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上辣椒的滋味

2023-09-16陈柏清

养生月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辣妹茱萸香甜

◎陈柏清

明代以前,中国人调味菜品时,是把茱萸当作辣椒使用。直到明代以后,茱萸才退了位,调辣这一块,由辣椒取代。那辣椒到底是何方神圣,追问百度,这才知道,辣椒背景深厚,竟与著名航海家哥伦布有关联,由他在环游世界时从墨西哥带回欧洲。怎么传入中国呢?就是兵分两路,一个是陆上丝绸之路,在北边由商人们带回来的,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是否由郑和下西洋经印度还是日本带回无从考证。明代南方沿海已多有种植,到了清代已是全国遍布。

最早对辣椒另眼相看的是明代学者高濂。他撰写的《遵生八笺》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这描述虽有点大白话,可也很形象。辣椒因为辣,招人喜,也惹人烦。喜之者,一日无辣不食饭;烦之者,闻辣即退,偶不小心入口,必也盐水猛灌,鼻涕眼泪横流,连连喊辣。

女性喜辣的少,虽然称呼漂亮女人,厉害女人为辣妹。辣椒没有女人缘,是有原因的,因为初识辣椒,你需要忍,需要品,它要狠狠地辣你,刺激你,考验你,直到你能从这辣中品出香甜,品出自在,那么辣椒与你便结了食缘。

女性天生感性,喜欢雅致,喜欢浪漫,喜欢一见倾心,一品香甜,与辣椒的猛烈不相搭。还有一个原因,辣椒会刺激内分泌,吃多了辣椒,会起痘痘,这也成为一种避忌。所以吃辣椒的不是猛男,就似乎是女汉子。但我是喜辣的,也并非不是端仪淑女,而是“误入歧途”。

幼时居于乡下,某年遇水,菜园低洼,水势过后,其余菜蔬尽皆被泡,呜呼哀哉,独辣椒缓了几日,竟然起死回生,而且似乎长势比以前更强劲。唯一不如意的是,那年的餐桌上顿炒辣椒,下顿拌辣椒,对于我这不吃辣椒的人,简直是折磨或者虐待。看我不吃饭,母亲愁得在一旁叹气。父亲忆苦思甜,称他小时候连辣椒都没有。我在一旁小声对付,“可是你有豆角西红柿啊。”哥哥看看我,笑嘻嘻地说:“看样子你是干不了革命了。”

那时正被保尔·柯察金和卓雅迷得眼前没方物,自然不能接受这样的评价。我立马上桌,忍着鼻涕眼泪,硬往嘴里塞,不等嚼完,已是嘴巴冒火,赶紧扒饭,几块辣椒下肚,一碗饭已扒下去了,扔下碗筷,口中胸中犹自燃着一团火。第二天再见辣椒,已不是那么难过,反而有一种勇士闯关的豪气和享受。

这种盲目挑战,却使我渐渐爱上了辣椒,由一开始只为可以就着吃下饭,到后来享受辣椒的这种对舌尖的刺激,一开始是匆匆忙忙胡乱嚼几下就赶紧咽下去,到后来慢慢嚼,反复在口中品味这种辣的刺激带来的非常体验,而且真的变成了一个“辣妹”,每餐必食辣,冬天没新鲜辣椒,就吃母亲腌制的咸辣椒,并且自己研制出各种吃辣椒的办法,油煎,包馅,清蒸……真的变成了“辣粉”,辣椒的铁杆粉丝,无辣不欢。

我喜欢辣椒,但也仅限于吃。而我父亲已上升到思想境界。他就自创过一句大俗话:“葱辣嘴,蒜辣心,顶数辣椒不是人,辣完前门辣后门。”虽然他数落辣椒不是人,但都是调侃,他曾说,做人要像辣椒,咬定一个辣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坚定了辣,任什么调料攻击,也保持辣的本色不改。因此他还创作了一幅小画《辣椒》,挂在破旧的书桌上方以自勉。

深深喜欢上辣椒之后,就像恋爱,想探知对方底细。于是知道了辣椒不但维生素C 在所有蔬菜中含量最高,还能抗癌。思谋一番后,我懂得了,怪不得辣椒这么任性呢,有才啊。

猜你喜欢

辣妹茱萸香甜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登高远眺,遍插茱萸
遍插茱萸却为何
香甜饱满的玉米
酥脆香甜的花生
“辣妹”养成记
楼下的辣妹
“辣妹”重组,贝嫂缺席
楼下的“辣妹”
一束茱萸满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