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阔步前进在新时代

2023-09-18李长江秦嗣昕

奋斗 2023年16期
关键词:宁东闽宁宁夏

■ 本刊全媒体记者 李长江 秦嗣昕

走进宁夏,才能真正读懂宁夏。

“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一首民谣唱古今。

新时代的宁夏,处处充满蓬勃的气息——业兴、人和、山绿、城美、河安……过上好日子的宁夏各族儿女把感恩之情、感念之心化为阔步前进的动力,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塞上江南”宁夏,正在焕发新颜。

践行伟大号召 奏响现代产业“最强音”

以实干成就事业,靠实干创造未来!

在银川东部一片戈壁荒原上开发建设而成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以下简称宁东基地),在业内赫赫有名。它的核心区面积仅800平方公里,而未来,宁东基地的规划面积是4450 平方公里。这里有目前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在2022 年创造工业总产值近2000 亿元,是西北地区首个过千亿元的化工园区。2022 年,宁东基地在全国643 家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排名中位列第五,连续5年入围全国十强。

2016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东基地,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为这座荒原上崛起的现代煤化工基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荣誉一串串。宁东基地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开发区,是国家战略能源储备基地、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西部先进制造业发展示范区,是国家能源“金三角”重要一极。自2003年建设以来,建成了煤制油、煤基甲醇、煤基烯烃、聚甲醛等8个现代化工项目,形成了405 万吨合成油品、350 万吨甲醇、200 万吨聚烯烃、6 万吨聚甲醛、100 万吨其他化工品的产能规模,年转化煤炭3400万吨。宁东基地着力培育“现代煤化工、精彩在宁东”产业品牌,“宁东现代煤化工”获国家知识产权商标注册。

走进宁东基地,闻不到通常化工园区的各种刺鼻味道。鳞次栉比的大型设备、纵横交错的管道电缆,从项目建设现场到企业生产车间,处处一派火热繁忙的景象。

宁东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巨变的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伟大号召,用拼搏奋进谱写出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生动实践;也是宁夏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天地奔牛,也不简单。

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达30%、拥有百余项国家专利技术、多次创单产原煤全国最高纪录……位于贺兰山脚下的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地奔牛),是一家三线建设时期成立的企业。

从传统制造到中国“智造”,作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天地奔牛聚焦煤机主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开发应用,重点开展煤炭开采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研究,推动无线传感等基础技术的创新应用,平均每年营业收入4%以上投入研发,已获得专利378项,其中刮板输送机、智能化反井钻机研发制造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作为服务煤炭行业的企业,天地奔牛的产品质量与销量始终稳居全国前列,成功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企业年产值由建厂之初的3000万元增长到超30亿元。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宁夏)有限公司,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命名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建立起独立完整的电池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研发、生产、销售、供应、回收与资源化利用的业务体系,具备面向全球市场的经营能力,已在电池材料市场占据优势地位。

一项项改革举措不断推出,一个个产业集群加速聚集。牢记和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宁夏坚定实干方向、凝聚实干力量,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稳定扩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着力打造“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从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宁夏这片热土正在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发展特色农业 开启乡村振兴“加速度”

宁夏的乡村,处处展现新面貌。

作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汇聚着23万移民,他们来自宁南八县(区)以及周边五省区,涉及156个乡镇412 个行政村14 个民族。走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乡村道路干净整洁,农舍庭院别具特色,乡风民情和谐淳朴,田园风光一览无余。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第一站就来到弘德村。“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弘德村的殷殷嘱托,也是这座移民村绘就美好蓝图的新起点。

近年来,弘德村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如今,种植紫花苜蓿、葡萄、枸杞、硒甜瓜、青贮玉米等特色农业,创办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引导村民就近到企业务工,已成为弘德村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在弘德村村史馆,担任讲解员的海小荣以亲历者的身份向记者讲述村庄的变迁。“我是大山里出生的‘土娃娃’,走出大山后靠着党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努力,先是进厂成了工人,后来又做了讲解员,还当上了电商主播,销售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海小荣动情地说,“党的移民搬迁政策,让我们搬离了大山,现在村里幼儿园、学校、医院、老年公寓、休闲文化广场等一应俱全。”

“更好生活还在后头”,成为弘德村干部群众持续奋斗的不竭动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新生活的信心更加坚定,脚步更加有力。2014年弘德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800 元,2022 年弘德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4200元。

清晨,阳光洒在田间地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迎来了瓜果蔬菜收获季,无论是设施温棚,还是田间地头,都能看见农民忙采收、喜增收的农业图景。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彭堡镇姚磨村考察时强调,蔬菜品种很好、质量很好,要按照标准化种植生产,经得住检验,努力达到有机食品标准。这为姚磨村蔬菜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村民们更加有信心。

姚磨村党支部书记程广锦自豪地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冷凉蔬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基地刚接了5000 公斤的蔬菜订单,明天一早就要运到上海去,我们正在抓紧时间收割。”

银川阅海湿地公园新貌

2016 年以来,姚磨村将“按照标准化种植生产”的重要嘱托牢记于心,在冷凉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统一蔬菜种植标准和品质,做强做优冷凉蔬菜品牌。“冷凉菜”红火了村民的日子,姚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 年的9500 元,增长到2022年的2万余元。

近年来,宁夏积极开发乡土资源、挖掘特色优势,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立足“土”、包装“特”、升级“产”,做足做好“土特产”3篇文章。2022年,宁夏“六特”产业综合产值已突破2420亿元。

实现共同富裕 续写闽宁协作“山海情”

闽宁“山海情”,不断续写新佳话。

弘德村和姚磨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宁夏山乡巨变、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而闽宁协作,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山海情谊,正在新征程上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闽宁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伟大事业,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大量心血。福建和宁夏两省区并肩携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擘画的蓝图,聚焦脱贫攻坚、加强长期协作、实现互利共赢,探索出一条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开创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

闽宁镇富贵兰纺织园是一家集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专业服装企业,是福建省第11 批援宁工作队于2019 年4 月引进的项目,也是闽宁协作第23 次联席会议重点签约项目之一,通过为福建和宁夏两省区中小学等提供订单服务等方式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44 岁的马越在缝纫机前忙碌着,她告诉记者:“以前在家干农活,要不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亲自推动‘移民吊庄’工程,哪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我现在的工作不算太累,在家门口打工每天能挣到100多元,还开阔了眼界,这日子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走进闽宁禾美电商车间,负责人徐美佳笑盈盈地走上前来。闽宁禾美电商车间是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电商帮扶示范基地。车间借时借势借力,通过实施“电商+培训”“电商+农业”“电商+旅游”等一系列举措,培育出“闽宁巧媳妇儿”“援宁干部李队长”等电商直播品牌。从西海固山沟沟里搬迁来的马燕、摆西燕、海燕等人,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从名字都不会写、一说话就害羞的人变成了侃侃而谈的“网红”,变成了产品推销员、村情讲解员、民风宣传员。禾美电商车间依托“线上线下”循环推进,每年销售农产品1000万元左右,创造了农村电商经济增长点,走出了电商富民的“原隆模式”。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给予关注报道,被宁夏命名为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扶贫龙头企业。

如今,8000多人的闽宁村已变为6万多人的闽宁镇,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劳务输出五大重点产业已初步形成,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997 年的500 元左右增长到2022 年的16775 元。昔日“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十里无人烟、风吹沙粒跑”的“干沙滩”,变成了现在绿树成阴、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在携手奔赴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闽宁镇正以示范引领的身姿奔跑着。

自1996 年起至今的27 年间,福建和宁夏两省区合作建设了一批闽宁产业园(城),通过福建招商引资落地宁夏的项目849 个,投资380 亿元,形成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轻工、设施农业、食品加工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极大增强了“造血”功能,为宁夏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守护黄河安澜 按下生态振兴“快进键”

治沙护水,宁夏有新作为。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沉淀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宁夏是沿黄九省区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从甘肃奔腾而来的黄河,自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长滩入宁夏境,流经中卫、吴忠、银川、石嘴山四市,在宁夏的流程为397公里。

2020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并要求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殷殷嘱托,重任在肩。近年来,宁夏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扛牢保护治理重任,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绿树阴浓,夏日正长。宁夏吴忠市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草木葱茏、景色宜人,人们沿着岸边欣赏“黄河落日圆”美景,到“安澜亭”里休憩玩耍。而不远处的古城湾人工湿地,以河卵石、火山岩、砾石等填充物有效去除悬浮物,以各类植物净化吸收有机污染物,最终将净化后的活水源源不断输送至黄河。

“以前,这些地方都是农田、河滩地,黄河边上也没有堤防。每逢汛期,河水泛滥、左右‘摇摆’,最后直接淹没农田。”家住吴忠市利通区的市民张艳秋说起眼前的变化感慨万千,“现在变化太大了,风景好,空气也好,我常来这里锻炼,一次就要花一两个小时,常常舍不得走。”

中卫市是宁夏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中卫市西郊林场场长唐希明投身治沙事业已30 余年。站在沙丘上,他耐心地为记者讲解如何快速高效地栽种植物来固沙。

近年来,宁夏因地制宜开展防沙治沙,探索出了独有的防风固沙模式,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重大转变。截至目前,中卫市已治理沙漠150 万亩,使腾格里沙漠后退了25 公里,治理区天然植物由25 种增加到453 种,植被覆盖率由原来不足1%上升到42%。沙漠退却的同时,中卫市还有效利用黄河水资源,目前已有33 万亩左右的沙区变成了灌区,昔日黄沙漫漫的沙海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

行走在贺兰山下,曾经采石挖矿留下的戈壁荒滩,如今已变成驰名中外的酿酒葡萄黄金产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0 余万亩,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300 亿元;六盘山上,荒山披绿,马鹿、华北豹等珍稀野生动物频频“打卡”,成为宁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系统修复,宁夏交出了“绿水青山越来越美、金山银山越来越大”的优秀答卷。

走进宁夏,才能真正感受其既粗犷又柔美、既大气又婉约的神韵。

新时代的宁夏,正焕发着青春。

猜你喜欢

宁东闽宁宁夏
《1999-闽宁镇》油画190cm×190cm 2019年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宁东矿区选煤厂降低介耗的分析与对策
用爱接力 守望相连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宁夏
宁夏煤电博弈
医者仁心,镜头背后是无垠的妻爱
宁夏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