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域下的贵州省册亨县布依族八仙古乐艺术研究

2023-09-17王超

新楚文化 2023年1期
关键词:礼俗民族乐器布依族

【摘要】在贵州省册亨县的布依族村寨,至今还较完整地保存着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礼俗用乐——布依八仙古乐。据传,册亨八仙古乐源于传说故事《八仙过海》中的“八仙”,以八人合奏器乐形式来表达“八仙送福”之意。乐器有唢呐(一对)、竹笛(两支)、长号(两把)、鼓(一个)、堂锣(一面)、马锣(一个)、钹(一副)。其中,唢呐和竹笛分不同礼俗场合选其一吹奏,从而存在“文场”与“武场”两种演奏形式之分。册亨布依八仙古乐融吹、打乐为一体,以鼓点指挥、唢呐(竹笛)主奏、锣钹附和,凸显导乐性特征。其粗犷高亢的旋律、整齐明快的节奏,独具布依族民族特色。布依八仙古乐的曲调极为丰富,不同的礼俗场合演奏相应的曲调。布依八仙古乐植根于册亨布依族民间沃土,服务于布依族民间礼俗活动,它不仅是布依文化的载体,更是布依族人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研究布依族民俗文化和民族音乐艺术的活资料。

【关键词】八仙古乐;布依族;民族乐器;吹奏;曲调;礼俗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1-0036-04

一、布依族八仙古乐的依存环境

册亨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上游两大支流(南、北盘江)在县境内交汇而过,东隔北盘江与望谟县为邻,南隔南盘江与广西乐业、田林、隆林三县相望,西倚安龙县,北与贞丰县接壤,国土总面积2598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沟壑纵横,河流众多,水源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盛产木材、甘蔗、油桐、水果、早熟蔬菜等经济作物。据《册亨县志》载,册亨先秦时曾先后属鬼方、牂牁国、夜郎国,汉属谈指县,隋唐五代宋时变隶不同的羁縻州部落,宋至清初曾隶于广西泗城州,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后,改隶黔地至今。

册亨县居住着布依、汉、苗等20余个民族,全县总人口24余万人,其中布依族人18.4万人,占总人口的76.6%,曾是全国唯一的布依族自治县,享有“布依故里,生态册亨”“中华布依第一县”和“中国布依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基地”之美誉,布依族人民在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良好的文化环境更是布依族八仙古乐在民间世代相传的沃土。

二、布依族八仙古乐的分布区域

册亨县布依族八仙古乐主要分布于县境内的弼佑、秧坝、八渡、丫他、百口、坡妹等乡镇布依族村寨,其中弼佑镇秧佑村最具代表性,至今保存十分完整。

三、布依族八仙古乐的历史渊源

据传,册亨布依族八仙古乐源于传说故事《八仙过海》中的“八仙”,因布依族人认为“八仙”神通广大,能赐福人间,遂被应用在布依族的婚丧嫁娶、贺寿立房等礼俗场合。八仙古乐为八人操持不同乐器进行演奏,这八人就代表传说中的“八仙”,即男、女、老、少、贫、贱、富、贵等,也寓为不分尊卑贵贱,普通世俗之人修炼也会成仙。在民间的各种礼俗场合中,尊卑贵贱人家都可邀请八仙古乐来闹场以表达“八仙送福”“八仙送宝”之意。

布依族八仙古乐在册亨县弼佑镇、八渡镇等布依族村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弼佑镇秧佑村八仙古乐传承人杨长飞讲述,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布依族八仙古乐已在布依村民的各种礼俗活动中广为使用,至今已两百多年历史。据布依族口传,布依族八仙古乐有以下两个传说来源:

传说一:当地办酒席习惯用八仙桌,古时婚丧嫁娶中东家通常邀请由八名古乐艺人组成的“号匠班”,端坐八仙桌四周,有“八仙桌子四角方,布依米酒摆中央”的说法,八名古乐艺人边吃酒菜边演奏乐器,为东家祈求吉祥与安康,八名古乐艺人即称为“八仙”。

传说二:相传很久以前,在秧佑村每逢举办婚嫁、祝寿、新居落成、丧葬、迎宾等场合,村里都有人前去说、唱、哭等,以表达自己的心声。可是哑巴青年无法表达,就削木为管、虫茧为哨制成乐器,吹起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过后,他又用牛皮制成鼓,铜打造成长号、锣和钹,并规定让八个人同时演奏,其中两仙吹唢呐、两仙吹长号、一仙打鼓、一仙敲大锣、一仙敲小锣、一仙打钹,共八仙,即称为“八仙古乐”。

四、布依族八仙古乐的基本内容

册亨县布依族八仙古乐早已广泛运用于布依族村寨的婚丧嫁娶、立房上梁、贺寿迎宾等礼俗活动中,演奏融吹、打乐为一体,极富民族特色,为布依族群众所喜闻乐见,其基本内容包括:

(一)乐队组成

册亨布依族八仙古乐由一对唢呐(两仙吹奏)、两支无膜竹笛(两仙吹奏)、一对过山号(两仙吹奏)、一个鼓(一仙敲打)、一个堂锣(一仙敲打)、一个抛锣(一仙敲打)、一副镲(一仙敲打)等組成。其中唢呐和竹笛交换吹奏,因人数总共为八人,故而叫八仙古乐。

(二)演奏形式

册亨布依族八仙古乐在演奏过程中,以唢呐为演奏时的领衔乐器,根据场地条件和礼俗内容需求,演奏形式分为坐式演奏和走式演奏两种,走式演奏是步行时边走边吹打,坐式演奏是固定两排或一排坐在主人家堂屋内演奏。

册亨布依族八仙古乐根据礼俗场合的不同和使用不同的主奏乐器(唢呐与竹笛),又分为“文场”与“武场”两种:武场八仙古乐由唢呐、鼓、堂锣、抛罗、镲、过山号等乐器组成,音域宽广,声音洪亮;而文场八仙古乐仅把唢呐改为无膜竹笛演奏,音色细腻,感染力强。

在以上布依族八仙古乐不同的演奏形式中,需要乐师们互相交换乐器才能稍作休息以满足连续演奏的要求,所以乐师们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吹打精通的本领方能完成。

(三)演奏曲调

册亨布依族八仙古乐演奏曲目丰富多彩,表现力强,独具特色,深得人们的喜爱,其曲调大致可分为:婚丧嫁娶调、立房上梁调、迎宾祝寿调等。其中的每种礼俗调类根据内容的不同又有相应的曲调,如:婚嫁礼俗中新郎新娘拜堂之时,演奏《拜堂调》;亲友闹洞房时,演奏《闹洞房调》;丧葬礼俗中抬起棺木,打起铜锣,为死者送上最后一程,吹起《上山调》。

布依族八仙古乐主要代表性曲目有《上轿调》《拜堂调》《上梁调》《平基调》《安瓦调》《迎宾调》《敬茶调》《敬烟调》《敬酒调》《贺寿调》《上山调》《绕棺调》《哭丧调》《丧葬调》等。目前,布依族八仙古乐常用曲目在当地老艺人们的收集整理下,共有50余首。

五、布依族八仙古乐的主要特征

作为民间艺术的布依族八仙古乐,在演奏时以鼓点指挥、唢呐(竹笛)主奏、锣鼓振节的音乐形式演奏,因而构成了音律的导乐性特征。

布依族八仙古乐演奏变化多端,节奏轻重缓急,交错使用,鼓点有十余种,在乐器的击打声中表现出节奏的鲜明性特征。伴随布依民俗活动产生和发展,许多布依村寨都邀请八仙古乐队前去演奏,因而形成了民俗的依存性特征。布依族八仙古乐在长期参加婚丧嫁娶和其他礼俗活动中,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演奏,从而形成了曲调的丰富性特征。

布依族八仙古乐在演奏过程中,根据礼俗内容的不同,演奏时使用的乐器分“文场”与“武场”两种,使用乐器层次分明,因而具有的演奏的层次性特征。

六、布依族八仙古乐的重要价值

布依族八仙古乐队既是传承布依文化的纽带又是服务布依礼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艺术人才的队伍,在布依族民俗文化中作为音乐艺术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古老布依文化的遗存,也是布依族悠久文化的见证。布依族八仙古乐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及重要的学术、实用、艺术价值。

(一)学术价值

作为民间艺术的八仙古乐,在中国音乐史中却名不见经传,作为册亨县吹打乐缩影的八仙古乐的发掘,它在保护和研究布依族音乐的艺术内涵,了解当地的民间生活习俗,带动和促进整个贵州布依民族吹打乐的弘扬,丰富和完善布依族民俗文化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实用价值

长期以来,布依族八仙古乐在当地都大受欢迎,它的使用范围由过去仅限于本族的民间礼俗活动,发展到对外参加礼俗活动、文艺演出和节日庆典中,有时冬闲下来,布依儿女也要兴高采烈地打起锣敲起鼓,以庆丰收。因此,布依族八仙古乐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重要的群众文化形式,这对于加快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艺术价值

它以鼓为主,配以各种乐器,既表现远古深沉文雅,又反映现实欢快热闹。布依族八仙古乐通过对生产、生活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采用拟声、状形、传情、达意、描事等手法来反映生活,给人一种极高的艺术享受。布依族八仙古乐植根于册亨布依族民间沃土,服务于布依族民间礼俗活动,它不仅是布依文化的载体,更是布依族人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研究布依族民俗文化和民族音乐艺术的活资料。

七、布依族八仙古乐的存续状况

近年来,在政府文化部门的扶持下,册亨县的弼佑、秧坝、八渡、丫他、百口、坡妹等乡镇布依族村寨的布依族八仙古乐存续状况较好,其中弼佑镇秧佑村保存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

现今,在册亨县布依族聚居村寨的八仙古乐队伍不少,但建制齐全的不多。随着时代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册亨布依族民风民俗日渐淡化,在婚丧嫁娶的礼俗中,很多家庭不再请八仙古乐队闹场,甚至干脆只简单地请两个唢呐手来吹奏,八仙古乐逐渐走向萧条。又因布依族八仙古乐传承人日渐老龄化而出现断代,吹奏曲调逐渐失传而面临濒危。

八、布依族八仙古乐的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一)演奏曲调

布依族八仙古乐曲调主要根据礼俗场合不同和旋律的变化而分出喜调哀乐。各种曲调涵盖了迎宾、婚嫁、丧葬、祝寿、立房等红白喜事的全过程。

1.婚嫁红事礼俗过程演奏曲调有:《上轿调》《走路调》《拜堂调》《洞房调》《上席调》等基本调子。

2.丧葬祭祀礼俗过程演奏曲调有:《哭丧调》《招魂调》《绕棺调》《堂家祭调》《上山调》等,最后客人离去,演奏《散客调》。

3.立房上梁礼俗过程演奏曲调有:《平基调》《立柱调》《上梁调》《封证调》等。

4.迎宾送客礼俗过程演奏曲调有:《迎宾调》《拦路敬酒调》《拦路敬酒留客调》《送客调》等。

5.祝寿祝福礼俗过程演奏曲调有:《谢敬酒茶调》《送寿礼调》《发表调》《八仙贺寿调》等。

演奏时,根据某种礼俗需要唢呐和无膜竹笛(同一两仙)要交替使用,从而丰富了表达的内容。

(二)相关制品

1.演奏类乐器

唢呐是由木质管身和黄铜铸造堵气盘和扩音盘,演奏时剪一小段麦草秸秆套在哨口部位就能演奏。布依族唢呐有公母之分,演奏时高音为公,低音为母,两个艺人演奏时往往按曲调随时交换演奏公母唢呐,使演奏既有高音也有低音。高音唢呐的总音域为a(1)-d(3)。唢呐的中、低音区音色豪放、刚劲,各种技巧都易于发挥,非常富有表现力;高音区紧张而尖锐,在乐队中应用要谨慎。

无膜竹笛,布依无膜竹笛和一般竹制横笛长短、大小一样,不同的是无膜竹笛只有吹孔,没有贴膜孔,其音质低沉、委婉。

长号,最早是用慈竹一节一节拼接做成的,总长约为1.23米。后来发展成为用铜打造而成,但因太长,为携带方便,制作成两段,可以随意收缩,缩起长60厘米左右,拉伸长127厘米,只在八仙古乐演奏开始时使用。其声音雄浑、洪亮、悠远。

2.打击类乐器

鼓,有刺鼓与铜鼓之分。布依族八仙古乐最早时期用的是刺鼓,它是布依族民間艺人用竹签做铆钉制作的鼓。

镲,直径约10-15厘米,古称铜钹,民间称镲。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两个圆铜片,中心鼓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可以穿绸条等用以持握,两片相击作声。

锣,分为抛锣(马锣)和堂锣两类。抛锣是按旋律节奏敲响同时抛高而得名;堂锣声音沉闷。

九、布依族八仙古乐的保护策略

布依族八仙古乐在布依民族文化发展长河中尤为重要,脱颖而出。但是,随着现代文明发展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布依族唢呐保护传承前景堪忧。因此,笔者通过长期的调研,列出以下保护策略:

深入调查关于布依族八仙古乐的历史及技艺流程,深入挖掘布依族八仙古乐的文化内涵,对布依族八仙古乐的各种民俗活动内容,要完整地做好影像记录保存和实物资料征集,并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理论研究。

积极支持重点保护村寨(弼佑镇秧佑村)开展布依族八仙古乐活动,为布依族八仙古乐的传承保护创造条件。特别是要保护传承人,树立保护传承人的崇高威望,发挥传承人的影响指导作用。

力争把册亨县布依族八仙古乐申报为省级甚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并多渠道加大对布依族八仙古乐的保护和宣传。

成立相关组织机构制定措施,明确保护单位落实责任。制定布依族八仙古乐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案。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并将之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每年拿出一定经费,为保护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卿.“政策—生计模式—文化”聚落变迁动力解释模式——以贵州省黔西南册亨县布依族板万村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33(04):100-106.

[2]韋忠秀.论布依族戏剧的发展现状和传承意义——以贵州省册亨县八渡镇乃言村布依剧目《武显王闹花灯·斩武》为例[J].戏剧之家,2019(10):27.

[3]王超.册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八仙古乐初探[J].大众文艺,2011(16):187.

[4]胡印斌,陈洁民.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望与传承[J].领导之友,2006(04):31-33.

[5]林萃青.中国古乐的今演今听——一个新理论与新实践的个案[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01):26-35.

[6]周梅,杨军昌.贵州民族“非遗”生产性保护研究——以黔西南州民族“非遗”为例[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4(02):3-33.

作者简介:

王超(1979.12-),布依族,本科,贵州省册亨县文化馆中级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非遗)。

猜你喜欢

礼俗民族乐器布依族
关于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论述
CLOSE TOHEAVEN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墓与塔——南北朝丧葬礼俗的新变化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五)笙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四)雷琴
古代礼俗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研究——以徽州礼俗为例
明清时期民族乐器发展略览
中国民族乐器(之九)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