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重“四悟”
2023-09-19李国俊
李国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更是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成为国家立足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教师队伍的建设关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每一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自然也应对自身的成长与进步作出规划和思考。那么教师该如何发展呢?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这一要求为新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方向,引导广大教师在教育之路上,努力做好“四悟”,在为学、为事、为人方面积极思考,进一步把握育人要义,不断实现自身成长、超越。
一、常悟为学之道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引导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必须高超。通过不断学习,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为学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并不是从成为教师时就不用学了。恰恰相反,教師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教之长久必先自身学得长久,教师坚持学习才能源源不断地更新观念,补给新知识,以适应新的教学发展的需要。新课程实施中要求教师也是学习者,而不是无所不能者。所以,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坚持思考如何学习、学什么,去探索和实践做学问的方式方法,在为学方面收获自己的体悟,才能让自己业务精进、知识储备丰富,具备传道授业之能。了悟为学之道,为教人为学奠定良好基础。
二、时悟做人之道
“身正为范”也为教师成长指引了另一发展方向,即教师要以自身的崇高品质和道德修养为模范,引领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所以要成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优秀教师,在精进学问、提升专业能力之时,自身也要修养心性,思悟做人之道。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人格的启迪常常体现在感染和熏陶上,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就会遵行;自身不端正,虽发命令也没有人听从。这一点在教育领域更能得到证实。好的教育常常是充满感染力的,教师自身的情况会很大程度决定教育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磅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就明确将“突出师德”作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提出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人民教师时时思悟做人之道,根本上加强自身道德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教,领悟为人之道,既有助于自身的发展提升,又能对学生成长产生良好的感染作用,实现以德育德、以德育人的目标,推动师生共成长的良性发展。
三、勤悟行事之道
为人处世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习做人,做有高品位高志趣的人,也要以实际做事来具体实践和呈现。所以教师要勤悟做事之道,在具体真实的事情处理中彰显智慧,孕育思想,用实实在在的言行影响、感化学生。
比如面对困难,是消极抱怨逃避,还是积极豁达应对?这是不同的处世态度;对待教学任务,教师是认真完成,还是敷衍了事?这是不同的工作态度。由此采取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思路必然产生不同的效果。一个总是消极应对、满腹牢骚、拈轻怕重的老师,如何能将学生塑造成积极向上、阳光进取、儒雅智慧的个体呢?
再比如遇到班级学生出现纷争矛盾时,教师是下意识关照成绩优异、平时惹人喜欢的学生,斥责爱捣乱总淘气的学生,还是细致地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事论事公平处理,耐心协调?不同的应对方式正体现着教师的做事水平,也会在问题的处理中对学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教师诚恳对事,认真工作,积极乐观面对困难,其一言一行都将给学生带来正面影响,真正诠释言传身教的内涵。
四、恒悟育人之道
立德树人是每一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就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教育之路上,思考如何育人、育怎样的人,恒悟育人之道,是身为教师必须去坚守的责任。
育人,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全面健康发展。育人,要注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青少年正处于对新事物新世界充满好奇的时期,正是急需有人给他们的头脑补给知识的时期。作为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给予学生引导,为学生打开一扇进入学科世界的大门,就为他们将来走入更广阔的社会天地做好了铺垫。教师引领学生走进这一方知识天地,帮助他们得到思维、智力的训练,引导他们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也就帮助他们锻造了自身本领,为将来成人成才,走入社会又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育人,更要注重润育心魂。正所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好的教师不是把学生教成考高分的机器,而是重视教学生做人,在心灵和精神方面给予启迪,去塑造灵魂、塑造生命。青少年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思想意识积极健康与否,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曲直、知晓善恶美丑、正确看待义利得失,阳光向上成长,也能应对风雨挫折。既能独立自主,又懂得与他人相处合作,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给予学生这些思想的引导、精神的培育,才能真正做到“育人”,切实帮助学生收获成长中的宝贵财富,并一生受益。
总之,教师成长离不开自己勤悟勤学。从自身为学、做人到做事,教师都应常常思悟,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时时记住并践行自己的育人使命。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获得自身的成长发展,在教育之路上实现“自育”与“育人”的双重价值,获得更高的职业幸福感和尊严感。
◇责任编辑 苟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