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演员角色的自我塑造

2023-09-19朱燕君

剧影月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性格戏剧艺术

■朱燕君

戏剧演员包括话剧演员、戏曲演员、舞剧演员、音乐剧演员等等,剧中的演员们以精湛的演技表现角色的个性和跌宕的剧情,把戏剧故事艺术地向观众展示。这就需要戏剧演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在演出的时候更要有节奏感、音乐感,有自我控制的舞台体验。其个人素养,直接关系到其专业的程度和今后的发展。

首先,“表演”是现代戏剧、杂技、舞蹈等艺术的一种表现形态。它可以使人在一系列外在的变化中获得感觉,是一种有意识的表现。而角色的刻画,则是指由演员所饰演的角色,这个角色是虚拟的,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与演员本身的身份存在差异。那演员对角色的认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演员的作品往往被称为“艺术”,而在特殊的情况下,艺术只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塑造出一个特殊的角色。脚本是演员创作角色的基础。在创作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角色的性格特征,从角色的外部开始,深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通过分析和发现角色的不同之处,并将自己的生命和感情融入到角色的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摸索。其一,把握角色的时代背景,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时代背景,这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的个性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会有比较稳定的习惯。因此,我们在刻画角色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的关系脉络,他们的情感世界,他们的所有都是他们的时代背景。其二,角色个性特征的剖析,角色的个性需要通过戏剧中的动作和冲突而得到体现。在特定的情况下,具有明显的特征,就更容易体现出来,越是困难的环境,它的矛盾就越是具有毁灭性。在这种情况下,角色的性格也会变得更加的强大。

其次,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剧中角色。受表演流派及戏剧风格的影响,演员在塑造角色时,一段时间以风格鲜明的戏剧家为标识,有大家熟知的“表现派”,其基本主张认为,“演员”本身要比“角色”更重要,“演员要用真实的自我”来塑造角色。还有比较得到推崇的“体验派”,强调角色的塑造,强调角色的真实和自我的统一。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表现派”与“体验派”在演出时,都是通过发挥各自的潜力来创造真正的角色,从而使其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再者,观察表演者的自我和角色形象的形成。处理“真我”与“假我”的对立,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把握自己的角色,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塑造自己的角色。发现演员与角色形象的关系具有共生特征,在塑造角色时,必须认真地去观察、去体验真实的人生,这样才能刻画出角色的形象,才能更好地表现角色。从角色角度分析自己的真实性格,演员的性格、语言、动作、声音,都是对角色性格的一种完美的诠释,只有这样,演员们才能充分地理解自己的性格,让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力、理解力、语言、动作、声音等,跟随角色进行塑造,从而产生性格的艺术变化。

戏剧表演是一种以多种形式在舞台上向观众展示故事情节的艺术门类。要想把一个人物塑造得更好,就必须要有四个要素:真实、情感、技巧、新颖,对于一个戏剧演员而言,在塑造一个人物时,不仅要熟读剧本、理解剧情、了解人物,更要把剧本和人生的关系建立起来,把文字变成情感,把自己置身于人物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达到艺术上的美感。第一要求尊重事实。艺术是从生活中来的,要把语言艺术转化为现实生活,就必须注重与生活紧密结合,使一切活动都能轻松自如地完成,使人们的生活处于一种常态,避免过于夸张的表演所造成的突兀。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戏剧演员的整个演出,就是一种流动的形态,一个戏剧演员,必须要把它与生命的关系结合起来,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同时,又不会破坏它的生命,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和谐。在戏剧人物塑造中,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良好的外在形象、表演技术娴熟、艺术素养出众。第二是要调整好感情。感情是一部戏剧的魅力之源,如果没有一种感情,就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米米说,想要将情绪融入其中,首先要感动自己,换位思考置身于人物角色所处的情境中,唤起人本能的情感反应,从而达到情感的逼真和纯真。一个演员在刻画这个角色时,如果能被故事所感动,被其所折服,就一定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个角色中,与剧中的角色真正地融合在一起,将自己的真实性格展现在观众面前。第三是追求基本功。戏曲的基础表演技能是每一个演员必备的技能,唱念做打,手、眼、身、法等各方面的动作都要熟练,方能在舞台上做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一位著名的戏剧演员,都是从基本功开始的。

这就好比一场音乐会,要想让现场的声音和效果更好,乐队的小提琴、大鼓、萨克斯等乐器都需合理用上,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歌手的表演。而在没有得到纠正之前,演员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使自己和自己的角色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角色性格和角色形象的形成,而这些都是演员在演出之前必须要做的功课。另外,个人和角色的一致性,与其他艺术创作不同,演员的表演创作具有“三位一体”的特点,即演员的创作素材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的作品。包含了自身的外在和内在的情绪。而演员的作品,也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也就意味着,一个演员,既要为自己而存在,也要为自己的角色而存在。达到“神”与“形”的统一,在感情上,演员必须要有深厚的内在经验,因为在演出的时候,仅仅是为了表现角色的外在情绪,而不能给人以心灵上的感受。另外,要以外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外在的行为,比内在的情绪更能让人感受到、感染到、震撼到。

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也指出:“艺术是一种象征的方式,即将人的情绪转化成有声的或有声的形式。”林洪桐教授在其《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中也指出:表演艺术的关键在于,演员要用表演来塑造角色的个性,而这个角色的性格,是由外在的形体、内在的心理,以及语言的动作来表现出来的。当然,在表达情绪的时候也要注意语言的准确、鲜明,因为任何情绪都要通过意象的表演来表现和传达。在表演中找到微小的真实感,由于生活阅历、艺术修养、创作技巧以及对角色的认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一部分演员在表演的真实感和信念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正所谓“千人之心,万人之林”,“一人之戏,一人之林”。歌德曾将莎士比亚描绘为哈姆雷特,“一个美丽、纯洁、高尚的人,他不能自称为英雄,却被一种重担压垮了。”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才能给人以多层次、多角度的审美体验,从而呈现出强烈的艺术创作张力和感染力。信念和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越是坚定的信念,越是能让人信服,越是能融入其中,越是能感觉到自己的真实。有了真实感的演员,就可以在作品中如鱼得水,他们所塑造的角色,也会为观众所接受,这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激发他们的表演。所以,信念取决于对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感受,依靠假定的空间构造,依靠艺术的想象力,依靠身体动作的技术。演员应该能在身体的动作中,找到那些微小的、真实的、瞬间的信仰,由此产生真正的、持久的信仰。然后,可以把整个创作过程推到一个高潮,直到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出现在观众面前。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演员能够创作出一个由表演艺术创造的现实世界,把戏剧故事向观众精彩展示。

所以,演员是戏剧表演的主体,它的作用是服务于戏剧演出。每一个演员在演出时,都要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角色,合理地分析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从而使自己能够正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创造出一个更为精细、真实的舞台形象。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舞台将编剧、导演、演员的集体智慧展现给观众,而演员的完美形象则是实现戏剧效果的关键。在塑造剧中角色时,必须认真研读剧本,了解角色性格,融入角色情感,使角色生动、有血有肉,把戏剧故事顺利地向观众展示。

猜你喜欢

性格戏剧艺术
有趣的戏剧课
猫的性格爪知道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纸的艺术
戏剧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性格反转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