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与小学英语教材融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3-09-17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心小学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心小学 周 娟
教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但并不是唯一工具。小学英语教材因受篇幅的限制,可供学生阅读的内容并不多。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篇幅、数量有限,他们的语言输入量偏低,英语核心素养发展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需要通过足量的阅读输入语言,以此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鉴于此,教师可以突破教材的制约,选取与教材主题一致、内容相关、语言匹配的绘本,开展教材与绘本相融合的教学。选材丰富、图文并茂的绘本情景生动、文化多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语境为线索、以语言为媒介、以语法为纽带,探寻融合的策略,实现教材与绘本的有效融合。
一、以语境为线索,促有效融合
语境是语言存在的载体。脱离了语境,语言会变得空洞,毫无意义。有效融合小学英语教材和英语绘本时,教师可以语境为线索,找寻可融合的元素,并以此为融合点,选取适切的绘本,优化语言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聚焦语境,培养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一项基本内容。在语境中,有诸多与话题相关的文化知识。教师应聚焦教材主题语境中的文化元素,适时适度地补充绘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7On the farm为例,教材主要创设了关于“农场动植物”的语境,即以Liu Tao爷爷的农场为语境,向学生呈现与之相关的目标语言。聚焦该语境,教师可将这部分内容与《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中的Tom’s garden 和 Zara’s farm两个场景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融合,能够将学生的视野从农场拓展到花园、乡村,让学生全方位、多视角了解国外的乡村文化,培养跨文化学习意识。
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8Birthdays,教材中创设了Su Hai和Mike庆祝生日的语境,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指导学生比较Su Hai和Mike过生日的方式,并且融合绘本Birthdays around the World开展教学。绘本依托类似语境,与教材互补,介绍了其他国家的生日习俗,让学生感知中西方生日文化的关联和差异,并且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思考不同文化习俗背后的意义:“Although the ways to celebrate birthdays are different,but the expression of love,growth and blessing is the same.”。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基于语境,融合英语教材与绘本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二)依托语境,训练思维品质
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是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一项基本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对比、梳理、归纳等。通过以语境为线索,融合教材与绘本教学,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思维能力、训练思维品质。
仍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7On the farm和《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中的Tom’s garden 和 Zara’s farm两个场景的融合为例。在教材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情景图,运用目标语言,识别农场的动植物。在绘本中,学生需要跟随主人公 Tom 和 Zara 参加 the village show,并通过观察、对比情景图,用 nice、strong、big等形容词,对动植物做出准确的描述。如“The horse is strong.The tomato is big.”等。在描述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对比、分析等思维活动,以此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
很显然,这种以语境为纽带的融合,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训练思维能力的机会。同时,在观察、识别、描述教材、绘本中的农场、乡村动植物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描述能力等思维品质,将会得到较为显著的发展与提升。
(三)立足语境,提升语用能力
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既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也需要相关的语言实践。根据教材的语言知识,基于主题语境,融合含有相关目标语言的绘本,开展听、说、读、写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
在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7On the farm第二课时教学中,教师将绘本融入了Fun time板块,创设了Liu Tao带着爷爷的农产品参加the village show的语境。立足该语境,教师组织学生围绕Liu Tao所带农产品,运用“—What’s this?—It’s...”“—What color is it?—It’s...”等目标语言展开了讨论与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更清晰、准确地认识与了解各种农产品,也能更有序、有效地发展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真实有趣的语境,激发了学生讨论与交流的兴趣,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操练目标语言,提升了语用能力。
在上面的案例中,绘本语境延伸了教材的主题语境,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能将学生的视野从教材内容拓展到更为广泛的绘本内容,能够为学生进一步创造各种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语言实践中操练、巩固并迁移运用教材中的目标语言,进而提高学生在各种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以语言为媒介,促深度融合
语言目标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项基本目标。在融合教材与绘本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将教材中的语言知识作为一种媒介,精选绘本、精读绘本和精议绘本,以此助力学生将语言知识逐渐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语言能力。
(一)以教材语言为媒介,精选绘本
精选绘本是教师融合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教师所选择的绘本应立足教材、聚焦文本主题,其语言知识应与教材中的语言知识相关联,难度略高于学生的水平。否则,就会提升学生阅读绘本的难度,降低学生阅读绘本的效度。
在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 7Would you like a pie?教学中,教师则围绕本单元目标语言,精选了绘本A nice Sunday。该绘本主要讲述了小女孩Tina为家人准备食物并享受美食的故事。绘本中的词汇drinks、food、a loaf of bread与教材中的核心词汇ice-cream、cake、pie、sweet等同属于食物类词汇,而绘本中涉及的句型除了教材文本中的征询意见类句型“ Would you like...?What about...?”,还增加了同类表达“Can I have some...?”“I’d like...”。学生阅读绘本并复习,既巩固了教材的核心词句,又延伸了教材内容,丰富了语言知识。
教师以教材语言为媒介,为学生精选绘本内容,能够为学生创造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目标语言的机会。同时,因为绘本中的语言与教材中的语言相仿,所以学生阅读绘本的积极性也更高。
(二)以教材语言为媒介,精读绘本
教材中的目标语言,可成为学生精读绘本的一种媒介。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已经较为全面、深入、细致地理解了目标语言。因此,学生完全有能力运用教材中的目标语言自主阅读绘本中的内容。
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7On the farm第二课时为例。在教材中,学生已经深入学习了tomato、potato、horse、cow、sheep、chicken等关于农场动植物的词汇。学生在绘本Zara’s farm中看到这些词汇时,往往会产生阅读绘本的浓厚兴趣。当然,绘本中也有一些教材中未曾出现过的词汇,但是,这些词汇丝毫不会降低学生阅读绘本的热情。根据绘本中相关的图片和上下文,学生能够准确猜测出生词的意思。
绘本中的语言并不是教材语言的简单重复,而是以一种新的情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如此,相比于教材中的目标语言,绘本中的目标语言内容更加丰富。通过阅读绘本,帮助学生不断内化所学语言知识,学会迁移创新。
(三)以教材语言为媒介,精议绘本
在学生阅读绘本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组织学生精议绘本,即围绕绘本中的细节,尝试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展开深入浅出的讨论与交流。在精议绘本时,学生可将教材中的语言作为一种媒介。
“情感”是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 Unit 7What’s the matter?的主题,也是本单元目标语言的焦点。围绕该目标语言,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了绘本Eliza’s bad day,以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关于“情感”的目标语言。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围绕绘本内容展开了精议,即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讨论Liu Tao 的身体感觉和Eliza 的心理感受。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持续不断地运用本单元的目标语言。在准确、灵活、自如地运用目标语言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组织学生精议绘本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要关注学生对绘本内容理解的正确性。当学生在语言表达、绘本理解等方面出现错误或偏差时,教师应择机予以纠正,以此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加深学生对绘本内容的理解。
三、以语法为纽带,促有机融合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纯的语法教学缺乏情境、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教师可以语法知识为纽带,将教材和生动有趣的绘本内容有机融合。通过融合教学,不仅可以增加语言的输入量,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观察、体验、实践和运用的基础上进行巩固、梳理与归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适度拓展并自主建构语法知识。
(一)在绘本阅读中,深入理解语法知识
尽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无须专门讲解语法知识,但是,教师应在明确教材语法知识内容的前提下,在绘本阅读中进一步强化、凸显相关的语法知识。同时,教材中的语法知识也会成为教师融合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教学的一根纽带。绘本则为学生学习语法提供了丰富的语境。
例如,通过对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7On the farm内容进行剖析,教师发现:“名词的复数”是这一单元较为重要的语法知识。在引领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时,教师应有意强调名词的复数,如可让学生操练句型:“This is a horse.These are horses.”。在组织学生阅读绘本Zara’s farm时,教师仍然比较关注学生在描述农场动植物时能否准确运用名词的单复数。一旦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会及时对其进行提醒、点拨、指正。
显而易见,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对名词的单复数这一语法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而通过阅读绘本,学生对名词单复数的相关知识就会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Good habits语法板块主要教学频率副词(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never)、第三人称单数及副词修饰动词的语法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融入了与之语法结构相近的绘本Everyone Loves Lily More。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提出问题“What does Lily like?What are Lily’s good/bad habits?Why does everyone love Lily?”,在绘本语境中解决问题,分辨好坏习惯,巩固了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频率副词的使用及副词与动词的搭配用法,拓展了语法板块的教学。
(二)在绘本阅读中,适度拓展语法知识
在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应融入丰富的绘本资源,引领学生在实践和运用中有序、有效地拓展语法知识。通过适度拓展,学生可从更为开阔的视角理解语法知识,可在具体的语境中更为准确、灵活、自如地运用语法知识。
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7On the farm与绘本The village show的融合教学为例。在Tom’s garden 和Zara’s farm这两个绘本场景中,教师拓展融入了关于“These are...”和“Those are...”的相关语法知识。如这两个陈述句的一般疑问句形式、否定句形式,以及单数句形式,即“This is....”和“That is....”等。虽然教师没有反复讲解、强调这些句式,但是,通过组织学生围绕绘本中的两个场景进行对话、交流,学生逐渐扎实、牢固地掌握了这些语法知识。
这样的适度拓展,既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教材中的语法知识,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三)在绘本阅读中,自主建构语法知识
建构语法知识,是夯实学生语言基础、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一条基本路径。各种各样的语法知识零星分布于小学英语教材中,通过融合教材与英语绘本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语法知识,还能在阅读中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语法知识体系。
仍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7On the farm与绘本The village show的融合教学为例。在绘本阅读环节,教师可设计一项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即让学生梳理、归纳、总结绘本中各种不同的句式,如肯定陈述句、否定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单数句、复数句等。通过完成此项绘本阅读任务,学生不仅能清晰地认识与了解绘本中的各种句式,还能理清这些不同句式之间的异同之处。如此,学生的脑海中就能自主建构关于“名词单复数、一般现在时态各种句式之间变换”等内容相关的语法知识。
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建构语法知识时,教师应根据学生阅读绘本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启迪、点拨,以此让学生更清晰地梳理、更牢固地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并且学会思考、分析和归纳,提升学习能力。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语境为线索、以语言为媒介、以语法为纽带,选择与教材主题一致、内容匹配、难易度适中的绘本进行融合教学。两者的融合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特点,整合丰富的绘本资源,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通过这样的融合,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语言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在融合教材与绘本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绝对不能因融合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能因融合而降低其学习兴趣。相反,教师应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