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及途径

2023-09-18马丽梅

英语教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跨文化中华

马丽梅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大学英语教学受到广泛关注。英语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语言之一,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他们要学习的重要外语。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实用性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学术英语、职业英语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多处于传统的教授、讲解、练习、反馈阶段,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互动偏少,尤其是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因此,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还要研究如何利用英语这一载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持续发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其英语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值得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精神财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能够为大学英语课程增加更多的内涵,是值得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学习的宝藏。借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符号,学生不仅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正确看待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能够锻炼其心智,使其学会多角度看待事物,辩证分析,提升思维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大学英语教学更重视英语知识和文化的传授,如分析文章的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和传承;加之受西方影视剧的影响,部分学生对西方文化狂热支持,对自己国家的优秀文化缺乏正确认知,出现崇洋媚外的心理和贬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缺乏民族文化认同感。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正确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虚心学习和不断求索,习得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避免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

传统文化能够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沟通的桥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讲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学生可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进行交流,增进彼此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从而正确看待文化差异。例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孔子的“仁爱”思想、唐诗宋词、昆曲等是人们普遍接受的文化元素,它们能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

(四)促进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发展

在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大学英语课程往往缺乏多样性,停留在传统的视野和方法上,显然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学英语课程应涵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例如,在讲授英语语法和词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由于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英语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应进行多样性、多重性教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教学。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途径

(一)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

大学英语课程整体分为三个部分:通用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和跨文化交际课程。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程通常会设置在大一和大二这两个学年,通用课程居多,部分专业会学习专业课程和跨文化交际课程。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更侧重西方相关主题的内容编写,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所忽视。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要认真贯彻和研究国家的教材编写方针政策,依托《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整合到大学英语教材中,增加、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例如,在讲授英语古诗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唐诗宋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学会鉴赏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学习英语,还能够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修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英语,并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我国幅员辽阔,对于有特色民族文化的地区和城市,当地高校可以组织、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英语特色教材编写,将当地特色文化习俗等融入大学英语教材,形成当地的特色英语教学资源。当然,教材的编写是一方面,英语教师也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编入教学计划,进一步指导日常英语教学。这样,不仅能够不断丰富大学英语教材的种类,转化单一的英语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郭亚萍、王虹霞 2022)。

(二)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必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且要加强文化修养学习,进行深度的文化思考,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应由“以教材为主”转为“以学生为本”。另外,教师团队要走进学生,与他们多互动,达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统一的目的。教师对学生具有引导和启发作用,教师亲近友好的态度会促使其更加积极思考,乐于表达想法。教师通过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教学,用英语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各种传统节日的名称和由来、历史人物背景、当下人们庆祝各种传统节日的方式等,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从而扭转其过往英语学习的狭隘“分数论”,使其真正感受语言和文化的魅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三)引入中外文化比较教学法

中西方因为地域的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对待其他地区的优秀传统,学生要保持尊重和理解。教师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实施中可以采用中西文化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的同时,通过学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接触和学习世界各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吕红 2022)。例如,对于“纪念逝去的亲人”这一话题,墨西哥通常会举办亡灵节,在亡灵节期间,家人和朋友团聚在一起,为逝者祈福,如电影《寻梦环游记》就重现了墨西哥亡灵节的祈福情境,逝者的亲人会在家中搭建祭坛,摆上逝者的照片,供奉逝者生前喜爱的食物及许多万寿菊。亡灵节表现出墨西哥人独特的民俗文化与精神文明,是一种以“喜”达“悲”的观念。我国的祭祀文化则不同,一般在清明节纪念祖先,进行扫墓添土、敬摆供品等一系列祭奠活动。这些祭奠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对逝去先人的无限缅怀和追思,每个人都在心中揣着一份对祖先严肃的敬畏。清明节后的踏青、放风筝等活动则是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不同的优秀传统文化相互碰撞、交流,让学生以更开放的姿态接受不同,对同一事物因文化背景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这里没有文化之辩,有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接纳。虽然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但是其本质含义不会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日常生活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深刻思想和价值判断。

(四)定期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英语活动

英语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中,高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可以举办“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故事,如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等,运用英语生动地讲述。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运用英语流畅表达的能力,还能够让其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优秀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如诸子百家思想、传统节日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饮食文化、诗词歌赋等,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根据教学进度,就以上主题进行作文比赛,让学生写英语作文。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了解和积累与以上主题相关的专业词汇和表达;另一方面通过对思想、节日、文化、饮食、诗歌的进一步了解,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五)依托现有教材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

大学英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英语教材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和输出能力,学习英语文化知识,建立全球化思维,形成国际意识,还引导其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理解和表达中西方文化差异。因此,结合现有教材,教师可进行发散思维,挖掘其中潜在的文化价值,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李双娟2022)。

以外研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1 Unit 4 Test A Heroes among us为例。主题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文章引发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品质能被称为英雄?我们作为普通人能否成为大家心中的英雄?在面对需要帮助之人,英雄是明知危险也会挺身而出的人,无论是职责所在还是个人选择,值得所有人尊重和敬佩。文章的案例是国外的真实新闻事件,对于学生来说不一定熟悉,因此教师可以就该篇文章进一步向他们提问:“你们心中的英雄是谁?”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近现代的人。借由熟悉的人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一起探寻英雄身上的特质,是奉献,是忠诚,是勇敢无畏,还是精益求精,等等。教师将这些优秀的思想品质融入英语教学,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无论在什么时代,许多平凡之人也是时代英雄;要心怀感恩,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学习的追求,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六)利用网络课堂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方式愈加广泛,出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英语教育教学方式。目前各大高校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搭建网络世界的英语课堂,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和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学习效率,强化语言交际能力(吴景华 2022)。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利用教学之外的空余时间,深挖教材及教材之外的学习资源,不断拓展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些我国留学生在国外求学或定居时,和朋友、家人一起包饺子、做面条的生活视频,或者我国学生在外国街头演奏古筝、穿汉服或马面裙庆祝校园活动等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使其不仅能学习相关英语表达,还能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各地人们欢迎的热情。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借助网络平台、音频和视频等,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鲜明的Wild China/Hello,China/Chinese Festival都是非常值得学生观看的纪录片,其中包含我国的很多景点、文化、节日,观看的过程是声音和视觉的双重享受。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有模糊的概念或停留在教材知识上,而要通过切实的声音和画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自己的诠释和理解,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传播。

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之一,是关乎培养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高等教育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大学英语教育经历了不断更新和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还有利于其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学习,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跨文化中华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