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陕北民歌与榆林城市旅游形象的有效结合

2023-09-14

当代旅游 2023年4期
关键词:榆林市榆林陕北

杨 婷

[内容提要]陕北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如何做大做强陕北民歌与其发源地榆林市的城市文化旅游相融合发展的文章?本文结合榆林城市具体情况,不断挖掘和整合当地陕北民歌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初探发展思路并针对发展中出现的特殊问题进行了必要分析。

引言

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促进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各级党委、政府长期以来非常重视陕北民歌文化的发展,率先将其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陕北民歌应与时俱进,传承创新,使具有陕北风情特质的歌曲与城市文化旅游基础性建设融合。2017 年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8 年全国唯一的陕北民歌博物馆、榆林大剧院、陕北民歌文化广场等场所纷纷落成,成为榆林文旅新地标。榆林市榆阳区荣获“中国民歌之乡”的美誉,并多次举办民歌大赛,为陕北民歌发现新人、推出新歌、促进城市的文旅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 宏观环境分析

(一)榆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被誉为“东方科威特”的榆林,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足,而其悠久的人文历史,雄奇壮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却很少为外界所知。值得一提的是,1942 年,榆林农民歌手李有源就是在这里创作了响彻全球的颂歌——《东方红》。诸多旅游资源亟待挖掘,展现榆林城市旅游形象迫在眉睫。近年来,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榆林不断塑造城市新形象,力求以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据《“十三五”时期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消费篇》指出:旅游消费大幅提高。伴随着旅游市场的持续火爆,乡村游、自驾游成为旅游新热点。2019 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935.23 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276.57 亿元,分别是2015 年的2.5 倍和2.6 倍,年均分别增长25.5%和26.6%。陕北民歌博物馆开馆以来已有近23 万人次参观。

陕北民歌是陕西乃至中国西部的一张文化名片,主要集中于陕北两市,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申报的陕北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给榆林市带来诸多的发展机遇。民歌只有通过民歌歌手来演绎,才能体现它的文化艺术价值。榆林市涌现陕北民歌的代表歌手有贠恩凤、王向荣、闫志才、孙志宽、张华敏、郭云琴、雒翠莲、王二妮等,他们立足榆林,辐射黄土高原,搜集、整理、改编、创新、创作、演绎陕北民歌,做到守望传统,固本留根,打造精品,活态创新。充分利用陕北民歌博物馆、榆林大剧院等场所举办演艺活动,可见榆林文化发展有活力,创新性强,形成“文化+传承”“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发展模式,培育了一批新的文化业态,打造出榆林靓丽的文化旅游新名片。

就当前陕北民歌继承与发展情况调查,陕北民歌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断层现象,老一辈民歌歌手日渐老迈,年轻一代对这一传统音乐表现形式的文化认同感不强,导致陕北民歌的传承发展受到阻碍,引起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以及关心支持陕北民歌的社会各界的重视。为进一步实现传承和保护,将进一步确立相关的陕北民歌文化创意产业展示、奖励及保护机制,将榆林的陕北民歌唱出去、让世界听见榆林、走进榆林,让榆林的陕北民歌特色文化得以传承发展;人才团队作为榆林文化新形象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引进与鼓励国内外音乐大家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优秀陕北民歌艺术家汇聚榆林,设立音乐工作室及展演场馆,进一步传播陕北民歌艺术,以其为核心辐射带动建立不同类型专业大中型文化创意产业机构、文化展馆,发挥榆林城市完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拥有了发展文化+ 旅游产业的天然禀赋,发挥宣传推介榆林市文旅产业特色的平台优势。

此举应是国内首创,将与中国民歌之乡南京六合区、四川凉山等城市一道,打造中国民歌之乡的“金三角”,其中本就蕴含着强大的潜力,这对榆林城市文化、旅游、就业等产业链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整合榆林的陕北民歌资源,与城市旅游联姻,是文化界乃至全社会期盼已久的大事,也是落实中央关于榆林发展定位的一项重要举措。以“中国民歌之乡”为契机,做优做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样板区——陕北民歌博物馆,集保护、传承、创作、餐饮、演艺等为一体的陕北民歌“榆林版”文化产业集群。

(二)政策环境

国际一流的城市离不开国际一流的规划,《榆林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打造省级重点项目: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绥德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突出“边塞风情·黄土神韵·多娇榆林”区域特色旅游。这一区域正是陕北民歌在榆林市活跃的集结地。随即,相关的省、市也相继出台政策,深化成果转化,全域统筹推进,呈现出“听陕北民歌到榆林”的文化效应,勾画出榆林城市文旅魅力蓝图。

二 榆林陕北民歌文创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与分析

建立榆林陕北民歌文创产业集群,打造榆林市自身的文创产业,提升城市形象,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文化厚度是一座城市最持久、最动人的魅力

丰富多彩、厚积薄发的文化,是城市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气质、风骨和灵魂。对一座城市的未来命运具有最持久、最动人的魅力。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以陕北民歌文化为元素的榆林市陕北民歌博物馆,以陕北民间音乐为主体,并集民歌研究创作、培训交流、演艺推广等于一体,反映陕北历史变迁,体现陕北历史人文精神,已成为黄土高原上一座新的文化地标,以此辐射拉动城市各文旅景点,形成产业集群。

(二)兼具整座城市文旅发展的指标性意义

随着榆林市一系列陕北民歌展示、演出、传播机构成立,诸多规划有待于进一步推行实施与完善,相关的历史古迹和文化景点尚未成熟,各种类型的陕北民歌文化资源分布不均,优秀的民间歌手活动区域分散,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有效的、成熟的多点文旅链条。榆林应抓住机遇,合理利用“陕北民歌在榆林”的先天条件,发挥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优势。

(三)创意智库对接大师名家,成为集群核心支撑

1 名家、名室

陕北民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演展现平台,如今,歌手成为一种职业,演出的场所以及文化熏陶地域发生改变。建立陕北民歌产业集群,将通过2~3 年的建设和培育,为国内知名艺术家设立工作室或提供创作场所。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贺玉堂、“西部歌王”王向荣、“黄土民谣”诠释者贺国丰、知名青年民歌手王二妮等,随着演艺工作室的建成,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演绎以及研究创作精品。通过名家带动,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演艺项目,加强群众与名家名作之间的深层文化互动,展现出城市文化的魅力。以大师名家工作室为核心辐射带动建立不同类型的工作室、文体娱乐、演艺场馆,由音乐创作、音乐人才培养带动音乐旅游、文创、设备生产等相关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成为助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榆林市扎实推进高层次宣传人才系列培养,以文化赋能城市创新发展,为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人才保障,这对榆林城市文化、旅游、就业等产业链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

2 名馆、名园

陕北民歌点亮城市,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立相关的文创产业园——专门为进驻的国际级音乐大师量身定做的私人音乐工作室,以及陕西、榆林本土有影响力的名家音乐工作室。以榆林陕北民歌的艺术为精神城堡和展示优秀经典作品,将成为国内外音乐家、音乐爱好者、学生、游客参观学习的平台,展现出中国榆林陕北民歌名园的文化魅力。还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发挥宣传部门的作用,以“名馆、名园”为平台,以“直播+ 短视频+ 微纪录片”进行传播,推介陕北民歌音乐人才队伍转型、作品品牌塑造等,以音乐赛事、地标音乐会等线上线下融媒产品为载体,融合多元文化、策划专业的运营。由于音乐与舞蹈、戏剧等其他门类艺术紧密相连,名馆与名园的建设发展也应体现出其聚合的特点,打通不同门类,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陕北民歌榆林新样板,用音乐展示城市文化魅力。

3 平台、交流

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特色的音乐样式,其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榆林的陕北民歌传承与发展,需要发挥城市平台与文化交流的优势,以音乐为媒,了解历史、感知变迁,焕发城市文化的新光彩:一方面,高品质文化供给是“民心所向”。陕北民歌具有群体性和群众性,其深层价值内核符合历史趋势和民心所向。具体的落实需要政府主导、专家指点、群众参与和传承人担当。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发挥出线上线下的传播交流作用,自觉投身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一线,为城市的发展提升贡献新型的宣传价值;另一方面,榆林市应发挥陕北民歌专业对外文化交流往来的优势,将具有榆林特色的陕北民歌的传承、传播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外宣传推介,而且对其非遗项目进行发掘、转化和重新包装,以塑造城市文化品牌。为歌为媒,进一步加强榆林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促进海内外文化的交流与联谊,引导和促进国内外、地区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让榆林的城市文化走出去,更具文化价值。

三 实现陕北民歌传承与发展效益共存

首先,榆林陕北民歌产业集群,集中了以陕北民歌为元素的艺术研究中心、展演中心、陕北民歌主题餐饮酒店、游客中心、民歌文化体验中心等文化传播孵化器,进一步对榆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和参与市场的企业提供咨询建议。其次,在影视、音乐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陕北民歌也在不断创新,将建成影视传媒中心、艺术剧场、艺术精品酒店、餐饮中心、培训交流中心、录音制作中心、创意商街等十大功能板块,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逐步形成有规模有市场的特色文化旅游商品体系:一方面,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多元化需求,同时也持续增添城市魅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最后,榆林民歌产业集群结合榆林的具体情况,尝试将本土散发与外来融入的文化集聚,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建立集创作、研究、展示、生产、交易、休闲、居住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文化集群区域,并通过陕北民歌为核心内容,开展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吸引游客前往参观游览,增加榆林城市的人气活力,展现榆林城市人文地理、生态、产业图景,并与中国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等发展事业相融合,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新气象。

四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建立榆林民歌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在于突显其首创地位。以名家、名园等进驻,发展榆林陕北民歌文化创意产业群,使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此举要因地制宜,顺应城市经济发展,更多地吸引民间资本,政府也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吸引优秀的人才和相关产业资本的注入,尤其是民间资本的投入,形成可持续的市场经济与文旅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榆林陕北民歌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使其对城市文化的公共影响力发挥更大的作用,由政府与企业民间力量创办文创展馆、空间机构是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公益行为,也是文化传播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补充。值得一提的是,陕北民歌在榆林的发展,无论是其文化设施、文化权益,高品质文化供给,还是衍生出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都应有目标、有计划、有领域、有重点地布局实施、分配资源。

五 结语

歌声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融入了城市文化血脉。陕北民歌流淌在榆林人基因之中的天籁之音,向世人尽情展示着其特有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人文价值。进入新时代,榆林应奏出时代的强音,唱出一片新天地。同时也是实施文化发展战略的主阵地,随着榆林陕北民歌文化建设战略逐步深入,将拉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一展陕北民歌中的“榆林范”!歌与远方——榆林陕北民歌与城市旅游形象发展事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榆林市榆林陕北
榆林感怀
走榆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叶锐仙作品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这片黄土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黄土画派作品展在榆林市举办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