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价值内涵、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

2023-09-18李嘉诚卢绪鹏吕吉勇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高校学生体育教学

李嘉诚 卢绪鹏 吕吉勇

摘 要:体育健康素养是学生形成良好体育运动风貌、展现个人体育魅力、表现优秀体育精神必不可少的内在本质。文章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层面剖析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的培养内涵,并从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三个维度解析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教学设计,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养,注重体育理论教学;明确教学目的,扩展课外体育教育;高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养成运动习惯,以期促进高校学生形成三位一体的体育健康素养。

关键词:体育健康素养;高校学生;高校体育;体育教学

近年来,随着高校对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培养愈发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而逐渐提高。在此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应当注重提升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深度挖掘体育教学的优势,注重体育教学的改革与优化,结合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制定提升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教学方案,促进高校学生形成三位一体的体育健康素养。

1 高校培养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内涵

1.1 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运动能力是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受人体结构、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其形成需要长期的过程。体育运动能力是体育健康素养的内容之一。在现阶段,高校要求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与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息息相关。高校的体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运动能力是促进学生体育健康素养形成的基础条件。一般来说,高校以篮球、足球、健美操等传统教学为主,学生所掌握的运动能力依托于运动项目得以体现,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或运动能力,才可以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提升体育健康素养。

健康的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并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也是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基础。一些高校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手机游戏,以此来释放学习与生活的压力。采用不正确的解压行为不利于养成健康的行为,反而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校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通过体育活动愉悦身心,保持青春活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高校学生对健康行为的了解越多,越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学生践行健康行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促进学生提升体育健康素养。

1.2 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品德,引导学生追求健康审美

体育品德是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展现出来的个人体育道德,体现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也体现了体育运动中的公平、公正、公开精神。尤其在高校运动会上,学生在比赛中的体育竞技表现充分展示出其体育品德。高尚的体育品德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体育品德也包括学生的个人意志,使其在比赛中能够遵守比赛规则、尊重比赛对手,树立正确的胜负观与荣誉感。

高校体育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的审美,比如在健美操教学中,通过音乐与身体动作的结合,表达出学生的个人情感,以肢体动作刺激视觉器官,表现出情景化的个性审美。随着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的紧密结合,学生能够在运动中认识到形体美、韵律美、协调美等,进而增强其追求身心健康美的驱动力。体育健康素养具有追求健康审美的特征,作为艺术类运动项目,健美操能够表达特定的情感,展现出体育运动独特的魅力。高校教师在提升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同时,还在向学生展现体育锻炼的身体美学。在其他运动项目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发挥体育运动的竞争精神、协作精神、团队意识,体现团队配合的运动审美。

1.3 促进学生形成运动习惯,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

体育健康素养与学生的运动规律和习惯有着密切的关联,拥有良好体育健康素养的学生通常会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即体育健康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尤其是高校学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形成了健康的体魄,促进了心理与生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在团队运动项目中,学生之间不仅存在合作,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学生在团队项目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能促进其产生热爱运动的情感,有助于其将体育运动项目融入现实生活,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运动能力与健康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学生步入社会后需要有健康的身体从事相关工作,而体育健康素养促进了学生身體健康发展。体育健康素养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升综合能力的过程。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健康素养,能够时刻在社会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整体来说,体育健康素养包括匀称健美的身体形态及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具有较高的体育健康素养,在工作遇到困难时能够乐观积极地面对问题,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能够适应社会发展。

2 高校培养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高校因素

首先,高校的体育器材设施以及体育教学资源是否完善,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和锻炼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次,师资力量状况也会对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存在一定的影响。体育教师不仅要在运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对学生有指导作用,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最后,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体育健康素养存在着推动作用。高校应打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使学生受到体育运动氛围的熏陶,加快其形成良好的体育健康素养。

2.2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是学生体育运动素养发展的第二场所,而家长对体育的认知与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存在一定的联系。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愈发重视,营造出良好的家庭运动氛围,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健康素养。

2.3 社会因素

政府部门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锻炼空间,许多公园、健身广场等都可以作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包括现代化15 分钟健身圈层、体育公园等,都为服务学生投入了大量的体育设施。社会中良好的运动氛围,有利于推动高校学生在业余时间自觉参与健康行为,利用社会中存在的体育锻炼设施,提升体育素养。但是,不同地区学生可以享受的体育锻炼资源存在区别,社会环境导致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3 高校培养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对策

3.1 优化教学设计,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师应当优化体育教学设计,结合体育教学的內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以学生身心发育特点为基础,构建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案。在教学内容层面着重考虑学生体育健康素养的培养路径,在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教师依托教学教材,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形成良好的体育健康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的形式,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3.2 明确教学目的,扩展课外体育教育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制定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需要扩展课外体育内容,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设计出新颖的教学方法与运动形式,多元化发展学生的运动爱好。最后,教师可以利用高校举办的高校文化节、运动会、篮球竞赛等活动,丰富高校学生的课余生活,继而提升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

3.3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养成运动习惯

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健康素养需要高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从多个方面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高校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健康素养。高校通过整合体育运动资源,完善体育运动设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家长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运动氛围,鼓励学生在家庭日常体育活动中积极参与运动,带领学生观看体育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所在的社区可以通过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丰富体育锻炼设施,合理规划体育锻炼的发展,定期开展社区体育比赛,增强学生积极融入体育锻炼的意识,挖掘本土体育文化,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思想,提升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

4 结语

高校体育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促使学生热爱体育并将体育运动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与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强化高校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自主性,提升学生体育健康素养。从高校体育着手,结合家庭、社会因素,提升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养,为实现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对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铭珠, 贾晨昱, 尹志华. 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大概念要义阐释、提取路径与内容框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35(1):21-31.

[2] 周珂, 张伯伦, 乔石磊, 等. 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大单元教学现实之需、价值定位与实践进路[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35(1):32-39,56.

[3] 李有强, 赵珊, 唐丽燕, 等. 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任务教学理论阐释与实施路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35(1):40-48.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高校学生体育教学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