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舞蹈走进小学美育校本课程
2023-09-16刘畅
摘 要: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美育课程承担着提升学生审美经验、审美感知、审美素养的责任和使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莲湘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莲湘舞”校本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目标和开发原则,并探讨了“莲湘舞”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莲湘舞;校本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刘畅(2000—),女,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并重点保护的对象。莲湘舞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民间地方特色文化,结合其相关资源构建校本课程是对其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莲湘舞进入校本课程的重要性
(一)莲湘舞进入校本课程有利于进一步开阔小学生的艺术视野
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被誉为“人间天堂”,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商业繁荣,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笔者对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进行了研读,对书中所涉及的汉族民间舞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教科书中对汉族民间舞蹈的介绍是以山东秧歌和云南花灯为基本模块,但汉族民间舞的种类丰富多样,远不止秧歌和花燈,将莲湘舞引入校本课程,是对音乐教材中汉族民间舞的补充与扩展。在学习莲湘舞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学习该舞蹈的动作,还可以感受到该舞蹈独特的韵律,并将该舞蹈与山东秧歌和云南花灯进行对比。山东鼓子秧歌的粗犷雄厚、云南花灯的优美轻盈和苏州莲湘舞的活泼轻快,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人文环境下的舞蹈风格大不相同,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二)莲湘舞进入校本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乡情乡音
不同的历史文化使得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文化传统各有特色,同时各地区人民的性格特征也独具地域特色。莲湘舞是苏州的传统舞蹈,能通过方言、动作、音乐旋律建立起乡音的纽带,让学生对家乡产生深厚情感。学生不仅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舞蹈知识进行学习,还要进行相关的舞蹈艺术实践,在实践中体会舞蹈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而加深对家乡苏州的了解,更加热爱家乡。
(三)莲湘舞进入校本课程有利于非遗舞蹈的传承
推动非遗传统舞蹈进入小学校园能够有效地推进非遗传统舞蹈在当代生活中的创造性发展,通过课程的传授,传承人在动作规范度、情感体验、乐感等方面都会有所提升[1]。莲湘舞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舞蹈中蕴含着吴楚文化元素,并在逐步发展中逐渐融入了苏州地区朴素的民风。2016年,莲湘舞被列入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莲湘舞成了一种非遗舞蹈,但是近几年这种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却有被社会逐渐遗忘的迹象。原始的莲湘舞传承通常都是老艺人采用“口传身授”的形式传给接班人。而现在随着科技与思想的进步,有专家学者对莲湘舞的传承人进行了采访,并出版了相关书籍。将莲湘舞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视频或者非遗传承人来接触莲湘舞,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小小传承人,这样能更好地对莲湘舞进行保护和传承。“莲湘舞”校本课程能将浓厚的家乡文化气息带入校园,使学生感受到苏州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
二、“莲湘舞”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一)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莲湘舞的舞蹈精髓与风格特征
“莲湘舞”校本课程,是以莲湘舞为教学内容的舞蹈课程。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莲湘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系统的知识教学,能让学生了解到莲湘舞的基础文化知识、历史背景和动作来源及意义,从而使学生对莲湘舞有初步的了解,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奠定基础。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莲湘舞的体态教学、律动教学、基本动作教学和技巧教学,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便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让学生明白莲湘舞的舞蹈精髓与风格特征。
(二)运用多元教学方法开展莲湘舞教学
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教师要注意对其过程和方法进行科学规划。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莲湘舞的地域特点和舞蹈发展规律进行了解,让学生掌握莲湘舞的舞蹈风格。然后,教师要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在莲湘舞的教学之中有效运用合作教学、协同教学、探究式教学和活动教学等方法。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莲湘舞的基本动作和韵律后,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教师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表演和展示的机会,通过舞台实践巩固教学成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三)使莲湘舞成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合的桥梁
莲湘舞体现了苏州民间舞蹈的精髓,莲湘舞课程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莲湘舞的舞蹈风格及韵律特点,激发小学生对莲湘舞的兴趣,提升其审美能力,使其对莲湘舞的思想精神内涵和文化背景形成更深层次的感悟,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同时,“莲湘舞”校本课程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丰富内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对传统舞蹈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莲湘舞”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一)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新课标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莲湘舞”校本课程便能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以莲湘舞为教育媒介,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莲湘舞的道具通常是莲湘棒,搭配上优美动听的乐曲和幽雅细腻的舞蹈动作,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思考舞蹈所表达的内涵以及它背后的历史故事。在开发“莲湘舞”校本课程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特点,教材的编制既要有教育性又要符合新时代学生的审美特点,兼具趣味性,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莲湘舞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莲湘舞”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会更高。
(二)地域性与风格性相结合
不同地域环境使得历史文化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舞蹈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其风格特色也会不同,而民间舞蹈最为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其风格性和地域性。莲湘舞体现了苏州地区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州的历史、精神、信仰和民俗,有较为明显的地域风格。在“莲湘舞”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保留并提炼出最能凸显苏州地域特征的核心律动和舞蹈动作,同时在舞蹈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反映地域风格特征的动作进行重点练习,以实现风格性与地域性的紧密结合[3],使莲湘舞的艺术特征得到有效凸显。
(三)教学性和原真性相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追求原真性。对于非遗舞蹈的保护,我们要注意凸显其鲜明个性,抓住其重点及难点动作,充分保留其原有的韵味。要想在“莲湘舞”校本课程中保留莲湘舞的原真性,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莲湘舞的个性特征,既要遵守教学原则又要注重莲湘舞的原真性,抓住莲湘舞的艺术特点,对其体现风格性特征的动作进行重点教学,设计出具有莲湘舞特色的教案,而不是套用其他民间舞教学的模板进行教学,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和把握莲湘舞的风格特征。
四、“莲湘舞”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法
(一)田野调查与文献搜集
莲湘舞起源于过年时节乞丐讨要食物的情景。后来人们把短棍改成竹子,并装上了铜钱,这样敲打时铜钱撞击响声大,显得更热闹,进而演变成现在的莲湘舞[4]。为了更好地将莲湘舞引入课堂,教师可以先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再去苏州本地的博物馆、民俗文化馆以及老村中寻找莲湘舞最原始的形态。同时,教师要对传承人进行采访并实际观看莲湘舞,从根源上对莲湘舞进行总结归纳,保留其原真性,深入了解莲湘舞的发展历程和舞蹈特点,掌握莲湘舞的第一手资料。而后,教师要对网上搜集的文献资料和采访传承人获得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整理并进行系统的总结,对莲湘舞的身韵、动作技巧、舞步进行系统的编排,形成莲湘舞的教学教材与教学流程,最终开发出小学“莲湘舞”校本课程。
(二)非遗传承人进课堂
舞蹈是一种肢体艺术,其主要通过肢体动作来传递情感。只有抓住舞蹈的神韵,才能真正理解舞蹈本身,明白舞蹈的內涵。为了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正宗的莲湘舞的风韵,学校可以定期邀请莲湘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课堂上讲课,亲身示范,同时也可让传承人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手把手教学,指导学生规范练习律动以及步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感受并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莲湘舞,还可以在传承人的讲课过程中了解到莲湘舞道具变化过程,进而自主尝试对道具进行创新,获得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通过传承人的讲解与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相关舞蹈知识,还能够从中感受到苏州历史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此外,我们还可以编排相应节目,让学生通过舞台表演对莲湘舞文化进行传播,这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还能促进莲湘舞的可持续发展。
(三)将教、研、学相融合
教师是美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力量,小学音乐教师应向莲湘舞非遗传承人学习。教师在向传承人学习技艺身法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进行调整。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莲湘舞的独有的身法,也要挖掘所有动作的共性韵律,要使开发后的“莲湘舞”校本课程具备科学性、系统性、特色性。在教研和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把教、研、学这三个模块相融合,从而使“莲湘舞”校本课程的开发更严谨。
结语
莲湘舞是苏州地区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要探索出一条合适的路径以更好地对莲湘舞进行保护和传承。将莲湘舞编入校本课程,既是对国家美育课程改革政策的积极响应,又是保护和传承莲湘舞的有效途径。将莲湘舞引入课堂,能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的传统文化,成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刘畅,张惠.苏中地区非遗传统舞蹈的创造性转化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0(3):56-57.
[2]张璨.江苏民间舞蹈文化资源与校本课程开发[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4):46-47.
[3]傅丽.基于非遗基础上《赣南采茶舞》校本课程的开发[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40(5):61-64.
[4]蒋燕君.“打莲湘”舞蹈赏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9,41(3):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