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训练对小学生跳绳成绩的影响

2023-09-18王心雨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小学生

王心雨

摘 要:跳绳对于学生平衡能力、灵敏度、协调性以及心肺系统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分钟跳绳属于体育考试中的常考项目。利用功能性训练动作,对学生跳绳训练进行干预,能够为制定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鉴于此,文章利用问卷调查、实验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功能性训练对学生跳绳成绩产生的影响,期待为小学生跳绳训练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小学生;跳绳成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将某校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功能性训练对学生跳绳能力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询文献资料信息,检索“小学生”“跳绳能力”“功能性训练”等关键词,梳理相关研究结论,结合与跳绳相关的政策,通过文献资料的整合,收集数据材料,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实验法

为了便于抽样调查,选择某校四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个班级40 人,一个班级为实验组,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组。实验之前对于学生身体素质、跳绳能力进行測试,结果显示两班学生的跳绳能力和素质不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学生真实的运动水平,对方案进行反复调整,训练周期为10 周,每周3 节课,其中1 节课用于跳绳教学,另外2 节课用作功能性训练,每节课时长35 分钟。第1 周到第3 周为第1 阶段,选择适应性训练,为学生提供常规体能训练项目,包括中等负重、中等速率等方面的体能训练;第4 周到第6 周为第2 阶段,也是能力提升阶段,用力量循环训练,此阶段负重相对较大,训练量相对较小;第7 周到第10 周为第3 阶段,为能力巩固阶段,通常对学生采取爆发力方面的循环训练。

1.2.3 数据统计法

将实验数据导入Excel 表格中,经过数据整理,建立数据库, 使用SPSS 软件对实验数据采取方差齐性、正态分布等方面检验,并利用独立样本T 检验对实验组、对照组学生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对照组经过训练干预以后成绩的前后差异,最后整理数据,导出结果。

2 研究过程

2.1 实验组训练内容

第1 阶段,准备部分包括迷你带深蹲、抱膝前进、快速反应、弹力带斜上拉、哑铃肩屈伸、能量球转体等训练内容,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确定负荷和训练用时;基本部分包括屈膝卷腹、单腿深蹲、T 形稳定俯卧撑;静态拉伸部位包括肱三头肌、腹直肌、股四头肌。第2 阶段,准备部分训练包括迷你带纵向走、后交叉弓步、双腿基本姿势、快速反应、单臂弹力绳划船、弹力带俯卧撑;基本部分包括侧向触够弓箭步、能量球等训练;静态拉伸部位包括肱三头肌、腹直肌、肱四头肌、腘绳肌。第3 阶段,准备部分包括臀部激活、侧弓步移动、碎步跑、倒立过顶推举、交换跳等训练;基本部分包括侧向进出、异侧开合前进;动态拉伸部位包括胸椎旋转、腹直肌以及股四头肌。

2.2 对照组训练内容

对照组按照常规体育课教学流程,设置课堂常规热身、跳绳练习、跳绳比赛、体能练习、放松解散等内容,运动强度方面差异不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一分钟跳绳测试结果

3.1.1 实验前两组测试结果

在训练之前,实验组学生一分钟跳绳测试成绩平均值为88.08±30.14 个,对照组测试成绩平均值为91.78±28.21 个。经过T 检验,P 值等于0.573,高于0.05,代表实验前两组学生跳绳测试结果无明显差异,符合测试条件。

3.1.2 实验组测试前后成绩对比

在10 周功能性训练干预以后,对比学生实验前后跳绳数据,无论是前侧还是后侧,P 值都在0.05 以下,代表学生的能力在前测、后测各个阶段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平均值差异角度分析,学生训练之后成绩增长了24.33 个,说明学生在每个阶段的跳绳成绩都有所提升,增长趋势稳定,代表功能性训练对提高学生的一分钟跳绳成绩有促进作用。因为跳绳项目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上下肢协调能力,而功能性训练可以根据跳绳运动的需求,增设促进肢体协调性、稳定性等功能的训练动作,以促进学生平衡能力、协调性、速度以及灵敏素质发展,最终带动其跳绳专项能力的提升。

3.1.3 对照组测试前后成绩对比

对照组学生经过3 周训练以后,对其采取第1阶段训练成绩测试,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平均值有所提升。第1 阶段到第2 阶段测试结果P 值高于0.05,代表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没有显著变化,平均增幅2.20。第2 阶段和后测阶段,学生跳绳成绩有下降趋势,下降均值为6.03个,此时期学生成绩没有显著变化。经过4 周训练以后,学生的跳绳成绩有所下滑。

3.1.4 两组学生跳绳结果对比

实验组学生在训练以后跳绳成绩平均值为112.40±31.57 个, 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平均值为94.90±27.95 个。经过检测,P 值等于0.010,代表两组学生的成绩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整体要好于对照组学生,且成绩提高趋势稳定。对照组学生跳绳成绩有波动,特别是在第2 阶段训练结束以后,整体成绩有下降趋势;实验组跳绳成绩则稳步提高。

3.2 单人花样跳绳测试结果

3.2.1 实验组学生动作掌握情况

实验初期,实验组学生对于花样跳绳动作学习相对困难,有节奏不准、肢体不协调等情况出现。第2 阶段学生的肢体配合流畅,步伐与手臂能够相互配合,一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跳绳节奏,动作相对完整。最后阶段学生基本能够掌握花样跳绳动作,高质量完成相关动作。经过10 周干预练习,实验组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达到测试要求,少部分的学生在基本的勾脚点地跳、开合跳以及交叉跳方面存在问题。这代表经过功能性训练之后,学生基本能够完成花样跳绳动作。

3.2.2 对照组学生动作掌握情况

在实验初期,对照组学生完成跳绳动作时,手臂幅度、身体稳定性的控制不足,动作节奏的把握不准确,手脚不协调,可能出现错误动作、多余动作。训练中期,学生训练情况和第1 阶段差异不大,虽然动作熟悉度有所增强,但是,部分动作学生仍然难以掌握,加上身体控制力不足,做动作时难以保持稳定及找准跳绳时机。实验后期学生动作熟悉度有所增强,但是衔接流畅度、协调程度、质量等不高。经过10 周干预训练,对学生的跳绳能力进行考核时,发现不能达标的学生的数量相对较多,特别是勾脚点地跳、开合跳以及弓步跳等动作,要求学生上下肢协调性较高,很多学生的动作做得不到位。

3.2.3 两组学生花样跳绳能力对比

实验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并脚跳测试结果分别为8.34±0.37 个和8.22±0.64 个,P值高于0.05,代表实验前后兩组学生并脚跳指标没有明显差异;双脚交换跳测试结果均值分别为8.26±0.46 个和7.68±0.62 个,P 值在0.001 以下,代表两组学生的双脚跳能力出现显著差异;开合跳测试结果分别为8.13±0.68 个和7.82±0.90 个,P值在0.05 以上,代表两组测试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弓步跳测试结果分别为7.70±0.57 个和6.93±0.85个,P 值在0.001 以下,代表两组学生成绩有显著差异;交叉跳结果为7.60±0.54 个和7.20±0.75 个,P 值在0.01 以下,代表两组学生之间差异显著;后脚勾点地跳测试结果为7.53±0.54 个和6.90±0.78个,P 值在0.001 以下,说明两组学生的成绩差异显著。可见,10 周功能性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跳绳节奏和动作衔接,运用功能心理训练的伸缩性练习,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提升了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且功能性训练在花样跳绳能力促进方面优势明显。

3.3 研究结果讨论

通过对比实验组、对照组在训练前后的成绩可知,在10 周的功能性训练以后,两组学生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对比而言,实验组的进步幅度要超过对照组。通过对一分钟跳绳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组成绩要高于对照组,各个阶段成绩的增幅也要高于对照组,代表功能性训练对于学生一分钟跳绳成绩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以单人花样跳绳测试情况分析,依托功能性训练,实验组学生花样跳绳动作表现好,对于动作接受程度相对更快、完成度更好。经过10 周的功能性训练,实验组学生在跳绳过程中的动作质量、衔接以及节奏把握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分数呈现方面,实验组也相对较高,特别是勾脚点地跳、双脚交换跳以及弓步跳等测试指标方面,结果呈现显著差异,代表功能性训练能够促进学生花样跳绳成绩的提高。

通过实验前后研究对象的成绩差异,可以从训练方法原理层面给予解释。功能性训练方法多样,训练动作反复改变,要求学生在训练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训练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传统训练模式内容单一、动作新颖度不足,大多为口令式训练,可能导致学生存在抵触心理,即使增加训练次数,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功能性训练在技术动作层面针对性十足,训练内容不局限于学生单块肌肉的发展,通过此类训练,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跳绳成绩,进而提升其身体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再加上功能性训练动作具有复合性特点,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在传统训练模式下,单纯对学生肌肉的训练具有重复性特征,虽然能够对固定肌肉群进行增强,但是对于学生大肌肉群及深层小肌肉群的训练不足,可能导致学生在跳绳阶段上下肢的配合能力较弱,动作表现僵硬,练习过程盲目,运动技能提升缓慢。

4 结语

综上分析,功能性训练对学生跳绳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跳绳技能、上下肢协调等能力,有助于学生身体协调性的均衡发展,提高其身体综合素质。所以,在跳绳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功能性训练引入其中,让学生通过训练获得的身体素质提高转化为专项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跳绳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煜. 花样跳绳训练对小学生50 米成绩的影响研究[J]. 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2019(7):186.

[2] 赵丹丹. 花样跳绳练习对小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 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20.

[3] 张然然. 花样跳绳运动对9-10 岁小学生体质健康与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D]. 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20.

猜你喜欢

功能性训练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幼儿运动功能性训练效果研究
功能性训练在武术基本功训练中的结合与应用探讨
系统论视角下的运动链、链反应及功能性训练再认识
推陈出新:谈功能性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有效性分析
浅析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
我是小学生
功能性训练对网球正手击球动作影响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