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关系研究
2023-09-16李诗瑶
李诗瑶
摘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兴起,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行为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对于教育领域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的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发现,现有研究中,学生行为模式和学习效果关系不明确,以及“互联网+教育”对学生行为模式和学习效果的影响不明确。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优化“互联网+教育”设计与平台建设,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素养,以及强化教师指导和辅助作用等对策,旨在促进学生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的积极关联。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行为模式;学习效果
1. 现状分析
1.1 “互联网+教育”的定义和背景
“互联网+教育”,简称为“互联网教育”或“互联网教学”,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学习和管理的新型教育模式[1]。通过整合互联网、移动设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以创新的方式提供教育资源、改善教学流程,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和资源[2]。此外,“互联网+教育”也适应了新时代学习者的特点,更加注重个性化、探究式学习,以及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1.2 “互聯网+教育”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
“互联网+教育”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涵盖了各个教育层次和领域,诸如Coursera、edX、MOOC等在线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让他们可以跨越地域限制进行学习。同时,学校也逐渐采用在线学习管理系统,方便教师发布教材、作业,与学生互动[3]。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个性化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和进度,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互联网+教育”也促进了远程教育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地点参与学习,尤其对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补充具有积极作用。“互联网+教育”为科学、工程等实验类课程提供虚拟实验室和模拟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操作和模拟情境,提升实践能力。在线考试和评估系统可以更方便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评,同时减轻了教师的阅卷负担。总体来说,“互联网+教育”正逐渐改变传统教育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方法。
1.3 学生行为模式的特点
1.3.1 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行为特点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1)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更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这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
(2)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鼓励他们进行探索和研究。学生更倾向于通过搜索引擎、在线社区等方式主动寻找答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互联网上可以更方便地与同学、教师、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资源、意见和建议,这促进了学习者之间的互动[4]。
(4)互联网教育丰富了学习资源的形式,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1.3.2 学生在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教育”中的行为差异
学生在传统教育与互“互联网+教育”中的学习行为存在明显的差异:
(1)传统教育中,学生主要通过教科书和教师的讲授获取信息。而在“互联网+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线课程、社交媒体等多样化途径获取信息。
(2)传统教育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强调课堂教学和书面作业。而“互联网+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线交流,注重探究和合作。
(3)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可能面临更多的干扰和选择,容易出现分散注意力和浮躁的情况。相比之下,传统教育更有规律性。
(4)在“互联网+教育”中,学生可以即时获得反馈,例如在线测验和讨论。传统教育中,反馈可能相对滞后。
(5)“互联网+教育”通过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在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
1.4 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1.4.1 学习效果的多维度评价方法
学习效果评价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评价方法强调知识记忆和应试能力,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更需要考虑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多维度评价方法包括:
(1)认知维度: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包括知识点的掌握、记忆和应用能力。
(2)技能维度: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尤其在“互联网+教育”中,可以通过在线模拟实验和项目来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维度:考查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积极性、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
(4)创新维度: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项目中提出新的想法、解决方案等。
(5)社会责任维度:评估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积极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培养公民素质。
1.4.2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实践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学习效果评价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实现个性化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在“互联网+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作业和测验进行自测和互评,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薄弱环节。“互联网+教育”注重实践和项目,在评价中可以引入项目报告、演示、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能力。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更容易参与讨论和合作,可以将在线讨论、协作和反馈作为评价依据。
2. 问题分析
2.1 学生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关系的现有研究问题
2.1.1 现有研究中学生行为模式和学习效果关系的不明确性
尽管已有研究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但目前存在不少不明确或矛盾的研究结果。一些研究发现,某些特定学习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而另一些研究则未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评价指标和样本特征不同,导致研究结论不一致。
2.1.2 缺乏关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行为的深入研究
尽管“互联网+教育”已经普遍应用,但对于学生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行为模式和学习效果关系的深入研究仍然较少。许多研究仅侧重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行为,对于“互联网+教育”中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社交互动等方面的影响尚未充分探讨。
2.2 “互联网+教育”对学生行为模式和学习效果的影响
2.2.1 “互联网+教育”模式可能引发的学习行为变化
“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引入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学习时间分配、学习内容选择、社交互动等方面。但是,目前还缺乏对这些变化的深入了解。例如,在个性化学习环境下,学生可能更加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但同时也可能面临学习方向不明确的困扰。
2.2.2 学生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复杂关系
学生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教育背景、学习目标等。“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引入可能会增加这种复杂性,因为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和互动机会。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学生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
3. 对策建议
3.1 优化“互联网+教育”设计与平台建设
3.1.1 设计符合学习心理和认知特点的“互联网+教育”模式
设计符合学习心理和认知特点的“互联网+教育”模式,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以及心理需求。例如,利用分散式学习和交错学习原则,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负荷的学习任务,以促进信息的加工和记忆。此外,引入情境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3.1.2 建设支持个性化学习和互动的在线学习平台
建设支持个性化学习和互动的在线学习平台是为学生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的关联提供有力支持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建设一个支持个性化学習和互动的在线学习平台至关重要。该平台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提供个性化推荐的学习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平台上进行互动、讨论和合作。此外,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音频、练习、实验等,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和需求。
3.2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素养
3.2.1 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分析和整合能力
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分析和整合能力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促进学生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关联的重要措施。“互联网+教育”中,学生面临海量的信息资源,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筛选、分析和整合能力,才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内容。学校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搜索、评估信息可信度的方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3.2.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资源的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联网资源的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关联的关键一步。学生应当被鼓励主动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3 强化教师指导和辅助作用
3.3.1 教师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角色转变和重要性
在“互联网+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应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提供学习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合作与互动。
3.3.2 设计支持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线上教学模式
在线教学平台应当提供支持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功能,如实时讨论、在线答疑、小组合作等。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问题,纠正学习误区,促进学习成果的实现。在线教学平台应提供讨论板块或社交功能,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线讨论课程内容、解答疑问,促进学术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在线答疑平台向教师提问,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对于涉及实践项目的课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激励他们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3.4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研究的重要性
“互联网+教育”的兴起引发了教育领域的革命性变革,然而,学生在这一新环境下的学习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重要而值得深入研究的议题。该研究对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行为模式,教育者可以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更好地了解哪些教育资源受到学生欢迎,哪些资源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研究学生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可以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深入研究学生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可以为学习效果的评价提供更准确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结语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关系研究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探索和发展机遇。通过对学生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关系的深入研究,我们更好地认识了学生在这一新兴教育模式下的学习方式和表现。本论文从“互联网+教育”的概述开始,探讨了“互联网+教育”的定义、背景及应用现状,随后深入分析了学生行为模式在“互联网+教育”中的特点,以及学生在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教育”中的行为差异。论文进一步介绍了学习效果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探讨了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如何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问题分析,我们发现了现有研究中,学生行为模式和学习效果关系的不明确性,以及“互联网+教育”可能引发的学习行为变化和复杂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优化“互联网+教育”设计与平台建设,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素养,以及强化教师指导和辅助作用等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学生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的良好关联。最后,在总结部分,强调了研究学生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关系的重要性。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指导“互联网+教育”实践,还可以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学生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关系研究,旨在不断拓展我们对于学生在新的教育环境下的学习方式的认知。通过深入研究、创新实践以及政策引导,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行为模式与学习效果的良好关联,为教育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婧,杨光有,于玻,等.“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保障体系的框架探究[J].开放学习研究,2023,28(3):9-15.
[2]兰慧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的相关性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1):24-27.
[3]张明焱.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行为时空分布和时序演化特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4]林莉兰,陈月娥.资源型自主学习模式下大学生心理、行为及学习效果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2(2):45-50.
作者简介:李诗瑶,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