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2023-09-14

当代旅游 2023年4期
关键词:产教考核融合

周 威

[内容提要]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与方向,产教融合对高校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各类现实因素影响,旅游管理类专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譬如企业参与度不够、课程定位不清晰等。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必要从产教融合角度出发,探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从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要性、现状以及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产教融合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展开探讨,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引言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愈发迅猛。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对行业人才的强烈需求。作为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高校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些年来,尽管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从实际角度来看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高校应进一步实施产教融合,提高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并提高实践类课程在教学中所占比重,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打造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

一 高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一)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人才培养以技能型为主,随着我国产业升级以及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高校的作用与意义也越发突出。与其他类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因而其与我国社会经济各相关产业的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对于我国经济的繁荣与稳定也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从数据来看,目前我国制造业、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新增从业人员70%都来自职业院校,这足以说明职业院校教育对于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性。而产教融合作为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理应得到重视,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号召

早在1996 年的《教育法》中就有相关规定指出职业院校应当实行产教融合,与企业之间进行密切合作,以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作为教育的宗旨。2013 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中提及产教融合。从国家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于产教融合问题高度重视,这也间接说明了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校开展的重点与焦点。

(三)国内外相关理论的推动

通过对知网数据进行检索能够发现,近些年来以产教融合为主题的论文越来越多,这表明国内学术界对于产教融合的关注度不断攀升。而在阅览文献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在于产教融合的概念、作用、政策、途径等。譬如有的学者认为产教融合是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包括专业能力培养、科研经验以及职业技能训练等,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而有的学者则指出产教融合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人力资源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还有的学者认为应从法律、工作联动、治理创新等方面入手,以保障产教融合在我国的推行与发展。国外对于产教融合的关注点有所不同。国外的焦点主要聚焦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出名的有双元制。该类培养模式是指企业或者对应机构建立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则负责专业教育,二者融为一体的职业人才教育方案。而在美国,对于产教融合则是从职业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入手,主张课程设置应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匹配。澳大利亚则更加偏向于企业设计课程,并且在企业进行授课等。

二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现阶段课程结构包括实践类课程、必修与选修类课程。必修类课程包括通识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则包括通识选修以及专业选修课程。实践类课程则主要包括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其中,通识类课程是全体学校学生都需要学习的知识,融入产教融合相关内容的程度有限。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过程中,产教融合更多体现在专业类课程以及实践类课程中。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岗位能力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两大部分,岗位主要分为导游、旅游策划以及职业经理。创新创业教育则包括创业相关的理论内容、实务内容以及学术类内容等。从内容结构上来看,旅游管理类课程设置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产教融合与其发展趋势相对应,二者共同融合有助于充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不够清晰

在高校中开展的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主要为应用型,与研究型以及技能型院校不同,该类教育方式需要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也就是既要开展理论知识教导,又要开展专业技能培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真正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存在严重的理论化倾向,即专业类课程占比较大,综合实践类课程占比较小。除此之外,其所开展的选修类课程也主要以理论传授为主,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往往以实验室或者课堂模拟为主,缺乏企业的参与等,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企业以及行业的实习经历等,必要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良好的训练,在步入行业后缺乏足够的能力,难以胜任岗位要求。

(二)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吻合度不高

旅游管理类专业知识需要与现实社会密切接轨,如果脱离企业等单独存在便会导致内容的片面性与滞后性,无法满足产教融合的发展需求。现阶段,旅游管理类课程教学培养方案主要由相关教师完成,教师通常位于学术研究的一线,在科研任务上可能颇有成果,但在与企业、行业接轨方面略有缺乏,对于行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人才诉求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因而其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内容往往更加教材化,学生虽然在学校里成绩不错,但由于所学知识与企业岗位要求差距较大,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在课程考核方面,当前旅游管理类专业依然存在理论化倾向,主要以平时表现与期末成绩综合为主,目的在于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是否过关,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

(三)“双师型”教师比例较小

“双师型”教师是产教融合的关键点。高校大部分授课教师身上担负科研任务,很难与企业进行密切的交流,因此缺乏必要的实践指导能力,不利于对学生的综合化培养。除此之外,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往往以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为主,“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并不在考核范围内,这导致学校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教学人才。学校在教师招聘中对于学历要求较高,很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工作能力的人才无法被引进。

四 旅游管理专业产教深度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完善产教融合管理制度,鼓励企业参与到教育建设中

完善且全面的产教融合管理制度能够推动企业与学校的进一步合作,保证产教融合的开展进度与实施效果。国家政策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明确地提出要对企业进行认证,得到认证的企业可以获取各方面的政策优惠,用以激励企业投身于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该方案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旅游类企业参与产教融合也将具有制度上的保障,企业的积极性将被调动。而在实际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确保管理机制的完善性,使之能够衔接高校、政府以及企业,并且能够推动产教融合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校企应积极合作构建产业学院、企业工作室、训练基地等合作形式,以实现在设备、人才、资源等领域的共享。当前,就产教融合,国家已专门设立了重点建设的相关企业,这表明政府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大。从目前来看,民营企业产教融合依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随着政府的推动以及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旅游管理专业将会有越来越多企业参与到产教融合中来。

(二)强化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教师比重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只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高校应在原有基础之上,通过内部培养或者外部招聘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要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打造专业教师与企业人才共同组成教师团队。另外,高校应进一步明确教师评价标准,并在其中加入有关“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指标,引导教师逐渐朝“双师型”迈进。旅游管理教师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一方面,应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前沿知识尽可能地融入现有的专业课中,保证学生们所学内容与时代接轨,与行业发展相一致,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企业运营与管理之中,提高对企业的深入了解,并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另外,学校也应该积极通过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聘请企业人才进行实践教学,使之能够为旅游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助力。

(三)企业参与课程内容构建,增加职业技能等级构建

当前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深化的不断推进,企业的作用愈发明显,2017 年国务院颁发的相关文件中指出,应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适应,强调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后续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高校应多考虑将企业纳入到课程体系制定中来,邀请企业共同编写专业培养方案以及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评价等。譬如在职业规划类课程之中,可以邀请企业人员参与授课过程,为学生普及行业状况以及职业发展趋势等,以帮助学生对旅游管理类专业具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而在实践类课程之中,不仅需要企业职业人才进行授课,教导专业技能与实践技巧,同时还需要企业发挥主体与引导作用,积极为学校提供实践岗位等。在教学方法上,学校和企业应密切合作,积极创新任务驱动、翻转课堂、项目教学等多类方法,切实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也逐渐提出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方案,该方案为人才培养指出了新方向,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学生职业胜任能力与专业素养的重要考核依据。所以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校企要就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并积极开展教学,要从行业需求、企业发展、政策要求等角度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展开指导,并从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等。

(四)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建立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依然以传统考核形式为主,学校是考核的主要实施方,考核内容则以学生日常表现与课程考核成绩为主,该类考核方式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校内表现状况,却无法准确反映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推进,学校应注重转变该类考核方法,要严格遵循国家政策的引导,重视企业的参与度,与企业一同制定考核方式,打造企业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具体而言,要将成果考核以及实践内容考核等加入现有的课程考核之中,并以企业为考核主体,学校与企业之间根据人才培养的不同方向分别实行有侧重点的考核。学校考核以理论层面考查为主,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等进行考查,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企业考核则更加倾向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主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等进行考核。通过双主体、理论+实践的新型考核模式,进一步创新、改善传统教学考核方式,拓展考核内容与考核范围,进而全面反映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并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五)创新现代学徒制等新模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我国,学徒制最早由教育部在2014 年提出,是一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该类教育模式中学校与企业并重,学生需要同时接受课程专业教学以及企业技能型人才指导,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当前国内专家与学者都在就学徒制进行探讨与研究,实践证明,学徒制能发挥出较为良好的人才培养作用。高校应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之下,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进一步明确学徒制的相关概念,并结合自身实际状况,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密切交流学徒制开展与实施中的细节,共同创新、打造适宜我国教育现状的新学徒制,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接受实践类教育,不断提高理论与实践能力。将课程教学与行业标准对接,致力于提高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切实推动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把握发展机遇,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并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入手,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与交流,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高校应该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从问题的诱因出发,找到适合人才培养的科学方案,以促进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考核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内部考核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