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初生重对肉鸭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2023-09-15郭志有郭瑞萍袁华锦王成森王坤都振玉任金礼
郭志有 郭瑞萍 袁华锦 王成森 王坤 都振玉 任金礼
摘 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初生重对肉鸭后续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根据雏鸭出壳体重分为三个处理:1)低初生重组:出壳重小于55 g;2)中初生重组:出壳重在55~65 g ;3)高初生重组:出壳重大于65 g。从三个处理中各选出240只肉鸭苗进行饲养试验,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所有雏鸭饲养在同一鸭舍,饲养环境与饲料均保持一致,试验共38 d。结果显示:在生长性能方面,有各处理组肉鸭前期、后期和全期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屠宰性能方面,各处理组肉鸭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初生重并未影响樱桃谷肉鸭后续38 d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
关键词:肉鸭;初生重;生长性能;屠宰性能
中图分类号:S8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1085(2023)09-0040-06
雏鸭苗重量是衡量鸭苗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而影响雏鸭苗重量的因素很多,例如孵化过程中的相对湿度,如果相对湿度过低,则雏鸭苗的重量会因种蛋内水分的过度蒸发而降低,反之如果相对湿度过高,则雏鸭苗的重量会因种蛋内水分逸出减少而增加[1]。除此之外,种蛋重量也是影响雏鸭苗重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入孵蛋重小,雏鸭苗的出壳重就小,反之则雏鸭苗出壳重大[2]。尽管在肉种鸭养殖过程中,为了防止种蛋过重,在产蛋高峰期和产蛋后期均会通过控制饲喂量和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浓度来减少肉种鸭营养物质摄入量,尤其是蛋白质的摄入量。但是,整个产蛋过程中,种蛋重量依旧会随着肉种鸭日龄的增加而提高。因此,肉种鸭日龄及产蛋时期不同会造成种蛋重量差异,进而影响雏鸭苗重量。
种蛋重量差异大,往往造成雏鸭苗均匀度降低,因此生产中在种蛋孵化前,常依据种蛋重量对种蛋进行分级,不同种蛋采用不同孵化条件,既能够增加健雏率,同时还能够增加雏鸭苗的均匀度。侯水生等[3]研究指出初生重只对前0~4周的生长速度有影响,而对后期生长速度无影响。苏虎[4]研究结果表明:初生重对817母鸡出栏重和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初生重小的817公鸡生长速度偏慢。姜润深等[5]研究发现,初生重对肉鸡8、10周龄体重及屠宰性能均无显著影响,然而,当前关于初生重对肉鸭后续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鲜有研究。因此,本试验以樱桃谷肉鸭为研究对象,选择同一天孵化出壳但重量不同的雏鸭苗,研究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相同饲料、相同饲养管理、相同环境条件、相同免疫程序等),初生重对后续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以期为不同重量的种蛋管理及其后续的饲养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不同初生重的雏鸭苗来自山东众客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种禽孵化场,雏鸭苗同一天出壳,均为一级鸭苗,只是在出壳重量上存在差异。饲料来自山东众客农牧发展有限公司饲料厂生产的肉鸭专用颗粒饲料。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根据雏鸭苗初生重分为3个处理组:1)高初生重组:初生重大于65 g;2)中初生重组:初生重在55~65 g;3)低初生重组:初生重小于55 g。从三个处理中各选择240只雏鸭苗,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期为38 d。
1.3 饲养管理
所有试验鸭苗均在同一栋鸭舍内采用立体笼养,试验期内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光照时间、饲养密度及免疫程序等均保持一致。育雏起始温度为30~32 ℃,随后每天舍内温度降低1℃,直至降到18~20℃后维持到试验结束。试验期内雏鸭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每天观察鸭群健康状态,并做好相关试验记录。
本试验饲粮共分两个阶段,分别为育雏料(1~14 d)和生长料(15~38 d)。各阶段饲料均为颗粒饲料,其中育雏料颗粒直径为2.5 mm,生长料颗粒直径为3.0 mm,各阶段饲粮组成及营養水平如表1所示。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1 生长性能 在试验第1天、第19天及第38天,所有肉鸭按笼称重,计算每个阶段的平均日增重;记录每个阶段每个重复肉鸭的饲喂量和余料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及料肉比,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日增重=(末重-初重)/试验天数;
平均日采食量=耗料量/试验天数;
料重比=耗料量/(末重-初重)。
1.4.2 屠宰性能 试验结束后,各处理组每个重复随机选择两只肉鸭称重后进行屠宰,放血、净毛、去脚皮和爪壳、去喙后称重记录屠体重,计算屠宰率。随后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NY/T 823-2004 家禽生产性能名次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进行后续操作,计算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
1.5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先用 Excel进行初步处理,然后用SPSS 20.0统计软件中one-way ANOVA程序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试验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初生重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不同初生重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试验开始时,各处理组雏鸭苗起始重差异显著(P<0.05)。但不论在前期、后期还是全期,各处理组肉鸭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 不同初生重对肉鸭屠宰性能的影响
不同初生重对肉鸭屠宰性能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在饲养38 d后,不同初生重的肉鸭在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3.1 不同初生重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
目前,关于初生重对禽类后续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鸡上,而在鸭上的研究较少。侯水生等[3]研究了不同初生重对北京鸭后续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初生重只对0~4周的生长速度有影响,而对后期生长速度并无影响。单安山等[6]探究了肉种母鸡营养限制对后代肉鸡生长的影响,发现肉种鸡产蛋期限制饲喂导致产蛋重量降低,进而引起孵化的雏鸡体重降低,但是对子代肉鸡全程日增重及料肉比没有显著影响。苏虎[4]研究了不同初生重的817雏鸡苗后续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初生重对817母鸡出栏重和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初生重小的817公鸡生长速度偏慢。姜润深等[5]以6个杂交鸡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初生重对早期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雏鸡的初生重对8周龄和10周龄体重没有显著影响。上述结果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一致。然而,温超[7]研究了不同初生重和性别肉鸡生长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高初生重肉鸡苗21 d体重和42 d体重高于低初生重肉鸡。Mahmoud [8]研究结果表明,高初生重的鸡体重和采食量高于低初生重的鸡。这与本试验结果有一定差异,原因可能与试验动物的种类、数量、饲养环境、时间等因素有关。本试验的结果说明在正常范围内不同初生重对雏鸭苗后续生长性能并无影响。Komarudin等[9]研究根据初生重对雏鸭进行分组试验(大于42 g的鸭苗,小于42 g的鸭苗和混合的鸭苗),发现各处理并无显著差异,因此没有必要根据鸭苗初生重进行分开饲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本试验中,虽然肉鸭的生长性能在各处理组中差异不显著,但鸭苗的重量差异在试验开始时是17.4 g,中期会增加到81.4 g,到试验结束时,重量差异增加到92.8 g,体重差异造成的影响随肉鸭养殖過程并没有得到缩小,而是在放大。
3.2 不同初生重对肉鸭屠宰性能的影响
关于不同初生重对屠宰性能的影响,任立辰等研究[10]了三种肉鸭品种(樱桃谷肉鸭,广东肉麻鸭和重庆白鸭)达到1.9 kg体重所需的时间,其中樱桃谷肉鸭使用时间最短,表明樱桃谷肉鸭生长速度最快,但到达屠宰体重时不同品种肉鸭的屠宰性能(屠宰率、全净膛率和腹脂率)差异不大。姜润深等[5]研究了6个杂交鸡群的肉鸡,探讨了不同初生重对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雏鸡的初生重对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单安山[6]总结了肉种鸡母鸡营养限制对后代肉鸡肉质的影响,肉种鸡营养限制虽然影响子代蛋重,但是并没有影响子代腹脂沉积、胸肌率和腿肌率,同样也未影响肉色、pH等肉质指标。侯水生等[3]研究了不同初生重的北京鸭苗后续屠宰性能的关系,指出屠体重、胸肌重、全净膛重、胸肌率有随着初生重增大的趋势,这与本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肉鸭品种差异有关,这可以在后续肉种鸭育种过程中作为一个测评指标,作进一步详细研究。
4 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初生重并未影响樱桃谷肉鸭后续38 d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
参考文献:
[1] 杨宁.家禽生产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2.
[2] 侯卓成,徐桂云,宁中华,等.入孵蛋重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11):40-42.
[3] 侯水生,刘小林,黄苇,等.北京鸭初生重与生长速度和屠宰性状的关系分析[J].中国家禽,2008,30(10):10-12+17.
[4] 苏虎. 817肉鸡初生重对生产性能、肉品质及下丘脑mRNA表达的影响[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20.
[5] 姜润深,李俊英,李慧峰,等.肉用鸡初生重对生长性状和屠宰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5,46(6):45-46.
[6]单安山,李锋.鸡母体营养对子代生长发育和肉质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43(3):1-14.
[7]温超. 不同初生重肉鸡生长发育规律及日粮蛋氨酸的调控作用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8] Mahmoud F A.Effect of 1-day-old body weight on subsequent performance, behavior and egg quality traits in laying hyline-white hens kept in cages[J].Global Veterinaria,2016,17(2):182-190.
[9]Komarudin K, Rukmiasih R, Hardjosworo P S.Performance of female duckling which maintain based on small, big and mixed groups of hatching weight[J].Widyariset,2011,14(2):353-360.
[10]任立辰,张扬,常国斌,等.三种肉鸭生长及屠宰性能比较研究[J].中国家禽,2017,39(1):11-14.
Effect of Different Hatching Weight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Meat Duck
GUO Zhiyou1, GUO Ruiping1, YUAN Huajin2, WANG Chengsen1, WANG Kun1, DU Zhenyu1, REN Jinli3
(1. Shandong Vocational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College, Weifang 261061, China;
2.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3. Baichihe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 of Zhuche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Bureau, Weifang 262217, China)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hatching weight on the subsequent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meat ducks. Duck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treatments according to the hatching weight: 1) low hatching weight: hatching weight less than 55 g; 2) middle hatching weight: hatching weight range from 55 to 65 g; 3) high hatching weight: hatching weight more than 65 g. Two hundred and forty meat ducks were selected from three treatments, each with 8 replicates and 30 ducks. All ducklings were raised in the same house, and the feeding environment and feed were kept the same. The experiment lasted 38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owth performa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0.05). For slaughter performanc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ressing percentage, percentage of eviscerated yield, percentage of half-eviscerated yield, breast muscle rate, leg muscle rate and abdominal fat rate (P>0.05). In conclus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is experiment,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Cherry Valley Meat Duck were unaffected by hatching weight for the following 38 days.
Keywords: Meat Duckling; Hatching Weight; Growth Performance; Slaughter Perfor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