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文学素养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2023-09-14李江平
王 健,李江平
近年来,大学生受到实用社会风气的影响,功利性愈加明显,学生文学素养出现低走的趋势[1-2],尤其是医学生,由于课程任务量大,学业较为紧张,其文学素养程度尤其值得关注[3]。Billington的研究[4]显示,文学阅读对健康存在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人格特征是医学生塑造的内在因素,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其主要受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文学素养不失为一种节约型的人格特征塑造手段。对于医学生而言,面对以后职业的特殊性,保持平静和冷静应对突发事件是自身能力强的重要体现。本研究旨在研究相同人格特征的医学生在文学素养上的差异,并探讨不同人格特征与文学素养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宁夏医科大学医学类在校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其中剔除非医学生问卷、拒访问卷及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409份,研究对象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
1.2 测量工具: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其中第1部分为个人基本特征,包括年级、学历、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及生源地;第2部分为文学素养相关情况的题项,包括对阅读的认识、兴趣、自身文学素养的评判等;第3部分为艾森克人格调查问卷,包括4个维度,分别为精神质量表、外向型性格量表、神经质测量量表及掩饰量表。
1.3 研究变量确定:本次研究选择的文学素养通过综合5个题项(爱好文学程度、书籍阅读程度、文学创作意识、文学作品发表情况及自我认知的文学素养),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计算综合得分,按照得分的高低划分为高文学素养组和低文学素养组。目标变量为艾森克人格量表中的4个维度得分,包括精神质量表、外向型性格量表、神经质测量量表及掩饰量表。其他可控制的混杂变量为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信息,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学历、父母文化程度等。
2 结果
2.1 问卷信效度: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文学素养和艾克森人格特征量表部分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603和0.686;KMO值分别为0.629和0.765;提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2 基本信息描述:本次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409份,回收率为68.17%。其中男性124人,占比30.3%;本科生381人,占比93.2%;农村来源的学生291人,占比71.1%;父母文化程度小学学历125人,占比30.6%,初中学历145人,占比35.5%,高中学历100人,占比24.4%,大学及以上37人,占比9.0%。
2.3 文学素养构成:按照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对文学素养进行划分,得分高于0划归于高文学素养组,得分低于0划归于低文学素养组。其中高文学素养组191人,占比46.7%,高文学素养组215人,占比52.6%,缺失3人。
2.4 人格特征各维度相关性:人格特征4个维度精神质量(维度P)、外向型性格(维度E)、神经质(维度N)及掩饰量表(维度L)之间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见表1,表中可见,除了维度E和维度N之间关系为负相关以外,其他维度之间的关系均为正相关(P<0.05)。
表1 人格特征各维度相关性分析矩阵
2.5 人格特征差异性分析:人格特征在高、低文学素养组之间差别检验的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见维度E和维度L在高、低文学素养组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维度E代表外向型性格,得分越高说明性格越外向,从结果可见高文学素养组的维度E得分显著高于低文学素养组。维度L代表掩饰量表,得分越高说明其性格越倾向于掩饰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高文学素养组医学生的掩饰特性得分显著低于低文学素养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人格特征不同维度在高低素养组间的差别检验
3 讨论
文学素养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也是大学教育的初衷和目标,对于医学生而言,良好的文学素养有助于其在日后繁杂、忙碌的工作中保持活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文学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塑造医学生的外向型性格,降低医学生的掩饰特性。
医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而言,其任务量、学习年限、社会期望及压力等均处于较高水平。有调查研究显示[5],部分学生选择医学院校并不是出于兴趣,而是由于外界的因素,因此在学习和后续的工作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大的困惑和矛盾,如何调节其潜在的性格应成为医学生学习的当务之急。外向型性格有助于学生排解心中的困惑,且有研究显示人格特质的外向型因子与各项心理问题因子均呈负相关[6],即大学生的性格越趋向于外向,其心理健康程度越高,越容易塑造健康的人格特征。本次研究显示文学素养对于外向型性格的塑造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对于医学类高等院校,应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其对文学的热爱,并以图书馆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提升医学生的文学素养。其潜在可能的原因在于阅读可以开放学生的视野,改变其对事物的固有看法,更能提高个人的知识满足感,提高个人的文化自信和个体认同感[7]。此外,足够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其与同学及老师的交谈,因而促进了个体外向性格的塑造,有益于形成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8-10]。也有研究表明人格特征是影响医患沟通和职业成熟度的重要变量,因此,在学生阶段对人格特征的有效引导,可能有助于其职业生涯中沟通能力的提升[11],优化医学生人格品质对提高职业成熟度具有重要作用[12]。
另外,本研究揭示了良好的文化素养可以降低医学生个体掩饰特性的得分,其结果和前期研究结论一致。掩饰特征是心理问题的间接反馈,而文学素养的提升可以在个体层面提升个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更容易使个体面对现实,从而不需要遮掩自身的缺点,更能以敞开的心扉面对事实,建立更强大的内心世界,接纳自己,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挫折应对能力。
总之,文学素养可以提升医学生的人格特征,特别是对于外向型性格的塑造。因此,对于医学高等院校而言,应适当培养学生的文学敏感性,从而提升个体的文学素养。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等机构在课外活动中或者校园的各个角落为学生提供便捷的阅读设施,以期培养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其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