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个体审美与艺术形象的共融
——基于《米脂婆姨绥德汉》中石娃形象的表演分析
2023-09-17李志伟
路 畅 李志伟
2008 年成功问世的《米脂婆姨绥德汉》(以下简称“《米》剧”)是当代最能代表秧歌剧发展水平的一部优秀作品。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伴奏、中西汇通的作曲技法、细腻朴实的人物塑造是该剧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极大地奠定了它当代精品的地位。随着剧作的成熟和打磨完善,一批优秀的表演者不断涌现,他们把声乐演唱融入人物性格中,实现了个人审美同艺术形象的共融共通,使一个个鲜活的剧中人物完成了从“跃然纸上”到“跃然台上”的华美蜕变。
一、陕北秧歌剧及其当代佳作
陕北秧歌剧,顾名思义是以秧歌为主体,加入人物塑造和剧情发展,从而演绎成集音乐、舞蹈、戏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它以弦乐伴奏,选用民间小调、小曲配以不同的歌词拿来演唱;语言多采用陕北特色浓郁的方言;内容以写实为主,生活气息十足,歌颂男女爱情是其中常见的题材;艺术风格质朴、活泼、洒脱、自然;表演时边舞边唱,潇洒爽朗,气氛热烈欢腾。
由享有盛誉的作曲家赵季平领衔作曲,白阿莹编剧,陈薪伊导演,著名歌唱家王宏伟、雷佳、吕宏伟主演的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自2008 年首演问世以来先后斩获音乐创作奖、表演奖、导演奖等十多项国家级大奖,在中国文艺界引起巨大反响,深受专家学者和观众的认可。下文以此版本为研究范本,探析剧中男主角石娃的艺术形象塑造。
《米》剧以陕北黄土地上的风土人情为故事和文化背景,以陕北民歌、山曲、戏曲曲调为音乐元素,以扭秧歌为主要的舞台动作,以男女爱情为题材,借人文视角凸显新时代的文艺特征,中西结合加古为今用的作曲手法创作出了高端大气的音乐风格。故事情节紧紧围绕漂亮可人的米脂女子青青和三个英俊潇洒的“绥德汉”石娃、虎子、牛娃展开,主要讲述了幼时青青(雷佳饰)与虎子(吕宏伟饰)定下娃娃亲,后因社火节上阴差阳错的遭遇,二人产生误会,致使青青心存埋怨。机缘巧合之下,石娃(王宏伟饰)英雄救美,成为青青日后唯一的心上人。时隔多年,虎子长大成人想与青青喜结连理,却得知青青早已心有所属。石娃走西口背井离乡挣钱,并在约定的七月初七当日如约而归,兑现了对青青的娶亲承诺。剧作围绕三人之间的矛盾纠葛展开了纯真质朴的动人爱情故事,借此述说着陕北地区的地域文化和一方人民的生活状态,陕北黄土地上生命的精彩和人性的光芒得到了极致彰显。
二、石娃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石娃,20 岁,一名英俊潇洒的陕北绥德县小伙子,因家贫自幼拜石匠为师学习石雕技艺,后成为当地有名的能工巧匠。其雕刻的石狮子,大到门前巨狮,小到可以手捧的小石狮,个个雕工精美,细致入微,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此外,石娃天生一副好嗓子人尽皆知,备受青睐。剧中青青唱道:“不图你的人(来),不图你的钱,单图你那好嗓弦”,可见其凭借“好嗓弦”足以俘获心上人的芳心,成为他收获爱情的制胜法宝,借青青之口也切实地佐证了石娃的演唱技艺非同凡响,远近闻名的“好歌手”名不虚传。为人实在、憨厚质朴的石娃不仅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更有着坚毅果敢、有思想有担当有责任心、诚实守信、务实进取、靠真本事追求幸福的典型性格特点。
三、歌者个人审美与艺术形象的共融——以石娃的表演分析为例
一千个歌者就有一千个“石娃”。艺术形象能否鲜活起来,关键看声乐歌者的塑造和演绎。歌者能动地把握角色、设计动作和处理表演,要发挥个人审美的主观性和创造性。越高质量的剧本,越能催生出成熟的剧中人物,对其的塑造也更加多元和灵活,歌者进行二次创造的空间也越大。审美是一种能力,是内化于声乐歌者个人素养中对美的判断和认知能力。以下从三方面分析声乐表演个体的主观审美同艺术形象(艺术客体)的客观美之间的融合:
(一)个体审美的差异造就了舞台上人物塑造的表现力不同。声乐歌者在塑造艺术人物时首先会有自己对剧作形象的理解和解读,同时会相应地做出一些源于自我审美的表演处理,因此就有了个体差异所导致的艺术人物表现力的不同。除了表演功力深浅的区别,同等层次下或许无法判定好坏,每个表演个体的独特性理解相应地在形体动作、声音处理乃至唱腔念白等方面会展现出独特的魅力。《米》剧中的石娃是一个活力四射、热情洋溢、有担当、睿智果敢的年轻人,在见到青春貌美的心上人青青时表现出既害羞又溢于言表的爱慕之情。从第一幕第四曲《黄河里划桨船对船》中可知,石娃迫不及待地想见青妹子,但真见到青青后又被她那动人的“毛眼眼”“瞭的心里乱”,表演者用略带夸张的肢体语言,聚焦细节描写,将此情此景中石娃憨厚实在又腼腆的一面予以展现。其次,既想与之情定终身但又因家贫而心生些许自卑的矛盾心理:前句的“好嗓弦”唱出了石娃的自信满满和潇洒豪情,然而下一句“有心爱妹妹”,怎奈“家中寒”的自卑感却上心头,此处需要歌者加入能表现其自卑又无奈的形体动作(如缓缓低头并两手一摊),声音中略带几分悲腔和苦闷。紧接着,穷苦人家的孩子有的是“一副好身板”,又把石娃浑身是劲、幸福生活靠双手创造的信心和希望唱了出来。以上分析正是歌者需要在演唱前完成的案头工作,注意情感变化,通过掌控声音、把握细节、设计动作等手段把石娃由自信到自卑,再到对未来燃起希望的前后转变完整地呈现给观众。
舞台经验不足的歌者往往害羞有余而爱慕不足,亦或是恰恰相反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自信和自卑之间不能自由转换。究其原因,是对人物形象缺乏高质量的审美认知,换言之,歌者个人审美不能达到编者所要塑造的艺术形象之美。然表演能力突出者,不仅能精准把握石娃“有些害羞、略带自卑又爱慕至极”的尺度,更能依人物语言和场景变化恰到好处地加入自己的创造性发挥,比如为了表现“有心爱妹妹家中寒”的自卑感,歌者采用生活中“缓缓低头两手一摊”表示无奈的动作加以呈现;演绎石娃“只有一副好身板”的信心百倍和满怀希望时又加入了戏曲中的“山膀”动作以示身强体壮,浑身是劲。这些都是歌者个人审美同艺术形象融合的体现,当然,因歌者审美素质高低,融合有深有浅。
(二)不断精进审美能力的歌者往往更重视在舞台实践中打磨细节,练就了细腻而高级的表演本领。所谓细微之处见真章,与艺术形象审美融合度越高的歌者往往越重视对细节的处理和把握,有表情细节、动作细节、眼神细节、语气细节等等,从表演实践中不断打磨细节的做法非常值得歌者推崇和效仿。石娃的扮演者著名歌唱家王宏伟接受采访时曾提到,对石娃形象的塑造需要从众多细节着手:念白和唱词要采用陕北方言与普通话相结合的方式,如石娃在听到青妹子“单图你那好嗓弦”的夸奖时,用陕北方言念白道:“青妹子,你喜欢听,那哥就唱给你听嘞!”唱腔韵味不能脱离陕北民歌的味道,扭秧歌动作力求标准自然,体现20 岁小伙的灵动活泼、充满爱意的眼神交流等等,这些要素要时刻映射在人物之中、外化于歌唱表演。例如,石娃在剧中唱道:“白(格)生生(那个)脸蛋蛋,苗(格)条条的腰”,宛若貂蝉的青青“走过了崖畔畔”都能让“崖畔畔山”为之摇动,人美歌更美的青青,歌声飘向四方,连树林里的山雀儿听了都会跟着笑。此处演唱者需要加上扭秧歌的动作,自然洒脱,灵动自如,把石娃对心上人满眼的爱意唱出来,歌声中带着石娃极尽夸赞之能事的热情,道不尽说不完那青妹子的好。而对上述要素的掌握则需要歌者投放相当的精力和时间去实践揣摩、再实践再揣摩,如此反复磨炼。
在接到《米》剧的表演任务时,王宏伟、雷佳等该剧主要演员曾深入陕北地方去采风学习,学纯正的陕北方言、体悟地道的陕北民歌味道,跳秧歌舞,打秧歌鼓。每演一场,他们对人物都会有新的体悟。例如,二人在演唱《黄河里划桨》曲终“哎”时,需要很好地把握陕北民歌中常用来表现结束感的高腔,也是陕北民歌风格色彩得以呈现的关键点。而这也使演员个人的审美认知在实践中得到了积蓄和提升,唯此方能无限逼近编创者所塑造的人物客体形象和音乐风格,甚至于在此基础上实现演员的个人发挥和二次创作也未尝不可。
(三)师法自然,师法生活是提升审美、实现歌者与人物形象最大程度共融的有效途径。塑造艺术形象时从“美”和“真”出发是对声乐歌者审美能力的一种考验,审美能力越强,发现和表达人物的“美”和“真”就越显得细腻和高级。这正是笔者想要格外强调的审美共融。如何培养这种共融的审美?简言之,师法自然,师法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审美能力的培养或可依此找到方法。练就过硬的表演技巧、基本功固然重要,但表演也好,人物也罢,源头还在自然万物和日常生活中。细致观察、发现并体悟生活中不同人物形象或者个体特点的过程,即为培养审美的过程。生活中有真正的美:生活艰难是美,生活幸福是美,生活中的种种遭遇皆是美,美广含万物,形形色色,林林总总,只是表现方式和观察角度不同。懂得体察千姿百态的美才能演好千变万化的人物。艺术形象的美体现在各个细节,艺术形象的“真”也不外如是。大火的电影《隐入尘烟》即是最好的例证,演员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其表演皆是本色出演,打动观众的不是编创,不是制作,更没有宏大的场面,而正是展现农村生活的那份“真”。“真”的鲜活、“真”的朴实无华,真切地流淌进观众的内心深处。歌剧人物塑造更应如此,从生活中“发现美”到“鉴别美”再到“收获美”,最终呈现“真实美”,声乐歌者的审美认知能力如是培养,丰满且有灵魂的艺术人物也便就此诞生。倘若不是,只能说歌者与人物客体的审美共融度还有待契合。
总的来说,极致的舞台表现力和强烈的现场感染力肇自高层次的审美认知和舞台实践。声乐歌者自我审美差异影响饰演人物的舞台表现力,个体审美的独特性造就了舞台上人物塑造的独特魅力。饰演石娃的不同歌者,其呈现的表演结果大相径庭,即使是人云亦云的模仿式表演也不尽相同。致力于不断积蓄、修炼、打磨个人审美能力的歌者往往更重视细节塑造,在舞台实践中练就了细腻而丰富的表演本领;而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笔者以为尤数师法自然,师法生活最为有效,以“自然之真”和“生活之美”为师升华角色,展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丰满灵魂人物。实地采风、体验生活、融入民风民俗等皆是把握细节、培养审美、躬身实践的有力体现。以上对声乐歌者审美与艺术人物的共融特质的研析,重在倡导每一位声乐学习者要把在实践中培养审美认知当作艺术道路上的首当其冲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