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以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s Reading 1为例
2023-09-18陆燕燕
陆燕燕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我国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各国进行深层次交流的重要桥梁。英语学习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各种综合语言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体验和运用英语,理解汉语和英语的语言差异、思维差异和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对汉英两种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有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及正确的价值观,开阔国际视野,树立文化自信,在跨文化交流中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然而,这些抽象的目标只有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才能一一实现。这些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培养。在这四项能力中,读是最主要的输入手段。教师如何有效地通过阅读教学,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输入,促进他们思维和产出,一直以来都是阅读课应关注的重点内容。
在“双减”政策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要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既要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又要考虑语言运用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
现阶段,我国的英语教学虽然有较大改善,但是仍存在教学效率低、学生参与度低和“满堂灌”等一系列问题(周启山 2012)。因此,改进中学英语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亟须研究的课题。
二、问题导学教学法
问题导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英语教育方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问题导学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医学院的教学活动,并于20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的医学教学中应用(Barrows&Tamblyn 1980)。可见,问题导学教学法起源于医学教育,之后被应用于多种学科的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推测由于语言教育自身的特点,即非内容特性,或语言作为工具的特性,当今的英语教学以传统的规范化教育方法为主,问题导学教学法没有获得重视和推广,且目前相关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比较匮乏(Nikitina 2010)。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进行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有一定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三、问题导学法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选取两个英语成绩基础相当的班级学生,共约100人,其中问题导学教学组(实验组)约50人,传统讲授教学组(对照组)约50人,以一个学期为限,探索使用问题导学教学法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并在实践中观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否有所提升。问题导学教学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起始阶段、问题导学阶段和学习后期阶段。
起始阶段主要进行实验组的小组划分,将50位学生随机分成6个小组,每组约8—9人。每个小组设立一位组长,该组长负责组内任务的分配。
在问题导学阶段,学生以问题为引领进行学习,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自主学习。学生全程在多媒体教室学习,可通过网络检索所需信息。随后,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汇报与分享自己获得的知识,并在小组内进行分析、梳理和总结。最终,小组成员共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承担一定的管理任务,通过直接观察与实时反馈实现对小组学习进程的协调与管理。
在学习后期阶段,小组整理、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形成小组报告。教师对各小组提供的解决方案作出评估,并给学习成果打分。
研究验证了问题导学教学法对改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问题导学,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与阅读相关的知识,如对词汇的掌握等;(2)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显著提升。
四、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示例
以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s Reading 1为例,探究问题导学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Lead-in(热身导入)
在导入环节,教师设置了两个步骤:
第一步:教师播放一首关于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的歌曲,让学生对健康和不健康的食物形成基本概念,复习部分学过的英语词汇。
第二步:在听完歌曲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听歌曲视频对事先准备的食物图片进行健康和不健康归类。这样,采用竞争的方式,让学生运用在导入视频中所学的知识,并再次激活大脑中与食物相关的英语词汇。
整个导入过程动静结合,既有输入又有输出,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学“热身”。
(二)Predicting(预测)
在这堂课中,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预测:
第一次预测:教师呈现文章标题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并提问:“What is this passage about?”学生回答:“Food and lifestyle.”在此环节,教师提示学生阅读技巧:通过标题或图片预测文章内容。
第二次预测:教师呈现文章中关于凯蒂(Kitty)和丹尼尔(Daniel)的图片,并提问:“Can you predict who has a healthy lifestyle according to the two pictures,Daniel or Kitty?Why?”学生回答:“Kitty.Because Kitty is dancing.Daniel i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第三次预测:通过分析并理解有关凯蒂和丹尼尔的文章内容,教师再次让学生根据凯蒂和丹尼尔的现状预测他们的未来。具体如下:
T:What will Kitty grow into in the future?
S1:I think Kitty will grow into a beautiful lady.
T:What will Daniel grow into in the future?
S2:Maybe Daniel will be a lazy fat boy.
(三)Analyzing the contents(分析文章内容)
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体现在结构和内容两个层面。在分析过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前两段关于凯蒂部分的结构和内容,后两段关于丹尼尔的部分留给他们进行小组合作、自主分析。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第一段内容,并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让他们用一个词概括段落大意为lifestyle。
Q1:What does Kitty like doing?
Q2:How long does she do that for a time?
Q3:How often does she do that?
对于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在学生给出相同答案后,教师追问:“Which answer is wrong?Can you correct it?”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理解how long和how often的细微差异。接着,教师提问:“Talking about lifestyle,what should we include?”学生根据问题提示得出hobby和habit两个关键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段内容,要求其找出一句话概括段落大意,由此引出topic sentence主题句这一概念,并引导其用一个词概括段落内容为diet。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使其学会概括文章内容。教师主要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Q1:Can you use one sentence in the article to tell me what’s this paragraph about?
Q2:What does she eat to keep healthy?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 always、usually、sometimes、seldom四个频率副词,总结概括出“She eats healthy food and seldom eats junk food.”关键信息。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并回答第三段关于丹尼尔的五个问题:
Q1:What does Daniel like doing?
Q2:Does he have a healthy diet and lifestyle as Kitty?Why?
Q3:What will Daniel grow into in the future?
Q4:If you were Daniel,what would you do?
Q5:What does Daniel plan to do?
在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概括技巧,用一句话概括丹尼尔未来的打算。
(四)Post-reading activities(读后活动)
1.根据关键词提示,复述凯蒂和丹尼尔的生活方式。
2.小组合作交流自身的生活方式。
3.小组讨论:How can we be healthy students?并形成报告。
4.小组讨论:Why is health so important?
五、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本堂课教学基本是通过“教师引导和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完成的,教师并未作过多讲解。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既通过回答问题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文章结构,又习得了相关阅读技巧,还在同伴互学互助中提高了沟通、交流的能力。结合上述案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教学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有效导入
有效的导入能够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其阅读兴趣,为阅读活动的开展作好铺垫。导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问题,也可以是其他形式,根本宗旨是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场景,为学习作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丰富、有趣的导入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他们的参与度。在选择导入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其适切性,尽量让学生的思维以自然、不跳跃的方式过渡到所学内容。
(二)巧设问题
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离不开对问题的巧妙设计。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关于问题的设计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解读文本阶段、阅读阶段、读后阶段。具体如下:
1.解读文本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发现他们的学习难点,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串联课堂的情境问题链,引导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阅读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进行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化知识点为问题,摒弃机械讲解,设计主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文本和重点语言知识。第二,引导学生模仿文本内容,联系自身实际,组织语言表达观点。第三,解读文本,重构文本,提供范例,提升学生的思维,指导学习方法。
3.读后阶段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在层层铺垫解决一个个问题后要适当拔高,将小问题串联成综合性大问题,适当迁移,转换场景,让学生进行输出训练。在此阶段,教师要避免“空降”问题,否则将无法达成当堂训练输出的目标。
六、设计问题需要遵循的原则
有鉴于语言教学和学习的特性,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重复性强,可举一反三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示范和引领。然而,学习过程具有不可替代性,即使教师再完美的示范,也无法使学生直接获得知识和能力。学生只有切身思考了、练习了、解决了问题,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某一项阅读技能并不能通过单次讲解或练习就能获得。技能的习得需要反复训练和强化,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对文本进行细致、深入的解读,重组阅读材料,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多次运用所学阅读技巧,逐步达到内化的目的。在本案例中,教师设置了3处预测问题、2处归纳问题和2处找主题句的问题。阅读技巧很多,远不限于以上所指。在日常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有目的地设置与阅读技巧运用相关的问题,反复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层次分明,目标明确
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运用并内化语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法无法撇开对语言本身的学习和运用。根据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可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郑建 1990)。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问题,是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中需要关注的。例如,在读前阶段,教师可设置为什么和怎么办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读中阶段,教师可设置 what、where、which、when、who、how等关于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问题,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达到识记、理解、应用新授课中词汇的目的,重点关注其纯语言知识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增设一定数量的why和how类开放性问题,训练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读后阶段,问题的设计须与阅读内容的主题密切相关,设置how类综合性问题,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重点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要在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问题链,用不同的问题训练其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但是,问题导学绝不是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由问题主导,而是根据教学目标提炼不同教学阶段需要达成的具体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思维目标,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三)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以问题导学为指导的英语阅读课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生活化情境,从而最大限度地拉近学生和所学内容之间的距离,尤其是读后问题的设计,一定是真实、有效的问题。只有确保问题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学生解决问题有抓手,才能使问题的解决有意义。当然,在英语课堂中设置真实的情境,这并非问题导学教学法所独有,而是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是,这并不妨碍问题导学教学法与现有教学基本原则的融合。教无定法,重在得法,只要是有益于教学的,都可以尝试融合在一起,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种以问题为驱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且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这样的课堂能给学生提供深度思维训练的机会,使其充分训练和发展各种思维能力,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经过一个学期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实验后发现,学生的总体阅读和思维能力均有一定的提升,说明该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