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伯乐相马》的泥料特性与造型艺术
2023-09-18陈明先
陈明先
众所周知,紫砂壶艺术的发展始于宋朝,在明清两代盛行,在当时,也是有很多文人墨客被紫砂壶的精致小巧所吸引、所着迷,这些文人墨客纷纷将自己的兴趣投入到紫砂艺术的追求之中,开创了紫砂壶别开生面的器物艺术体系。
从《伯乐相马》这件紫砂作品能够看出,整件紫砂壶作者只选用了一种泥料,这种泥料便是象牙白玉段,象牙白玉段这样的泥料在紫砂壶中亦是较为常见到的,虽然只用了这一种泥料,然而在视觉上却不会觉得单调,反倒是这种带有暗色调的泥料能够赋予整件紫砂作品视觉上的沉稳感与大气感,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会使得整件作品在视觉上十分的耐看。同时由于国人对土地有着深沉的热爱,因此紫砂泥这种独特泥料所制作而成的紫砂壶,会在视觉上给人们一种亲近之感,不会像其他冷冰冰的器物一般。当你细细观察《伯乐相马》之时,能够发现此件紫砂作品的壶体表面会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不规律、不均匀的细小颗粒,造成这样的颗粒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紫砂壶与火焰发生了化学反应,而这种质感的呈现恰恰可以从侧面说明紫砂壶泥料的优良性以及含铁量的丰富性。
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可谓是多种多样,因为紫砂壶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其发展历史进程中,每一时期的工匠艺人会对紫砂壶的造型殚精竭力,不断地推陈出新,除了人们所最为熟知的圆器、方器、筋纹器、花塑器等这些传统经典的造型样式,紫砂壶还有着众多新颖、富有创新性设计的造型样式,都是极具艺术美韵的。正因为有了紫砂壶造型样式的多变性,在符合传统制壶理念的同时其造型样式符合当下的设计思潮和设计风格,紫砂壶艺术才会继续地发展下去。这把《伯乐相马》紫砂壶,便是承继了传统的紫砂壶造型,从外在造型来看,《伯乐相马》这件紫砂作品是呈现出圆润饱满的视觉美感。造成这样的视觉美感首先是因为构成其壶体的轮廓是曲线,而曲线在视觉上是富有韵律美的;其次曲线在视觉上也是颇具运动感。从《伯乐相马》的整体外在造型来看,能够发现此壶是非常的精致小巧的,人们可以用一只手就能轻松的将其托起来,稳稳地托于手掌之中,这也是反应出紫砂壶精致玲珑的特性。整个壶体是由壶盖与壶身这两个部分组成的,在视觉上呈现出圆柱体的造型,这与传统的圆器造型还是有着显著的区别的,因为传统的圆器造型大多在视觉上是呈现出扁圆形抑或是椭圆形,整个壶体的身筒两侧皆是由有明显弧度的曲线所设计而成,这样的造型设计也使得人们无论从哪个视角去观赏此壶,都能够发现作品呈现出来的是完美的球形样式,让人们能够欣赏到这件紫砂作品的造型审美趣味性,两侧的曲线在流畅地衔接壶肩与壶腹处之后,最后尽收至壶底。作者将壶底也是设计得平整宽阔,因为平整的壶底能够有力地支撑起整个壶体,为整件紫砂作品增加视觉上的稳定之感。从正面的视角来看,能够发现整把紫砂壶的外形轮廓线条是相当的清晰明快,将曲线线条的艺术美感彰显得淋漓尽致,虽然壶体的造型较为小巧玲珑,但是在曲线的塑造之下,也是显示出张力感与力量感,有紫砂壶艺术的那种典雅之味。与精巧的壶身相对比的是大气的壶嘴,壶嘴从壶腹处延伸出去的大气造型设计显得充满了磅礴至极,同时在实用性方面也是非常的强悍,出水轨迹相当的丝滑与流畅,同样小巧设计的还有紫砂壶壶体最上方的壶纽造型的设计,为了与整把紫砂壶的壶体造型相互呼应,作者也是将此壶的壶纽设计成拱形桥梁的样式,这样的造型设计一来是充满了审美趣味性,二来也是更有利于人手的抓握,壶纽下方微微隆起的壶盖造型,与壶口这一部分契合得恰到好处,虽然在视觉上显得再正常不过了,不过却会非常地考验设计尺寸的精准性,一旦将上述两者尺寸设计得过宽抑或是过于狭窄,都会导致壶盖无法与壶口完美地契合在一起。由此可见,作者对这件紫砂作品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的设计制作,都可谓是匠心独具。
在历经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之后,在现在和不久的将来,紫砂壶的传承与创新也是越来越重要,《伯乐相马》这件紫砂作品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其造型艺术,通过作者严谨细腻的制作,将紫砂艺术中的造型艺术美学之道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紫砂艺术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