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群文阅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

2023-09-16王旭秋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诗眼群文议题

王旭秋

(南京市江宁区秦淮中学,江苏 南京 211100)

早在2017 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已经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主张,在2020 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又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于教师教学提出了挑战,需要教师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言素养、思维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发展。[1]古诗词中不仅包含了诸多的语言知识,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方法,可以帮助高中生领略到相较于单篇阅读更多元、更精确的语言表达,增加高中生的语言知识储备量,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促使学生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中通过对比分析,获得思维能力的锻炼,学会从不同的视角鉴赏古诗词作品,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中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实现文化的传承。由此可见,与单篇阅读相比,古诗词群文阅读有着独特的教学功能与价值,那么如何更好地将群文阅读落实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中,便成为众多一线教师关注的话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群文阅读概述

(一) 群文阅读的概念界定

在我国学术界对群文阅读概念定义总结有着较大影响的,一个是于泽元教授所说的群文阅读是围绕议题进行文章的整合,而开展的具有探究意义的整体性阅读过程;另一个是何立新老师表示的群文阅读以议题为任务驱动,通过对多篇文本的阅读、分析、比较、讨论,是解决问题、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此可见,群文阅读的两大要素是“群文” 和“议题”,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根据议题设计群文阅读学习任务,能够在单位时间内,保障学生在群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完成综合性的探究学习活动,借助集体建构的方式,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2]

(二) 群文阅读的核心特征

相较于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结构化阅读以及创新型阅读两个方面:

首先是结构化阅读。所谓结构化是指在群文阅读中学生需要对所读的不同文本的相关联内容加以比较、分析,进而对群文内容建立起新的理解,实现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比如: 在学习李清照的两篇著名作品《声声慢》 和《醉花阴》 时,可以引领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思考两首诗词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思考这两首诗词在意象创造上是否相同,相同的意象表达的情感内涵是一致的吗? 抒情方式是否相同? 以问题的提出引领学生发现《声声慢》与《醉花阴》 两首诗词的相同、相异等关联之处,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促使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实现认知的结构化建构,获得思维层次的提升。

其次是创新型阅读。与单篇阅读相比,群文阅读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以及批判审视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文本的开放式阅读方式,引领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分析与理解,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意识,促进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提出个性化的见解,打破固有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形成批判的阅读思维,在对比分析中发现每一篇文本的独特之处,获得创新阅读能力及批判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群文阅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策略

针对当前部分高中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存在的知识割裂、思维僵化、情感淡薄等问题,教师可以从语言、手法、风格、情感四个维度设置议题,选择群文内容,引领学生在四个维度的群文阅读中,巩固古诗词知识基础,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并获得审美情趣以及古诗词鉴赏能力的锻炼,具体如下:

(一) 在群文阅读中赏析古诗词语言之美

语言是艺术中的艺术,被纳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古诗词内容,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一字一句的运用无不经过作者用心打磨,或令人浮想联翩,或令人久久难忘。正所谓“力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这就是古代诗人、词人身上的品格,有些诗句中看似信手拈来的字词云集用,实际上却是经过作者呕心沥血修改之后的成果。[3]中国古诗词的语言之美主要体现在用词精练、生动形象,为了帮助学生在古诗词阅读中进一步地领略其中的语言之美,教师可以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带领学生更为精确、细致地品味语言,感受古诗词语言的独特之处,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语言知识体系。

以“诗眼是什么” 的议题为例,这个议题的设置,主要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掌握抓住诗眼的方法,能够在抓出诗眼、品读诗眼的表达方法、表达效果等分析中,感受到作者在诗词中所倾注的情感,提升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例如: 教师在以“诗眼是什么” 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中,选择了《饮酒(其五) 》 《登高》 两首古诗组成了群文,促使学生在议题的引领下深度地探究诗眼在诗词作品中的多重形式与内涵。在《饮酒(其五) 》 一诗中,经典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眼就在其中,即为“见”,由此字中表明了美丽的景色是在无意中看到的,在无形之中表达出了作者率性、自然的态度,诗眼“见” 是动词,用在此处极为贴切,若是换作其他的动词,如“望” “看” 等,则无法用平常之词展现出动人之境。在《登高》 这首诗中,通过对字词的语言赏析,可以发现“万里悲秋常作客” 中的“悲” 是全诗的诗眼,以一“悲” 字统摄全诗,表达出了作者老病漂泊的无助之感、孤苦无依的忧愁之情以及忧国忧民之心,一个“悲” 字平添了许多沉重、凄凉之感。通过群文阅读带领学生体会到诗眼的多种形式,领悟诗眼是对诗歌内容或情感的高度概括,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能够通过一字或一词引领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这就是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二) 在群文阅读中体会古诗词手法之妙

在古诗词的创作中,作者想要使语言文字能够更好地传情达意,一般会运用一定的艺术技巧,让诗词语言更具生命力,凸显出诗词内容的意境。在古诗词教学中引领学生挖掘并掌握艺术手法,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引领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掌握常见的艺术表达手法,在对比分析中体会到诗词作者在艺术表达手法上的使用妙处。

如在以“古诗词表达方式” 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主要有: 1.直抒胸臆,如《秋词》 《行路难》;2.借景抒情,如《雨霖铃》《登高》;3.托物言志,如《卜算子·咏梅》 《北坡杏花》;4.动静结合,如《鹿柴》 《村行》;5.虚实结合,如 《春夜喜雨》 《虞美人》;6.白描,如《使至塞上》 《天净沙·秋思》 等。在以“古诗词表现手法” 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掌握的艺术手法有: 1.对比,如 《燕歌行》《越中览古》;2.衬托,如《入若耶溪》 《题李凝幽居》;3.比兴,如《关雎》 《陋室铭》;4.烘托,如《琵琶行》 《李凭箜篌引》;5.想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6.抑扬,如《闺怨》 《贾生》;7.借古讽今,如《台城》 《贾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古诗词,在群文阅读中领略修辞手法运用之妙:1.比喻,如《望洞庭》 《芙蓉楼送辛渐》;2.拟人,如《春望》 《月下独酌 (其一) 》;3.借代,如《过零丁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夸张,如《北风行》 《饮中八仙歌》;5.双关,如《无题》 《竹枝词》 等。在群文阅读中,带领学生更为系统、全面地了解古诗词的艺术手法,掌握不同类型诗词的内在结构,增加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程度。

(三) 在群文阅读中感受古诗词风格魅力

风格是诗人在多部作品中的思想或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能够体现出自身与其他诗人在创作色彩、格调等方面的不同,也是成熟诗词作者的显著标志。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从内容、形式等角度进行审美鉴赏,帮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了解同一个作者在不同作品中流露出的精神气质或人格特点,也可以引领学生在对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作品赏析中,整理出古诗词的常见写作风格,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与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中获得审美的享受。[4]

如: 教师设计了以“李白的诗词风格” 为议题的鉴赏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从《将进酒》 《白马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首诗的阅读中,品读出李白的创作风格,学生在经过了合作讨论、对比分析之后,可以发现李白在三首诗的创作中流露出了“豪迈奔放” 的风格。接下来,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已经学习过的古诗词中找出能够体现李白“清新飘逸” 风格的作品,指导学生结合议题自主整合相关文本,掌握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其次,教师还可以从写作风格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不同诗人的代表作品,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赏析《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出塞》 《燕歌行》 三首诗词,从中感受岑参、高适、王昌龄的古诗词创作中的雄浑悲壮风格,又如在欣赏《登高》 《春望》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这三首古诗词中,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杜甫和辛弃疾的沉郁顿挫风格,二人在情感表达上千回百转,在节奏控制上疾徐相间,带领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抓住不同文章在创作风格上的共同点。在对相同风格的古诗词鉴赏中,可以促使高中生深刻地领会到这种风格作品的特点,在风格相似或相异的古诗词鉴赏中,也可以起到加深学生对不同创作风格了解的作用,能够提升高中生对古诗词风格的辨别能力,促使学生在古诗词创作风格的品鉴中,感受到不同诗词风格的魅力,获得审美与鉴赏素养的提升。

(四) 在群文阅读中体会古诗词情感力量

古诗词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让学习者从中体会到美好的生命,获得心灵的洗涤,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叶嘉莹先生曾表示,学习古诗词就是体会古诗词中的美好而伟大的生命,能够以古诗词的力量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实现心灵之间的碰撞,用生命感悟生命。因此,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架起情感互通的桥梁,助力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获得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以古诗词的群文阅读滋养高中生的心灵,让高中生的情感变得更加充沛、心灵更加丰盈。[5]

在古代,人们喜欢用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怀、情感,在中国古诗词中作者表达的情感或立志报国、忧国忧民、保家卫国、壮志未酬,或咏史怀古、借古讽今,或思念故乡、思念亲友、思念爱人,或对自我操守的坚持,这些都是古代诗人在诗词作品中表达的高尚情怀,对于学生的优秀品德、正确思想观念树立有着重要的作用。以爱国情怀为例,古诗词作品中从来不乏爱国情怀的表达,那么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爱国深情知几重” 为议题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在群文阅读中领略古诗词中洋溢的荡气回肠的情感,进而树立爱国意识,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在此议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国殇》 《病起书怀》 《过零丁洋》 为阅读材料,指导学生分析每一首古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如《国殇》 中屈原表达了对为国牺牲将士的惋惜之情,也凸显出了爱国将士保家卫国、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情怀;在《病起书怀》 中陆游表示虽然被贬,病重加身,却阻挡不了他的爱国报国之心;在《过零丁洋》 中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写下了爱国的宣言。在群文阅读中学生们从古诗词中感受到了中华儿女从古至今的坚定信念与无愧国家的民族大义,深刻地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情感力量。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形成,能够帮助教师攻克古诗词教学的难关,促进学生在古诗词群文阅读中积累文化底蕴,提升古诗词学习效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地探索群文阅读与古诗词教学的有机融合途径,为古诗词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丰富古诗词教学形态,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诗眼群文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诗眼
诗眼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群文活动
紧扣诗眼深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