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至不过不热,养生远离“四滞”

2023-09-16杨璞

养生月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伏贴湿气时节

◎杨璞

今年6 月21 日迎来了夏至节气,俗话说“夏至不过不热”。夏至为天地之间阳极转阴之时,中医学认为,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因此这个时节养生要顺应自然阴阳交替之势,注意保护阳气。养生专家提醒这个时候要注意养生保健,重点注意远离“四滞”。

调息静心防情滞

夏至之后天气时而炎热、时而闷热、时而湿热,人的情绪难免会受到影响,很容易出现心烦躁怒、焦躁不安、情绪起伏大等变化。因此在夏季让情绪稳定下来,格外重要。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养生论》中提到“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专家介绍说,夏季让心静下来可以试试练习中医经典健身运动六字诀——“吹、呼、唏、呵、嘘、丝”。六字诀中的“呵”字诀适宜夏季练习防治心病,缓解焦躁情绪。念呵字时,要注意两臂随吸气抬起,呼气时两臂由胸前向下按,随手势之导引直入心经,沿心经运行,使中指与小指尖都有热胀之感。应注意念呵字时的口形为口半张,腮用力,舌抵下腭,舌边顶齿,连做六次。

健脾养阳防湿滞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夏至后雨水渐多,湿气渐重,不少人会受到湿气影响,出现全身乏力、食欲差、水肿等表现。

专家介绍说,长夏季节病多与湿气有关,遇寒则成为寒湿,遇热则成为湿热,遇风则成为风湿。即便是夏至时节,后半夜不盖被子也可能会着凉,要注意防范。脾主运化,而湿邪容易伤脾。可以食用一些健脾化湿、药食两用的食材,如薏苡仁、扁豆等用来熬粥,既能养胃,又能除湿。还要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以减少湿气的积累。夏至时节,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气血趋于体表,肌肤腠理开泄,此时选用穴位贴敷,特别是三伏天的时候选择“三伏贴”,中药更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直达脏腑,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莫贪生冷防寒滞

高温之下冷水洗浴是很多年轻男性喜欢的消暑方式,这样使得寒气极易侵入人体,耗损阳气。有的人虽然是热水洗浴,但是喜欢洗完之后进入空调房或者浴后吹电风扇,这样也容易导致寒邪伤阳。还有一些人把冰镇啤酒等饮料以及生冷饮食作为夜宵,时间久了会导致寒邪凝滞,出现腹胀、吐泻等病症。

那么,如何不让这些寒邪留滞体内呢?专家介绍说,首先大家要注意尽量少吃生冷食物,吃时一定要蘸着姜汁食用。阳气不足、怕冷、手脚冰凉的虚寒体质者,在夏季最好进行“三伏贴”疗法,从而保护阳气、补中益气、改善脏腑阳气不足的状况,防病治病,养生保健。

吃“苦”按摩防食滞

夏季虽然新陈代谢加快,但是很多人会觉得胃口并不好。因为闷热和湿热的天气不利于人的肠胃蠕动。如果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更易伤脾胃,久而久之会引起食滞的现象,如何应对呢?专家建议,夏至除了清淡饮食,还可适量摄入一点性味偏苦的蔬菜,如苦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又偏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体质较虚弱者尤其是虚寒体质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对于虚寒体质不适合吃“苦”的人,可以试试按摩。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稍用力缓缓推摩腹部,至左下腹(结肠部)可稍稍加力。摩腹保健宜在晨起空腹或睡前操作,每次36 圈,每天操作2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则不拘时间,次数和力量可适当加重,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猜你喜欢

伏贴湿气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寄追思
三伏贴联合西药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防治“湿气重”10方
健身是去湿气的好办法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湿气不可怕,药膳起居健康行
壮医三伏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食疗养生祛湿气
初夏时节要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