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传承
2023-09-16刘丹张海宁
刘丹?张海宁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古诗词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古诗词教学能够有效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文章探究了当前在小学古詩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而后,从任务引导、利用相关资源、创设情境和组织实践活动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
作者简介:刘 丹(1979—),女,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山学校。
张海宁(1994—),女,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山学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它不仅可以为人们塑造正确的思想品格和道德观念,还可以净化社会环境,指导人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关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是当下教学的重中之重[1]。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其不仅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而且蕴含着的丰富思想内容、精神观念,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应被传承与发扬。当下,教师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充分挖掘古诗词中优秀的思想内容和精神观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在实现古诗词教学目标的同时,塑造学生正确的思想品格以及道德观念,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助力。
一、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困境
(一)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在当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当中,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兴趣低的情况,这使学生更加难以有效理解古诗词内涵,深入认识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而导致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兴趣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部分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采用单一的古诗词翻译、情感讲解的方式,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只是单纯地将古诗词中需要学生理解的字词等知识点进行列举讲述,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二)教师未能做好引导,学生理解能力有待提升
古诗词内容往往晦涩难懂,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才能够真正地掌握古诗词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只有进行充分的知识铺垫,才能够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索,从而提供理解能力[2]。但是在实际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当中,部分教师没有给学生做好古诗词的知识铺垫就直接开展教学,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学习,难以进行自主理解。此外,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小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最终影响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传承发展。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地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应该补充教学资料,为学生做好知识的铺垫,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感悟传统文化。
(三)教师的审美教育有待加强,学生感悟能力不足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以讲述知识点以及古诗词思想情感的形式为主,而没有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导致学生难以发现诗词之美以及感悟诗词想要传递的思想情感。小学生还处于成长发展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感兴趣、能理解的方式来呈现诗词之美,从而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以此来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传承,促进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开展[3]。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传承策略
(一)以任务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支撑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的核心动力,更是推动传统文化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承的关键所在[4]。针对当下部分小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兴趣较低的现象,教师可以采取任务引导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所谓任务引导,就是根据古诗词教学的目标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从而深化学生对于古诗词中的思想内涵的感悟。
教师在根据古诗词内容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时,既要确保任务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还要确保任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可以独立或是合作完成,这样才能够发挥出任务的引导作用,实现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传承。例如,在进行《山居秋暝》这首古诗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设计两个学习任务:第一个是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并以具体的内容进行论述;第二个是找到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进行分析。这两个学习任务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相近,而且难度适中,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初步理解古诗词。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够对《山居秋暝》当中描写自然环境之美的部分产生深刻的感悟,感受到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景体现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从而感悟到其中蕴含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内涵。此外,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更多自我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助力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以及深化学生对于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感悟。
(二)利用相关资源,深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若想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教师就需要提前为学生做好知识铺垫,让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及其其他作品等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这样,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才能够有更深入的体会,从而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初步理解古诗词,奠定学习基础。
在进行微课设计时,教师可以融入相关的视频片段,这样的内容更吸引学生,而不是只利用微课视频进行单一的知识讲解,否则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导致微课教学效果不理想。例如,在进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的教学之前,教师便可以搜集一些关于杜甫以及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的视频资料,对其进行剪辑整理,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杜甫以及这首古诗。这样,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铺垫。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也能初步感受杜甫的家国情怀、恋乡之心。之后,教师便可以采用任务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古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以此来让学生感悟诗人对于收复失地、平定叛乱的激动心情以及即将归家的喜悦之感,深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总之,搜集相关的诗词资源来进行微课设计,可以有效地深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传承与发扬。
(三)创设诗词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不仅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赏析诗词并感悟其中传统文化的关键。但是在当下,部分教师的教學方式不够科学,导致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影响了传统文化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传承,也阻碍了学生的进步成长。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创设诗词情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感悟诗词之美,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传承。
创设诗词情境是指教师根据诗词内容来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诗词之美、体验传统文化。教师创设的诗词情境应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将诗词隐晦表达的内容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创设情境方式各有不同,教师需要根据不同诗词的意境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情境创设方式,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情境教学的作用,助力传统文化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传承。例如,在进行《石灰吟》这首古诗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根据古诗内容创设情境。对此,教师可以结合诗人于谦的生平经历,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看到他保卫京师的英勇事迹,看到他身居高位时不骄不躁、一心为公的作风,看到他在被人诬陷时从容不迫、在狱中依旧潇洒飘逸的姿态。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诗人于谦的一生,还能感悟到于谦借助石灰托物言志的思想。这样,教师不但可以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石灰吟》当中表达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以及为国尽忠的爱国情怀,而这些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宝贵的思想与精神。
此外,在教学关于描述乡土风情或者是自然景色的诗词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站在实际生活的角度去审视诗词,从而强化学生的诗词审美素养以及深化感悟。总之,创设诗词情境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对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开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设计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要想更好地在古诗词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还需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古诗词当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这一目标靠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实现,教师需要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入感悟作者的情感以及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传承。
对于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结合节气、节日、习俗来进行设计。例如,在春天的时候,笔者所在学校的四年级级部设计了“我爱古诗词——走进春天,感受自然美景”的实践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其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作业:学生可以制作关于春天的古诗词手抄报;可以制作关于春天的古诗词书签;可以参加级部组织的春日赛诗会。在活动中,学生制作的手抄报颜色丰富、书写工整、画面美观,他们通过写一写、画一画,领悟了古诗的意境,不断探索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感受到了春日里的美景;学生制作的书签形状各异、设计新颖、富有创意,将古诗词学习与美术结合了起来,展现了新颖创意的思维成果;参加春日赛诗会的学生,通过自答、抢答、轮流答等形式进一步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样的实践作业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了古诗词,全面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深化了他们对于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了解。
此外,教师可以基于古诗词的内容,设计一些参观类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参观历史遗址、文化公园,使学生与诗人共情,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也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根据诗词内容进行情景重现,并展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这样,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就能对作者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情感有更深的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例如:在进行《示儿》这首古诗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到陆游的爱国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陆游不同的人生经历来进行表演,从而与诗人共情。学生既可以表演《示儿》中的场景,感受陆游在临死前依旧心系国家的爱国之情,加深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促进优秀思想文化的传承;也可以表演陆游在主张北伐或者是怀才不遇时的故事场景,并通过创意的剧本设计,将其与《示儿》的内容联系起来,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总之,合理的实践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助力学生挖掘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传承。
三、总结
总而言之,古诗词本身便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蕴含着的优秀文化思想和精神观念对于学生思想品格以及道德观念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助力作用。因此,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应该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要教学目标,结合当下古诗词教学现状以及古诗词的形式特点来进行教学策略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含义,感悟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最终实现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传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俊杰,李忠梅.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陶冶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3):63-64.
[2]管霞.小学古诗词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1):232-234.
[3]韩冬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270.
[4]许群.诗境高远,文脉流长:小学语文之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探究[J].华夏教师,2020(1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