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中国土壤环境管理路径研究

2023-09-19陈海雁林细线

区域治理 2023年20期
关键词:碳库土壤环境土地

陈海雁,林细线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苍南分局

引言

近年来,由于重金属污染、土地功能衰减以及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我国开始重视土壤的可再生利用性,并将关注点放在了土壤的可持续性上以及它对环境的影响上,希望从土壤在利用性提升方面来满足人类对环境的需求。2030 年我国将实施碳达峰、2060 年实施碳中和的战略,土壤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部分,其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占比达到90%以上,约为植被碳库的3~4 倍、大气碳库的2~3 倍,因此,采取有效的土壤环境管控措施,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已成为当前土壤环境保护的一项关键任务。采取如减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有机肥料、农业机械等有效的土壤环境管控措施,有助于改善环境,促进人类的身体健康。除此之外,对实施有序的土地开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为实现绿色发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双碳”目标下中国土壤环境管理现状

目前,在“双碳”目标下,我国土壤环境管理采取了加强管理质量,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运用有效措施降低土壤污染风险,关注土壤碳库减排增汇效益等措施。但相应的土壤健康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依旧对“双碳”目标下中国土壤环境的有效管理产生影响。

(一)加强土壤管理,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实现可持续的碳排放,实现“净零排放”和“二氧化碳峰值”的目标,以及实现碳排放的有效控制,将对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为此,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同时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随着传统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性日益凸显,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采取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创新土壤管理思路、推动由末端管控向源头管控的转变等措施,能有效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使得我国土壤环境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加强了对环境的保护。

(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土壤污染风险

重金属对土壤的破坏不容忽视,2017 年,我国的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显示,铅、汞、镉、铬和砷的总排放量超过182.54 吨,而这些重金属的排放依旧持续增加,使得土壤中重金属超标,对土壤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除了铜之外的其他中进驻经过大气沉降后,在土壤中不断沉积,目前,我国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土壤比例超过50%,并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地增加。采取加强环境保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优化能源使用等措施,减少空气中重金属物质及在土壤中的沉积。

(三)关注土壤碳库减排增汇效益

土壤碳库的建立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将碳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还可帮助降低污染,促进生态平衡。由于土壤碳库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来源,农业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获得更高的环保效益。法国提出的“千分之四全球土壤增碳计划”旨在促进土地持续利用,加强土壤碳库有效转化为资源,确保土地肥力的同时,增加了土壤的有机碳储量,有效的保障了土壤健康和我国粮食安全。在碳中和的目标下,我国将对土壤碳库的处理重点放在了减排增效方面,有助于我国农业经营管理方式转变,推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四)土壤健康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正在努力推进土壤环境的有效治理,以通过减少污染来维护地表水的稳定性,同时建立完整的土壤健康管理机制,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有效地开发和使用农业潜力,从未开发更多的有机肥料和农业特色食物,。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实施,尽可能多地采取措施来降低污染,但从目前发展来看,仍然缺乏相关的定性评估。针对土壤环境的容量与负荷能力的严格准入与排放标准也还未进行完善。因此,还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绿色低碳土壤风险管理体系与恢复技术使用方案[1]。

二、“双碳”目标下中国土壤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双碳”目标下中国土壤环境管理目前存在管理监督工作不规范,资金不足问题,数据库建设工作缓慢等问题。

(一)管理监督工作不规范

部分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尚未达到预期,许多政策未得以有效的执行。究其根本原因,主要由于相关监督体系的不完善而导致。除此之外,相关的检查及考核工作同样存在很多需要完善之处。监督体系是保证政策落实到位的基础,也是关键。若监管机构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其职责,且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惩治那些破坏环境的企业,就无法有效地控制和保护土壤环境,从而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二)资金不足问题

为了更好地改善土壤环境,政府应该大力投入资金,包括政策实施补贴和养护管理补贴,这些补贴的来源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而且补贴的数额也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一些发达地区的补贴量较大,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但是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很难提供足够的补贴,影响到土壤环境的改善进度和保护效果。由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治理资金的使用量与治理难度成正比,因此,若是资金短缺,将会严重阻碍土壤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必须加大投入,以确保土壤环境的有效恢复和改善。

(三)数据库建设工作缓慢

通过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研究问题所在,并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来收集有关信息。然而,目前的数据库建设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对土壤环境的实时监测,许多数据和信息存在偏差。因此,在建立数据库时,必须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并确保数据能够被有效地应用。为了有效地治理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查和了解,以获取更多的核心信息。然而,由于数据库建设工作缓慢,且在投入使用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完善,无法保证土壤调查的科学性,也就无法有效地推动土壤环境治理的进行[2]。

三、“双碳”目标下中国土壤环境管理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分析

结合上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以构建土壤健康为核心的低碳环境管理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协同推进土壤污染源头减量,优化空间布局并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改进农田耕作方式,提高土壤的碳排放效率,加速推进相关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等方面入手解决。

(一)构建土壤健康为核心的低碳环境管理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壤健康首先关注的重点是土壤的产出功能,达到可持续生产安全、营养的农产品的目标。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需不断丰富健康土壤的内容,从保护人体健康、改善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构建以减污、增碳为核心的低碳环境管理路径。一方面,通过工业污染协同减排、农业投入品减量、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城镇发展空间管控、土壤资源化利用等途径减少碳排放量;另一方面,通过采取保护性耕作、污染土壤综合治理、土地利用方式优化、生态环境空间修复等措施增加碳汇,分阶段、分步骤、分区域实现健康土壤管理[3]。

为了实现家园保护的目的,需加强对各种土壤的健康状况的监测与评估,并根据其中的污染物含量、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等指标,制定出一套全面的健康表征指标体系,以及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健康路径,以实现从风险防范——改善、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循环。当前管理重点是通过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监测,采取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提升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将采取分层次的管理方法,在污染程度较轻的地方尝试建立更加完善的污染治理体系,达到污染治理的最终目标。

(二)协同推进土壤污染源头减量

通过“借力”的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可以显著抑制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释放,促使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达到“峰值”,让土壤成为完整的循环环境,达到减轻环境负担的目的,达成土壤的自我修复目的。除此之外,协同推进的重点是研究污染物的来源,并确保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需要建立可衡量的土壤污染源——汇关系,并通过定量评估来研究土壤污染的发展趋势。还需要研究土壤污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重视土壤污染的协同防控,并通过实施有效的政策措施来提高土地的可再利用性。需重视土地的保护,并努力提高土地的可再利用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减少对土壤的污染[4]。

(三)优化空间布局并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为了减少碳排放并提升碳汇,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土地的有序使用。因此,必须坚持以三条禁令为准则,即: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等,并对具有特殊生态作用的区域进行有序的保护,同时,还需对森林、草原、湿地以及其他重要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维护,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及其他必需物质的充足。一方面,为了保护土壤,应在规划中考虑到土壤的承载能力。同时,应该加大对建筑用地的管控,以避免土地的浪费;另一方面,应该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土地使用。例如,可控制碳排放,激活闲置的土地,并对工厂、矿山的废墟进行重新恢复[5]。

(四)通过改进农田耕作方式,提高土壤的碳排放效率

农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和维持,不仅能够帮助降低全球变暖的风险,而且也能够提高土地的持久性和耐久性。为此,应该采取更多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如采取秸秆还田、轮作休耕、少耕免耕、降低化学物质的使用、使用有机肥料,并发展集约化的经营模式,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土地的有效碳储存等。为了解决农村污染问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污染物的控制、土壤的保护与恢复、植被的恢复、生物的繁殖以及其他措施,以增强土壤的吸收、储存、转化、再生的效率[6]。

(五)加速推进相关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为了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预防二次污染、节约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力,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更高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为此,为了确保农田的安全使用,应当制定一套完善的绿色可持续修复分析框架及其相应的评估指标。以便更好的识别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包括:禁止使用化学肥料、药剂、除草剂以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根据不同的土壤特征,划分不同的土壤类型,并采取有针对的措施,实现土壤的有序使用。在建设用地的整个使用寿命中,应特别强调二次污染的预防、减少能源消耗、缩短恢复周期、降低恢复费用、提高恢复效率以及减少社会影响,并研究制定“零碳排放”的恢复方案[7]。

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可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富饶的中国打下良好的基础。土壤作为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需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及有机碳固定等方面作用的发挥,逐步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双碳”目标下中国土壤环境管理路径进行探究。结合目前我国土壤健康发展现状发现,相关的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可将碳达峰、碳中和理念作为未来长期发展目标,构建健康的低碳土壤环境保护机制,从土壤污染源头入手,减少土壤污染量,优化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土地使用,实现集约化发展。土壤环境管理与生态环境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碳库土壤环境土地
我爱这土地
长期定位试验下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的碳库管理指数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大气氮沉降对森林土壤碳库的影响
环保部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