矛盾。

擂鼓镇西河村支两委突出党建引领,用好安幼养老中心平台,组织36名党员、15名乡贤与留守儿童“结对子”,每周开展书法、绘画、阅读、手工、研学等活动,并实行积分制进行激励,提升“一老一小”聚集度、融合度、向往度。县妇联积极争取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400个,动员全县1000余名妇女干部组建“爱心妈妈团队”与各乡村结对暖心。麻家渡镇罗家坡村发动群众,兴建养老安幼服务中心,全面提升村居公共服务水平。竹山县结合“十星闪耀30年”系列庆祝活动,把尊老爱幼、睦邻友好作为“十星创五兴”的重要考量标准,与时俱进引导村民争星创星,促进乡风文明。

依托托育托管机构,强化专业服务,办好放心事

针对生育养育成本趋高和托育的现实需求,为有效解决年轻进城务工夫妇难找保姆、保姆难找的实际困难,积极引进托育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全县现有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13家,其中已在卫健部门备案登记7家,备案托位840个,实际在托170人。

竹山县亲贝托育中心面向1~3岁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三类托育服务,现有托育幼儿30人,有效满足了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托管服务机构,全县审批留守儿童托管机构18个,托管儿童700余人。

2012年开办的星源阳光儿童托管家园,配套建成儿童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亲情连线室,一人一档建立未成年人档案,为特殊困境儿童对接各方资源,及时开展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等宣传教育活动,肩负起教师辅导、父母关爱、保姆照料三重角色,10年来累计托管儿童2000余人次。2023年6月,该中心负责人张红荣获“荆楚最美儿童主任”荣誉称号。

依托童伴之家,强化志愿帮扶,办好爱心事

竹山县教育局、民政局会同县妇联、团县委选取7个乡村打造15个“童伴之家”。

在溢水镇何家湾村,每天8点准时开放“童伴之家”,“童伴妈妈”总会站在“家”门口欢迎孩子们到来。孩子们自觉地过来找“妈妈”辅导学业、讲故事、做手工,或走进茶山聆听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湖北省地矿局乡村振兴工作队发挥行业优势,通过信息赋能,用三维电子地图全景标注何家湾村中心户长、建档立卡对象、党建示范户、留守儿童住址信息。3名工作队员变身“童伴爸爸”,每天工作之余陪孩子们练球健身,普及安全知识。

为提升关爱成效,县教育局明确各乡村学校至少抽调4名党员教师轮换参与“童伴之家”的志愿服务,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温暖孩子的心灵世界,让爱的种子萌根发芽。

依托“四点半”学校,强化特色拓展,办好民心事

竹山县各学校围绕“五育”并举,严格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双减”落地,彰显学生个性发展,开放18所乡镇青少年宫,办好“四点半”学校,良心解决“学生放学早、家长无法接、在家无人管、安全有隐患”现实问题。目前除寄宿制学校外,全县共开办“四点半”学校37所,参与教师1793人,参与学生25809人。

竹山县各学校科学优化课程设置,努力提升学生作业、体质、睡眠保障水平。积极争取中央彩票基金,大力推进“相守计划”公益项目和“复兴少年宫”工程,以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为载体,推进课后服务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加强体育艺术、非遗传承、科普创新、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学相守、玩相守、爱相守”,助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竹山县托育全县
私人还是公共:我国托育服务体系供给范式研究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
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
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
深入推进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探析
——以A市C县八个村庄为例
包泽祥 藏石欣赏
张金保 藏石欣赏
宋令伟 藏石欣赏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