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的有效性教学
2023-09-15江苏省无锡市勤新实验小学顾雨轩
江苏省无锡市勤新实验小学 顾雨轩
我国现阶段正在针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音乐教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素养本身是一个包含着知识、文化、能力等在内的动态聚合范畴。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是单一地训练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巧,但这种方式无法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为此,我国针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这种新式的教学理念,要求音乐教师将实际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还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本质,提高其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水平。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有效性教学理念
大多数音乐教师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时,只是让其进行机械性的学习。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音乐的特征,也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因此,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针对音乐的有效性教学进行改革。
(一)规划教学目标,思考有效解决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把教材的内容跟实际的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因为脱离了教学内容,学生就难以理解相应的音乐知识,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学目标的改革,应当建立在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进行音乐的有效性教学,首先,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音乐知识进行专项培养。音乐知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学内容要跟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避免教学脱节。其次,教师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实际上,大部分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还无法理解音乐中的内涵。因此,只有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最后,教师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每首音乐中都包含着不同的感情基调。学生如果能从音乐中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就可以提高审美能力。
(二)提高教师的素养,探究课堂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相关理论的教学,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理解。
而新课改对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针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方面开展教学。实践是学生进行创新的源泉,让学生体会音乐所传递出的情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讨论“音高的强弱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探讨“音的强像什么,弱又像什么”,可以借助拍打身体的某些部位来模仿或者借用一种打击乐器来模仿音高变化。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观察他们的活动情况,了解他们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发现他们的失误,及时扭转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的情况。小组内的每个学生对音乐的见解以及思维方式,都会相互影响。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在讨论中获得存在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学生对音乐探讨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有效性教学方法的制订
传统音乐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很难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较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主次,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重新设计。
(一)提升教学核心素养,上“新”创造实践式的音乐课
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只是将相关的音乐知识教给学生。对于这些音乐知识,学生很难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课堂就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践。
例如,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其对音乐的整体理解能力。
教师在教学苏少版音乐教材中的《小星星》《夏夜》等歌曲时,可以采用乐画图谱、舞蹈表演等形式带领学生进行创作。如《夏夜》中“do”“mi”“sol”三个音的音高,可以用三只小萤火虫的造型,创设“do”躲在草丛里、“mi”飞在半空中、“sol”停在树梢上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利用图谱表现出三个音的音高。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更能接受枯燥的音乐知识并有兴趣主动地思考。
在音乐创作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在教学《小星星》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时,教师一般会创设走楼梯的情境引领学生感受音高变化。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思考:你觉得音符在变化的时候,除了像走楼梯,还像生活中的什么场景吗?学生便说:“还像玩飞行棋。”在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创作能力。
(二)关注音乐“本体”,上“活”情境体验式的音乐课
音乐本身就是由多种元素共同组成的一种文化。其中的节奏、音色、旋律等,每时每刻都会传递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无法很好地体现这些音乐特点,教师就很难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要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创设相关情境的方式,来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以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情景为基础,通过再现情景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例如,在教学苏少版音乐《春天来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和春天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总结春天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界声响入手,利用学生好奇心强、好动的特点,让其辨别课件中大雨和小雨的音乐、老虎的吼叫声和小鸟的叫声。以此来激发学生寻找生活中对比的声音的兴趣。再引导学生分别用拍手掌、跺脚等动作表现不同的力度,感受声音的变化,模仿声音的特性。
笔者曾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用手指拍掌,接着拍半掌,再用双手大力地拍掌,这一系列的模仿体现雨声从小到大的变化,最后再跺脚来营造雷雨天打雷的声效。这样的课堂呈现无疑是有趣又高效的。在这样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了解了音乐的特点,达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营造音乐氛围,上“美”体验丰富的音乐课
音乐教育就是针对个人情感方面的教育。审美,是目前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要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使其具备发现、评价、欣赏音乐的基本能力。音乐作为一门小学生日常学习的课程,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正确的审美导向。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保卫黄河》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当时的音乐创作背景。通过展现抗日战争时的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可以上升到爱国层面,有效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又如,教学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编花篮》时,因为这首歌是河南民歌,除了介绍歌中提到的牡丹花,笔者还将江苏民歌《茉莉花》中的茉莉花与之比较,通过比较花来感受音乐风格的不同,并进行二次创作,为《编花篮》配上豫剧的身段动作,为《茉莉花》编配柔美的舞蹈动作,视听联动,把不同风格的美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获得“美”的感受。
综上所述,将核心素养的理念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针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塑造其美好的心灵,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