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2023-09-14孙莉
孙莉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包括写话练习和习作练习。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其作文写作从写话升级为习作,习作主要以命题和半命题的练习居多。由于学生在一、二年级主要是以看图写话为主,篇幅不长,因此在进入三年级之后,很多学生会对写作文不适应,进而产生畏难心理,影响了写作课的教学质量。文章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展开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保证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写作素材
三年级是学生从比较简单的写话练习到正式作文写作的过渡阶段,作为衔接低年级和高年级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利用好这关键的一年,为学生巩固写话基础,同时为其接下来的高阶写作练习做好准备。就目前三年级学生的写作现状来看,部分学生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优化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提高写作热情
第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学习的动力主要基于自身兴趣,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融入写作教学,并在学习写作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第二,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感。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宣传栏中张贴学生的优秀文章,以及设置班级阅读角,以浓浓的书香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的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一件趣事,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意识。
第四,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作文学习,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所带来的快乐。如在写景状物类的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入校园中,通过与校园中花草树木的亲密接触,给予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获得真实的感受,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
第五,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性格活泼好动,有着一定的表现欲,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写作教学引导,以更好地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在教授人物描写时,教师可以以“画鼻子”的游戏方式,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先画出一张人脸,空出鼻子的位置,然后邀请一名学生蒙上双眼,在摸索中为黑板上的人物画上鼻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如被选到的学生是什么样的状态?他有怎样的动作和神态?他是怎么摸索到黑板前面的?当他看到自己的画作之后,有怎样的反应?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词语和句式,来搭建写作的框架,从而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中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并顺利地完成了写作任务,获得了成就感。
二、积累写作素材
第一,三年级学生在写作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意识。学生在看到作文题目时,常常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所写的内容比较雷同、刻板,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第二,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生活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内容。语文教学的两大模块包括阅读和写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所学的课文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因为语文教材是由编撰者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依据教学内容和标准做精心编制的,其中每一篇文章都有着极高的教学价值,所以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时,让学生学习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和用词方法。
例如,在《北大荒的秋天》《西湖》等文章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提取其中的片段,让学生进行相应的仿写练习,这既为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又让学生掌握了相应的景物描写方式。
具体而言,教师要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实现跨领域的融合,打开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在自然课中,学生观察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后,教师便可以结合自然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撰写一篇观察日记,描写出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并结合自己观察到的细节,带入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还可以结合体育课,让学生描写体育比赛。体育比赛过程,能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运动赛场上每个人的神态和表现,这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完成一篇作文,以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动,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三、开展阶梯式的写作指导
第一,理论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上,教师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配合阶段性的训练,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属于书面表达,而学生书面表达水平会受其口头表达能力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先利用口头表达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在每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利用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分享一些比较感兴趣的事,在一开始学生可能不知道该说什么,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我介绍入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勇于站在大众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
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比如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自己听说的事,也可以是阅读到的好词好句,或者自己的困惑等。只要是自己想分享的事情,学生都可以在这10分钟之内分享出来。当学生分享完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点评。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上还有待提升,因此经常会出现啰唆、逻辑不清等问题,而学生自己对这一问题很难察觉,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也提醒了台下的学生,在自己讲话的过程中,要主动地规避这些问题。
第三,教师可以利用句子训练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把句子写完整,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按照逻辑顺序将句子中的词语排列正确。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原本平铺直叙的句子写得更精彩。其次,教师可以结合扩写、仿写、续写、改写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学生在二年级接受的是写话练习,篇幅不长,通常只有几句话。因此在三年级,教师要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段描写能力,为接下来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开头语段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式、悬念制造式、背景介绍式、情感抒发方式等描写方法,避免学生套用模板,出现文章雷同的情况;其次,要让学生了解到好的结尾能够有效地提升文章的质量,文章的结尾不宜过长,应该用比较精炼的语句对整篇文章的内容,结尾的方式包括首尾呼应式、总结式、顺其自然式等;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文章的内容以及写作习惯,采用不同的结尾方法,以凸显文章的中心思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开头段和结尾段,在三年级的写作教学中,过程段也是教学的重点。
第五,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重点不同,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区别,并展开针对性教学。如景物类文章要求学生能够对景物进行比较细致的描写,以突出景物的特点。人物作文是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文章,要将写作的重点放在对人物的行为举止、心理活动、神态表现上。对事件的描写,则要写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确保整个故事的完整性。在教授描写景物类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方式进行描写,如在写《我的小宠物》这篇文章时,描写的顺序可以先从远处开始,然后逐渐拉近,从兔子的全身出发,对其颜色、形状、触感等进行描写。随着镜头的拉近,再描写兔子的眼睛、耳朵、嘴巴的细节,并且在其中加入学生自己的感受,利用语言描述,让读者能够对小兔子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第六,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要求其在写作练习中能做到描写清楚一段话。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不同的写作要求,比如对写作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写清楚的前提下,写得更为生动,要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其次,对写作水平一般或者学困生而言,教师可以适当地降低要求,讓学生将一段话写清楚、写具体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自信心。
四、发挥评价的作用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模块,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不仅在于其练习写作的过程,还在于通过评价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师也能够通过评价,找到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教师要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中,发挥出学生得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相互批改,学生则可以在他人的评价中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的作文结果,这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让教师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反馈。
第二,在写完作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读一遍文章,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查找自己文章中是否有语句不通顺的问题,并进行自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批改小组,在组内相互传阅文章,并对文章进行评价。
第三,由于三年级的学生不了解评价的标准以及方法,因此教师首先要告知学生评价的标准,如标出其中的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的地方,划出其中的好词好句,写下自己对文章的评价。利用自评和互评,让学生也当一回“小教师”,以提高学生的修改热情,并在相互修改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能够在思想的碰撞下,产生更多新的认知,在他人的文章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第四,三年级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也是很多家长非常重视的时期,因此教师可以让家长也可以加入作文评价的过程中,以发挥出家长的作用,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让家长结合对孩子的了解,为其提供更加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无论是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还是引导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提高其反思能力,但这些都是对教师评价的一种补充,教师仍然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应尽可能地用鼓励性的语言,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利用正面评价激励学生产生写作的动力。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批改的重点仍然在于找出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只是在提出的方式上,要尽可能地温和,以提高学生的接受度。教师要尽可能地减少比较笼统性的评语,比如语句不通顺、结构混乱、描述主体不明等,要通过具体性的建议,让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
第五,当学生的描写不够生动时,教师可以通过评语提示学生加上神态性的描写词语,这样学生将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要想让文章生动,应添加神态性的词语,从而明确了修改的方向,提高评语的可操作性。除了书面批改之外,教师还要结合讲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挑选出写得比较好的文章进行朗读,并指出该文章到底好在哪儿,要让学生有指向性地进行学习和鉴赏,集中讲解学生文章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的、地、得”使用混乱,对此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这些词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师的讲评要跳脱出大框架,防止出现过于笼统的问题,要到实处将这些点确切地指出来,让学生能够做到将一句话说清楚,以帮助学生解决其作文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