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文墨团的学术及书法意义

2023-09-14李宗焜

中国书法 2023年7期
关键词:正体象形金文

李宗焜

从文字发展看金文墨团

汉字的形体发展,离不开图画,有人说汉字起源于图画,不是没有道理的。越原始的文字,象形的意味越浓厚,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变得越来越不象形,很多象形的部分被简单的线条代替,线条化与简化是汉字发展的主旋律,汉字离象形越来越远是必然的。

在可见的汉字中,商代文字是时代最早的,其中以金文和甲骨文最为重要。商代的金文,有很多『墨团』,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西周早期,这些墨团不是虚构的,它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比较象形的样貌,虽然比起最原始的形体,可能已经不是那么象形,但跟后面的文字比起来,它显然还是比较象形的。

这种墨团后来被线条取代,到西周中期已经不明显,到西周晚期笔道已大部分表现为『细劲均匀』的线条,一般称为『玉箸体』。墨团已基本消失了,这当然也意味着象形程度的进一步降低。

从正体和俗体看金文墨团

汉字的发展过程,现在可追溯的最早文字,一般认为是商代的甲骨文,但与甲骨文的时代约略相当的,还有金文。虽然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商代文字主要是甲骨文,但那绝不是商代文字的全部,金文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说商代的文字是甲骨文,并不科学。因为它还有金文,甚至还有简牍。《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也有『册』字作『』,即是简册的象形,这都足以说明商代有甲骨文、金文,还有简牍文字。

当然这并不是说商代有几种形体不同的文字,它们只是用途的不同而已,难免有些形态上的差异,用的基本仍是同一套文字体系。一般用『正体』和『俗体』来说明这种差别。正体是正规场合使用的,而俗体则是一般日常的应用。

金文是铸之鼎彝的正规文字,是慎重且隆重的,很多是宗庙中的祭器,往往跟记录功勋或祭祀先祖有关。其制作背景是很隆重的,因而其书写的文字也比较慎重和规矩。

甲骨文是跟占卜有关的记录,占卜不能说不隆重,但毕竟它是随时在进行,基本每天都要进行多次的事。这属于日常行为,当时贞人把占卜的内容记录下来,写刻在甲骨上,这种日常应用的文字,自然不能像金文那样隆重地书写。

另一方面,材质的不同,也自然影响字形的写法。战国以前,金文一般是铸的,字形基本是筆写的样子,而商代甲骨文主要是刻的(有极少数是笔写的),笔写和刀刻自然有很大的不同。反映在字形上最大的差别就是圆笔和方笔的不同,以及实心和空心的差异。刀刻直线条当然比圆形容易,空心也比实心省事。以商代晚期的戈父丁簋为例,其铭文『父丁』作,在甲骨文作,同时表现了方圆、虚实的不同。这种实心的墨团,到西周早期还非常普遍。

这些西周早期的文字,墨团还很明显,对照于商晚期的甲骨文作(王)、(在)、(天)、(正)、(有),都可以看出方圆、虚实的不同。而且西周时代是实心的墨团,商代却是空心的,这说明了正体和俗体差别的意义,更大于字形的时代变化。墨团到西周晚期变成细劲均匀的线条,形成了所谓的『玉箸体』,确实是字形风格演变的自然结果。但西周早期金文跟商代甲骨文的风格差异,甚至西周金文比商代甲骨文更『近古』,这只能用正体和俗体去解释。

我们没有发现商代的简牍典册,但它们应该也是接近甲骨文的『俗体』,而与正规的金文正体差距较大。这点从汉代石刻和汉简的差别可以理解。

虽然在时代较早的甲骨文里,有时可以看到少数墨团(如较早的甲骨文『王』有写作),但那毕竟是极少数。

墨团在书法上的意义

这些墨团,从文字发展的角度看,是象形的程度较大,字形比较原始,更接近于造字的本形,如『天』的头顶是实心圆形,『有』是以手持肉,『又』的手臂象形,都更符合字形原来的样子。

从书法的角度看,这些墨团有美学上的实质意义。金文发展至西周晚期,形成了线条匀称的玉箸体。小篆之后,甚至还有铁线篆,那是书法艺术的刻意营造,或者是书法执笔稳妥的一种训练,但商周时期基本没有这一套。有人把铁线篆这类刻意规整的字,形容如『排算子』,视为一种缺点;其他书体也不讲究线条的平匀。

在书法艺术上,更强调所谓的提按功夫。如刘熙载所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从商周金文看,早期的墨团,明显就是『按』的效果,这样的效果,用刀很难刻出来,即使用现在的硬笔也很难处理,但毛笔却很容易写出来。这种墨团形成了商周金文的特色,同时也是按提笔法表现的最早实践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台大选修孔德成先生的课,孔先生金文的功底很深。课间我向他请教写金文的事,他说『写《大盂鼎》,不要跟大家写《毛公鼎》《散氏盘》』。我当时没太明白这句话。经过多年的体验下来,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有了《大盂鼎》按提厚重的功夫,再写《毛公鼎》《散氏盘》,可说是手到擒来,反之则未必。这个道理跟写大楷之后,小楷容易上手;但若练小楷,却未必写得了大字,道理颇为相通。

从这个角度看,这些墨团,不只是早期金文的表征,同时也是书法艺术的特殊审美资源。

猜你喜欢

正体象形金文
《说文解字》“象形”辨
科技论文中正体与斜体格式简介
从张大千看守正体诗词创作的价值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象形数字
语法填空专练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