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报结婚,在旧时光里探寻地久天长
2023-09-18
95后女生王大气完全没有想到,自己随手在小红书发的一条“夏至登报结婚”,在短短12个小时获得20多万浏览,一天后点赞数达到3.1万,评论区被数千条祝福塞满,还有很多人求登报结婚攻略。她大为震惊:“我纯素人,就发了条登报结婚,怎么会有这么多陌生人来关注和祝福我呢?三万多人哦,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人同框。”
登报结婚,Z世代的“文艺复兴”
登报结婚的创意最初是由王大气的男友想出来的。领证前,她和男友商量,结婚要怎么纪念一下呢?男友因为工作需要会在报纸上登载一些公告,灵机一动说:“我们结婚也可以登报呀,流程简单,费用不高,而且报纸还可以保存更久。”她同意了,“听起来就感觉有一种古典的浪漫,而且在我们的圈子里,这么做肯定是独一份的。”
两个兴奋的年轻人还为自己的独家创意叠加了好多浪漫的小细节:挑选夏至日领证,当天登报,希望像北半球的白天一样地久天长;买了荷花与莲蓬,亲手制作领证手捧花,莲蓬代表并蒂双生,荷花寓意百年好合,简单但心意满满。
领证次日,王大气在回老家的高铁上随手发了条小红书。她不知道这条“登报结婚”的内容被系统推上了热门,到晚上闲下来看手机发现那么多消息,蒙掉了。
登報结婚现在这么火吗?近来,很多媒体及社会学者,都注意到了在年轻人中间流行起来的这种复古风潮。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登报结婚”关键词,会发现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频繁在晒幸福、交流经验。他们的分享中,不仅有登报结婚攻略,也有如何撰写启事词——有人是简约派,只写“敬告亲友,并作留念”;有人是隽永派,会在启事中加入美好的期许,如“愿修百年之好,共赴白头之约”。有网友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知道的冷知识:日报晚报通常会被当地图书馆收藏,也就是说,不仅现在向全世界宣告你们的浪漫,几百年后或许还有人会看到你们结婚的幸福哦。这个“冷知识”在2013年有过一次实证。当时,上海图书馆在馆藏的报刊中,帮一位网友找到了1946年11月26日的《和平日报》,那期报纸刊登着那位网友外公外婆的结婚启事,时隔66年,病重的外婆透过泛黄的旧报纸,重新触摸到自己结婚时的见证,令人无比动容。
在我国,登报结婚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民国时期就出现了。彼时中国社会正值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在知识分子群体中最先兴起、并在更大范围内流行开来的登报结婚方式,是当时进步青年勇敢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追求爱情与婚姻自由的见证。
上世纪80年代,登报结婚对人们来说也并不陌生。比如1981年的《长沙日报》曾刊登过一则简短的结婚启事:“我们志同道合,已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为响应勤俭办婚事的号召,我们决定不办酒、不请客、不受礼,特此敬告诸亲友。”《长沙日报》还特地写了一篇短社评,赞扬他们勇于“破旧立新”的文明新风。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来看,这样的“官宣文案”也颇为个性。
这些我们以为已消失在时代长河中的旧事物,被95后和00后们重新打捞起,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旧时光里探索婚姻幸福的永恒力量
登报结婚这种极富年代感的结婚仪式,因何打动了年轻人的心?
王大气告诉我们:“年轻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越来越多元化,复古也是多元化选择的一部分。而且比起电子文档,我觉得报纸带来的触手可及的感觉更庄重,也更恒久。”
有社会学研究者认为:选择登报结婚是当代年轻人发现传统魅力、拥抱传统文化的一种可喜的新尝试。他们通过这种看似古旧、实则更注重自我表达的方式,更加自由而透明地展示自己的婚姻状况,也更加勇敢地肩负起爱与责任。尤其在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今天,选择这样纸短情长的结婚仪式无疑更为珍贵。
如今,越来越多的95后、00后,开始回望父辈甚至祖辈的婚恋理念及方式。在小红书搜索“年代感婚纱照”,能看到全国各地的女孩们穿上妈妈结婚时的红色西服套装,头戴满天星点缀的粉色头花,坐在绑着大红花的自行车后座,与心爱的男孩一起笑颜如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自行车接亲也重新流行起来。比起父母婚礼上的二八大杠,这届年轻人更会“整活”,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都能接亲,甚至在一些公园婚礼中,还有新人就地取材,用起了园区巡游的托马斯小火车及儿童摇摇车。“接亲必须要几十辆品牌豪车组队,不然就丢面子”的攀比之风,在Z世代面前正在失效,结婚形式复古的背后,蕴含着年轻人对更稳定的亲密关系、更恒久的幸福的追求,他们希望能够相互支持陪伴,历经风雨,相爱相守白头终老。
这股复古结婚的风潮能持续多久,或许需要留待时间给出答案,但这些个性又自由的年轻人让我们看到,剥离浮华与喧嚣之后,爱情本身的美好,以及婚姻本身的温度与厚度。
出镜:王大气
95后女生,喜欢古典式爱情的简单、纯粹、庄重,与相爱十年的男友选择登报结婚。
复古爱情观
古典式爱情和婚姻并不等同于落后,旧时光中那些美好的部分一直就在那里,当我们重拾古典,想要追寻和祈愿的,其实是那种能够抵御岁月变幻、地久天长的珍贵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