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师成长的九年计划
2023-09-19纳敏
纳敏
新教师是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教师的成长,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关系到學校的生存与发展。新高考改革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对新教师的自我定位、业务能力、专业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守好自己的“阵地”,就需要新教师明晰符合自身实际的成长计划。
一、成长阶段:1—3年站上讲台,有样子
(一)生涯规划有想法
近年来,学生生涯规划课程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它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唤醒潜能、自我管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面向教师的生涯规划却很少提及。其实,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师个人前途、学校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数十年的职业生涯,若在入职初期未做好个人规划,“一眼看到头”的重复性工作会让教师职业随时间推移而出现倦怠,毫无目标以致降低要求,最终受影响的将是自己以及学生。作为新教师,入职初期需进行“5W”生涯规划自我定位与评估,即“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能获得什么支持”“最终我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梳理优势和劣势,依据自身实际,确立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循序渐进,逐步突破。
(二)课堂教学有样子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的主战场,抓好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新教师,面对多样的学科组合方式、不同阶段的学科任务,如何落实课堂教学重点、突破课堂教学难点就成了重中之重。初登讲台,在学中“模仿”、在“模仿”中学不失为一条稳当好走的路。勤听课,“模仿”资深老教师的教学取舍与难点突破,“模仿”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思路与课堂落实,“模仿”同龄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亮点;勤听“评课”,听上课教师的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听评课教师给的不足意见与改进建议;勤反思,反思他人的这节课怎么样、我上该怎样,反思我的这节课怎么样、下次上该怎样。总之,课堂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入职之初,转变身份,学会“模仿”,有点“样子”,成长的第一步就算是走稳了。
(三)班级管理有措施
不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做好班级管理,是落实课堂教学的基础保障。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新教师的教学任务推进与收获职业幸福感至关重要。高中阶段的新教师,课堂管理务必做到以下四点:一是约之以规,立规明规,树立规矩意识。从班级和学科实际出发,制定班级或学科“规范”,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落实,在“小事反复抓,大事抓反复”中使学生明确常规,养成习惯。二是动之以情。成功教育的基础在于用真情感染学生,初为人师应借助情感建立起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探索情感教育的艺术方法,用爱感化、启迪学生。三是晓之以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育不仅是“教”,还有“育”,要告诉学生“何为不可为”,更要教育学生“为何不可为”,在入情入理中,教之真理。四是导之以行。正人先正己,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导向作用,故新教师应做到:正行、先行,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只有约规、动情、晓理、导行的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成形阶段:4—6年站稳讲台,有风格
(一)教学形式有风格
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经常性的表现,是教学艺术趋于稳定和成熟的标志。高中三年一个轮回,结束三年的成长“模仿”期,这一阶段的高中新教师应该在教学形式上有自我思考与实践,以期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实践中,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严谨,条理清楚,环环相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有的教师讲课情绪饱满,慷慨激昂,扣人心弦,往往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的教师讲课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妙语连珠,能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新知。不论哪种风格,教学风格与一个人的性格、修为、素养等有很大的关联。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修养越高,人格魅力越大,教学风格就越鲜明。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矢志不渝的追求,新教师需从一节节不成熟的课、一次次的教学尝试与改进创新中开始,不断朝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前行,从而站稳讲台。
(二)教学研究有思考
教学要是一潭泉水,就须有活水源头,而教研正是这源源不断的清泉。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能力。一方面,教学实践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教育理论来自教学实践,是教学实践的升华和结晶。另一方面,教学研究成果形成的教育理论又反哺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这一阶段的教师,要强化个人自主教研思考,一味满足于“上好课”的教师,极有可能“上不好课”,因为缺少对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与思考,教师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也会大打折扣。年轻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首先要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其次要深入反思分析,然后在教学实践中改变教学行为或策略,最后通过写作将行为转变带来的教学效果进行归纳总结。总之,教学研究是教师职业生涯一项终身受用的技能,无论哪个阶段,能够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从浩如烟海的实践中提取知识真谛,才是应对未来发展挑战的王道。
(三)教学质量有提升
高中阶段的教学,教学成绩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经过学“上课”三年成长期的高中教师,第二阶段应在学科教学质量上多花心思。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障,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则离不开“三个有效”。一是有效备课。备课不光是备“课”,需从教学实际出发,备学生,以学论教,以学定教;备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主干知识,界定教学重点与难点,适当整合教学内容;备活动,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动起来,活动设计必须考虑其目的与方式;备练习,练习设计要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有效授课。判断一节课是否属于好课,并非看老师教得怎么样,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以及学到了什么。衡量学生是在真学还是假学,关键是看学生是否真的“动”了起来。三是有效辅导。除了做好课堂集中辅导外,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式的个性化辅导,对学困生、临界生的帮助很多,但必须杜绝形式化、任务化辅导,明确辅导目的,落实辅导措施,跟进辅导检测,才能将“有效”落到实处,才能将“质量”提升上去。
三、成熟阶段:7—9年站好讲台,成骨干
(一)教学创新有突破
未来社会是科技飞速发展且深度融合的社会。科技创新在对未来社会生活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同时,势必也会对未来教育形态产生深刻影响。未来的教育是主动应对新时代的机遇挑战,分析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聚焦未来人才核心素养,以新理念、新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创新,通过突破学科边界、创新育人方式、革新学习空间、重塑教师角色等形式来构建的崭新的教育新样式。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勇于突破惯性思维,善于教学创新尝试,特别是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科+”的融合、生涯规划的意识、网络赋能的课堂、校际交流的无障碍、名师“云教学”的平台……都将不断破除传统时间、空间下的以“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一蹴而就的跨越未必正确,但小步迈进、稳步推进的方法未尝不妥。只有以“创新”加持的课堂才有活力,也只有以“创新”加持的教师才能不被时代所遗弃,从而站好教育的“讲台”。
(二)教学引领有作用
一个人的教育似石子入潭,毫无波澜;一群人的教育似巨石入海,泛起涟漪。完成一、二阶段成长的教师,此时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应成长为学校、县市的骨干,应在立足本校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申报、参与各类骨干教师评选、工作室负责人遴选等,并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搭建以“专业引领、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理念的平台,打造师师间、学校间、地区间的学习与成长共同体。“一核多元”的团队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致力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及其对策;聚焦课堂教学,为有效提高区域内课堂教学质量做出积极尝试;探索形成引领新进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积极为基础教育领域优秀人才的迅速成长和发展、为地区教育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力量。
(三)教研能力有发挥
骨干教师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又是带动区域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核心力量,其教育科研能力的发挥,影响着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教育教学的质量。专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教师,要注重实现自我专业价值,加强合作,实现教师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组建研究型团队,在群体效应中发挥自我光亮。当好新教师的“老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做好“一帮一”教学指导,在思维的碰撞中引领一批新教师快速成长;承担教师继续教育的重任,以丰富的教学经验,指导年轻教师深入推进校本课程、校本教材、课程改革等研究,引导其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承担区域教育科研重任,积极参与市级以上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并以此加强对年轻教师课题选題、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课题行动研究、课题写作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只有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显著提升。
总之,新形势下的高中新教师专业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沉得下心学习、静得下心教书、潜得下心育人,也不应是故步自封的,应该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责任编辑 矣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