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

2023-09-14欧阳文朱2李松志

当代旅游 2023年4期
关键词:古文化村落村民

欧阳文朱 民,2李松志,2

[内容提要]通过对江西吉安县中马洲自然村村落实地调研和访谈,结合已有材料文献,分析其所具备交通便利的优势,且具有独特的古建筑、宗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虽然江西吉安县中马洲自然村村落具有较好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潜力,但也存在一系列的诸如保护意识不强、空心化、产业发展受限、专业运营匮乏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挖掘古文化价值、聘请专家团队参与建设,以期为地方乃至省市级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带来样本模式。

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逐年提升,截止到2020 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60%以上,与此同时,全国农村特别是传统村落的数目在持续下降。“传统村落”是指在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等方面具备一定价值的村落,是优质的、不可再生资源。作为农耕文化的载体,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全国不少传统村落都存在诸如保护不力、发展受阻、产业单一等问题,伴随村落的人口老龄化、人口外流带来的空心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我国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起步较晚,传统村落保护意识和方法有待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保护和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传统村落中马洲村的实地走访调查,根据村落目前的保护和发展情况,提出一系列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开发建议,助力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研究,以期为吉安县乃至江西省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一 中马洲村村落概况

中马洲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横江镇,隶属于大洲村。地处吉安县南部并处禾水河河堤边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距吉安县城10 公里,距横江镇政府1公里,大广高速公路横穿西北,至井冈山机场公路邻村而建,交通便利可达性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以横江葡萄和甜瓜作为其特色种植。中马洲自然村在元朝开基,明朝中期形成村落,经历代经营,形成村域面积90 多亩,各种生产生活设施齐全。中马洲村曾入选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列入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018 年被列为家风家教示范基地,2019 年被列为县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22 年7 月全国26 个主要媒体来村落参观采访,至此,村落在当地及周边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二 中马洲村现有传统古迹资源

(一)古建筑资源

吉安县横江镇大洲村中马洲自然村现存清朝至民国时期的传统建筑36 处,其中祠堂2 栋、书塾2 处、民居28 栋、古桥1 座、镇水塔1 幢。祠堂、书塾、民居等传统建筑全部集中连片无隔断,保存完好。所有传统民居均坐北向南,外形阔大,中轴对称;外墙水磨青砖眠砌到栋,蓝灰割线,饰码头墙;有青石、红石、麻石门框,窗框,墙上多开日形石窗;巷道多用青石和鹅卵石铺地;常有多栋房屋由院子连接,一栋大门出入;内部装饰有木雕、金粉绘画和书法,十分精美、完整。独具特色的是,每栋民居的照壁、门框及窗户槅板上,有许多金粉书写的楹联格言,如书塾的“文究词林,学穷书府;手探月窟,足蹑天根”;民居楹联“家风端自守,天命不吾欺”“自家生意一庭草,天下文章五色云”“天机清旷长生海;心地光明不夜珠”,表现了主人的文化品位。

(二)古文化资源

古文化资源分为非物质民俗文化和宗族文化。

中马洲村的非物质民俗文化传承良好,气氛浓厚,参与性高,且具有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以“正月十三喊船”和“九月初一朝拜”活动为特色。“正月十三喊船”从明代初年开始,中马洲村民每年正月十三华灯初上之时聚集在总祠,排起香案,锣鼓齐奏、爆竹齐鸣,十六个男丁开始对唱三闾大夫屈原,保佑村民出入平安以及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至被认为一年最后收获的荞麦进屋结束,标志一年的春节结束,大人从事农活、生意,小孩读书。“九月初一朝拜”,从九月初一至九月初八,全村斋戒,八天之内不得有荤腥进村,所有家具、厨房及卧室用具要洗净晒干;房前屋后、里里外外要清扫干净,垃圾要清除。至初八日,家家宴请亲朋好友,大摆宴席庆贺丰收,并用木轿抬起村民所供奉的福主菩萨,环村一周,敲锣打鼓、爆竹齐放、龙灯齐舞,祈求来年四季平安、五谷丰登,称为“朝拜”。这种朝拜活动每三年一大庆,隔年一小庆。传说福主菩萨原形是刘豫(字攸震),唐代在安福做知县,清正廉明,秉公执法,羽化升仙后,百姓为纪念他,建祠塑像,尊为福主。

中马洲村如今仍然保留族谱习俗,村落与同祖宗的三个村落共同编修了八次族谱,因年代久远,前七次族谱无存。族谱中清楚记载了家风家范、警示教育后人的宗族文化。萧氏八修族谱记载为旧家范四条和新增家范八条,基本包括了传统中国文化中的礼仪孝道、团结互助以及和睦相处之道。

三 中马洲村现状与存在问题

通过在中马洲村的实地走访调研,发现中马洲村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目前仍然存在与其他传统村落类似的问题,如保护不力、产业受限,表现在管理体制、产权、资金等方面引起的各种问题。具体分述如下。

(一)保护意识不强,古建筑部分破损

中马洲村目前村落整体观感较为完好,但仍然存在部分破损。一方面是受历史遗留问题和自然风化影响,另一方面是受管理和保护问题的制约。古建筑除萧氏宗祠和益恩堂保存情况较为良好以外,其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民居的墙壁出现剥落情况,牌匾字迹难以辨认。部分民居因常年无人居住,缺少打理,内部杂草丛生,破损较为严重。村内的拱桥、镇水塔等公共建筑,因归属问题,无人修缮,现在几乎荒废。前期居民对于老化的建筑并没有及时修复,加之部分村民主动拆掉建筑,对原有建筑造成破坏。现今我国越来越重视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但是受限于管理体制和资金问题,很多传统村落虽制定了保护措施与开发内容,但并不能完全落实,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村民都有心无力,同时也不知如何进行保护,不够了解古村落的价值所在及其保护与传承的载体,这是古村落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二)青壮年流失,文化面临失传

中马洲村民目前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多为自给自足式经营,生产方式较为传统,村里大多青壮年外出打工,部分居民搬迁到县市里居住,现村民大多为留守老人,他们缺乏助力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能力,因而空巢化严重,进而古村落的产业开发、经济提升和文化传承力量也相对薄弱。留守老人在村内缺少增产技能,村落也缺乏带动经济的产业,导致保护与发展连环受限。文化方面,节假日或重要时间的节日活动、文化表演等都是由中老年人为主要群体,缺少新一代的参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宗族文化的传承带来阻碍,容易导致文化断层和失传。

(三)产业发展受限,专业运营匮乏

中马洲村地势平坦开阔,村内古树环绕,池塘众多,村落北面南面各有河流经过,自然条件优越,也有当地的特色物产横江葡萄等,但仍以种植水稻蔬菜等为主,并无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也没有经济作物种植,遑论发展具有观赏和体验类种植业的可能,产业比较单一。且村内的农田分布零散,多以垄隔开,归属于各个农户,土地集成使用能力有限,也无法形成特色产业。

中马洲村作为传统村落,虽有其自身传统古文化特色,然身处江西省这样的传统村落遍布且特色各异的地域,如仅以其古建筑和非遗及宗族文化为吸引点发展旅游,与那些拥有“红色文化”(如金溪县后龚村)或“国外设计元素”(金溪县大坊荷兰村)或其他如多方资本运营设计的“数字科技村”(金溪县合市镇游垫村)相比,并无核心竞争力,旅游主题相对单一,游客的旅游体验感不高,由此带来的客流量、游客返游率低等问题将长期存在。因而中马洲村还需要挖掘更多的旅游主题,如应用新媒体拓宽宣传渠道和知名度,以传统文化和重大节庆活动为主要旅游特色来吸引游客。

四 中马洲村保护与开发建议

(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重点在于“保护”与“开发”,一方面,必须要尽快修缮破损古建筑,防止传统文化的凋敝和消亡,另一方面,又要在这些古文化基础上发挥其“古”的特色,以“古文化”作文章形成能够带动传统村落产业升级、增加村落收入、带动经济增长的产业,“保”古而用“古”,将“古文化”转化为收益。在此过程中要从保护和修缮建筑遗产、传承传统民宅等方面进行规划,保留传统文化,整治异化建筑与村落风貌,建设公共建筑和活动场所,以老寓新、以新带老,协调推进,稳步发展。

(二)建立政府主导的保护与开发模式

地方政府是管理和处理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主导者,倡导以政府为主导的地方统筹财政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多维保护发展模式。

首先,要建立和实施有关的政策、法规,完善管理体制、责任体系,兼顾发展与监督的关系,采取个体修复为主、政府奖励为辅的方式,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研究价值的古民居进行专门的保护,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传统村落建设发展规划。通过对古建筑的使用权、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在村集体土地产权不变的前提下,村民可以通过获得政府颁发经营权证书利用其古建筑古文化创业增收,将生产生活合二为一。同时需要积极、及时、详细调研各个传统村落,形成规划和运营文本,并积极筹集和保证建设规划和保护开发资金,拓宽资金渠道。正确引导村民认识到保护与开发传统村落的必要性,促使村民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发展增值产业(如旅游业)的队伍中去,提升村民保护与发展主体意识,加深对传统村落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认识到自己对于发展和建设乡村的职责。

其次,在注重旅游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对传统村落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发扬,鼓励民间团体、村民积极参与,协调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营造出具有“乡愁”的“新”家园。

(三)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保护传统村落,村民必须是主力军,自然村可以自发地成立一个保护协会,吸引广大的乡贤、回乡创业的企业家、回乡的大学生等,通过集思广益和多渠道筹集资金,创办具有特色的产业。村民是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主体。由于悠久的文化积淀,传统村落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挖掘古村落的特征,以“祖训”“家教”为核心,发展新的文化产品,实现“传统文化+旅游+土特产”的发展格局。比如文创园、农家私塾、农家乐、古民居民宿等一系列的文化产业,不仅能增加村民的就业,还能吸引更多的人返乡创业,还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吸引游客资源,弘扬传统文化,为传统村落发展创造内生动力。

(四)挖掘古文化价值,聘请专家团队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核心在于保留古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使古文化成为传统村落的新经济增长点。前者需要在修缮保护的同时保留自身的“本真”,又要突出“特色”,同时又要满足村民对现代生产生活的需求,同步提升改造村落的居住环境和经济状况。因此建议中马洲村聘请专业的城乡规划、古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学者或第三方规划团队,将古建筑古文化以保留本真为原则进行修复保护,同时利用专家等智慧库为村落的产业规划形成可行的建设蓝本,使其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另外,通过专业运营团队打造产业经济增长的特色点,如旅游产业方面的吸引点:通过开发游客体验式葡萄种植采摘园等,形成一个能吸引游客拉动流量形成循环旅游经济的产业。

2016 年,中马洲村成立了村理事会和联谊会,村联谊会会长首倡按传统建筑风貌把诰封祠重修为村文化中心,请专业人士把原碾米房、老茅厕统一规划设计。修缮后的村落集文化活动中心、老年人互助之家、旅游公厕功能为一体,村民们积极自筹资金60余万元,当年投入建设落成。碾米房改建为老年人之家后,解决了全村年高孤寡老人的用餐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五 结语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结合已有成果,认为中马洲村具有交通便利的优势,且具有独特的古建筑和宗族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较好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潜力,但也存在诸如保护意识不强、空心化、产业发展受限、专业运营匮乏等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建议: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建立政府主导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挖掘古文化价值,聘请专家团队等,以期为地方乃至省市级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带来样本模式。

猜你喜欢

古文化村落村民
古文化元素在应用市场的发展研究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天津古文化街游记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上海金龙古文化艺术馆免费向市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