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专业课程的实施路径

2023-09-18

英语教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价值观思政

陈 潇

引言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推动学生全方面发展。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长期接触西方文化,容易受到西方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加之传统教学只是讲授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引导,因此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大学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存在教师思政意识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无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因此要进行针对性调整和改进,从而有效提升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下面,总结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专业教学的常见问题,并积极探索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为类似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渗透思想政治理论,发挥协同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满足新时代的德育要求,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点,发挥榜样力量,将国家意识、人格追求等融入课堂教学,逐渐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持续输送高质量人才。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快速获取目标信息,而高校学生的思想尚不成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有效抵御外来思潮的冲击(刘娜 2022)。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专门的课程开展,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理论等,但是并不适合当前复杂的舆论环境,因此,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引入课程思政理念,打造立体式、系统化教学模式。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等,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确保能够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避免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充分了解国情社情,为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断奋斗。同时,高校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发展规律等,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其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二、大学英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较多,不仅包括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还涉及相关职业素养课程,旨在培养具备扎实英语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在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并不意味着将专业课程变为政治课程,而是结合学科特色,全面挖掘思政元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促使英语专业和政治素养教育有机融合,最终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

(一)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信息多元化时代,高校学生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政治意识缺乏的情况,且传统的思政课程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其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于华 2022)。此外,教师、学生通常比较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并未意识到思政课程的重要意义,可能会产生价值观偏差的问题。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长期接触英语文化、社会知识,容易影响母语水平,甚至导致价值观、思维习惯等逐渐改变。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有效改善上述情况,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与专业课程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实际教学成效,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结果。

(二)提升英语教师的认知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只是思政教师的工作职责,还需要所有教师共同参与,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刘甲元 2022)。英语教师长期接触西方文化,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观念偏差,从而影响正常教学的开展。随着课程思政的开展,英语教师传播主流价值观,对自身职责能有更深入的认识,即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思想认知的培养,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为主,讲授形式单一且内容比较枯燥,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抵触、反感情绪。在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大学英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高校英语专业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使其全面掌握语言输入和输出技能,保持国际视野。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非常重要,但具体实践仍存在不足,包括评价标准、教师认知等方面,需展开深入分析,进行完善。

(一)评价标准不完善

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活动中,大纲制订、课时安排等工作由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基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但是对教学评价、考核标准等方面有所忽略(胡文锐、严雪娟 2022)。教学质量评价通常包括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涉及目标达成、组织实施、资源建设等,并未充分突出课程思政的重要地位,存在评价标准不完善的问题。如果无法保证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多元化,就很难有效地推动融合教学,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也不利于实现以评促优。

(二)教师思政意识不足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基本是80后、90后,整体偏年轻化,且具备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不在少数。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且大多为西方文化,而教师通常只讲授教材内容,并未认真研究其中蕴含的价值观、政治观等,无法有效利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可能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挖掘不深入、不充分,导致课程思政流于表面,其主观能动性不足,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不足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部分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规划有所不足,未充分体现思政育人,也未发挥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作用。大部分英语专业教材的编辑人员以英语为母语,且部分教材内容直接摘抄自英美主流图书、期刊等,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从而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但是,这部分内容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会出现与我国国情、社情不相符的情况,也容易影响学生政治素养的形成。此外,部分教师对教学材料进行自主补充,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同样会出现思政素材过少的问题。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

部分高校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比较滞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认知误区,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简单堆砌相关案例,未将正确价值观、人生哲理等融入教学(王若兰 2022)。由于教学中存在课程思政方式不合理、讲述不合时宜等问题,非常容易让学生出现反感、抵触情绪,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部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时,局限于课堂教学时间,未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无法打造线上线下并行的政治教育体系。

四、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专业课程的实施路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虽然高校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快速获取各种信息,但是容易被不良思想误导,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在了解西方国家文化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怀,努力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根据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不足,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能够有效将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相融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

(一)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促使课程思政与英语专业教学有效融合,高校应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根据学科特点、学生需求等,科学规划教育教学方案,并严格落实相关措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课程思政建设。同时,定期开展教研会,由教师协作配合,有效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沟通、交流,实现跨学科交流,共同探讨教学质量提升策略(谢雨岑 2022)。在质量评价体系方面,结合课程思政标准和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正向引导作用,侧重师德师风评价,同时每学期明确相应的主题培训,将完成情况纳入个人考核、职称晋升等范围。此外,在完善评估细则时,还要体现具体的思政评价项目,并在学生中开展学习成效评价,由相关部门汇总、分析评价结果,整改不足之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工作质量。

(二)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素养

高校英语教师不仅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注重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及时关注时政内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并适当拓宽涉猎领域,如法律、哲学、经济、政治等,用个人魅力、学识和眼界等引导学生,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王姣 2022)。为了强化自己的政治教育能力,英语教师要学习科学方法论、世界观,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其产生共鸣,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解答学生的专业知识困惑,还要帮助其解答人生困惑,引导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抵御不良思潮的冲击。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教材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要重视教学资源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和标准,优化教材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际教学中,基于教材知识框架,充分结合时事热点,深入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怀、积极向上的态度,践行“四个自信”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同时,可以适当借鉴成功案例,如学习强国的相关栏目,以英语的形式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同时,引入贴近生活的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专业教材编写可以适当融入中国元素,引导学生感受中西方差别,使其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伟大复兴的成就,培养辩证思维。

(四)创新教学方法

新时代高校教育要与时俱进,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从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入手,根据学生兴趣、学习现状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英语教师要全面把控教材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细化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目标。教师在注重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要兼顾教学温度、厚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舒锐 2022)。在课程设计方面,贯彻以小见大的基本理念,从某个知识点入手,延伸出政治教育。比如,在讲授语法时,教师可以将思政元素融入例句,让学生自主完成造句。又如,在讲授致歉信的书写要点时,教师可以适当讲述现实中出现此类情况的解决方法,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使其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入新型教学手段,如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使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培养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积极创新授课方式。比如,教师录制并上传学习视频,或者开设线上直播教学,有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教师可以组织英语论坛等活动,以热点时事为切入点,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其深入思考、自主学习。对于课程之外的第二课堂,可以设立“英语角”、社团等,或者定期举办竞赛活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还培养其综合素质。

结语

高校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思想尚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英语专业的学生长期接触西方文化,思想、行为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形成不良价值观。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时事热点、学生身边的故事等,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质量评价机制,形成良性循环,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优势,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文化自信,坚定政治立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