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

2023-09-19李昕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英语教学

李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英语学科课程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国主义情怀,初步具备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小学阶段作为英语课程的起始学习年段,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呢?

挖掘教材,讲好课本内的中国故事

英语教材既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媒介。教材在内容选取、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体现着课程的育人价值,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好教材的主导作用,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元素,引领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传播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声音。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体现。在六年级上册“Festivals”这一单元中就包含了一些关于中国节日的语篇,如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有关中国节日的语篇内容,让他们全面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与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并通过开展各种实践学习活动,如绘制中国传统节日宣传小报、制作月饼、灯笼、猜灯谜等,鼓励学生积极了解中华文化,体验中华文化,进而宣传、推广中华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关于中国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的故事和事迹,引导学生充分学习,进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比如五年级下册补充拓展部分有徐霞客的故事,六年级下册“Heroes”单元中有对袁隆平的介绍,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学习这些语篇内容,进而学习徐霞客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学习袁隆平一辈子躬耕田野的科技精神、脚踏实地的追梦精神。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一个又一个的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创造、中国奇迹呈现在世界面前,我们需要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传递得更深远、更响亮。五年级上册有关于中国高铁运行速度的介绍,六年级上册有体现中国发展变化的代表性城市武汉和深圳的介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教材中涉及的能体现中国发展水平的语篇内容,引领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并将其转换成符合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故事,进而鼓励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拓展资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更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丰富课程资源和拓展学习渠道对小学英语学习来说至关重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故事内涵丰富、意味深远,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和教材体系建设,做到英语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与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注重关联性,延展单元话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所涉及的话题来开发或补充系列中国故事。在学习完节日(Festival)话题后,可以开发或补充中国习俗的系列故事,如过年的传说、元宵节的故事、中秋节的传说、端午节的故事等;在学习完食物(Food)话题后,可以开发或补充中国食物的系列故事,如饺子的故事、元宵的故事、粽子的故事、中式早餐等;在学习完英雄(Hero)话题后,可以开发或补充中国英雄的系列故事,如屈原的故事、李白的故事、鲁迅的故事、杨利伟的故事等;在学习完天气(Weather)话题后,可以开发或补充二十四节气的系列故事。这些故事在开发或补充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特点,尽量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融合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源,在吸引学生、培养兴趣的同时,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注重实用性,结合生活实际。生活是文化的根基,同时也是故事的来源,因此,在引入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引入中国习俗系列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依据具体的节日时段,适时引入相应的中国故事。比如在春节前后引入过年的传说,在中秋节前后引入嫦娥的传说,在端午节前后引入端午节的故事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氛围了解这些节日的起源、习俗、庆祝方式和历史文化背景,更有利于其加深对这些中国故事及其内涵的理解。

乡土文化的渗透也是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对于生活在武汉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结合武汉的地方文化引入黄鹤楼的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岳飞在武汉的故事、辛亥革命的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更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创新形式,以多元活动讲好中国故事

除了结合教材、开发资源、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中华文化之外,各种创新的课外实践活动也是落实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课外活动可以打破学科和课堂的局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中华文化;另一方面,课外活动也可以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搭建表达和展示的平台,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树立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要想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校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比如航天、航海、民俗艺人、戏曲专家、行业模范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不同领域的进步、变化和发展,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中华精英的优秀事迹,让学生在开阔眼界、丰富认知的过程中,从小树立“为国发声”的意识。

搭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平台。在增强意识的同时,也要为学生搭建学习、表达和展示的平台。学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校本课程活动,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定期播放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节目,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可以成立英语戏剧社,在教师的引导下选取有代表性的中华经典剧目进行打磨、排练,并定期在全校进行表演展示;还可以成立中国故事社团,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加入社团,并聘请专业的英语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中华文化;还可以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比赛活动,如中国故事演讲比赛、“中华文化推介秀”、中华文化小报制作比赛、“我和我的中国故事” Vlog制作比赛等。这些形式各异的校本课程、比赛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发展的黄金期,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人的素质培养和思想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小学以英语为载体让学生深入学习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培养具有中国心、民族魂、世界眼、国际范的新时代少年。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高度重视“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落地落实,积极探索促进课程落实的新路径和好方法,让学生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英语教学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