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长类”素材集锦及运用

2023-09-13王淦生

关键词:英子小女孩爸爸

王淦生

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要不何来的“活到老,学到老”?但是人最快速的成长拔节阶段,还是少儿时节、青春时光——不仅是身体的蹿高长壮,更有精神的成熟丰盈。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食粮使我们渐渐长大,这种食粮可以是正面的能量和营养,也可以是负面的打击和创伤。就像一棵树,需要阳光雨露的润泽,亦需风霜冰冻的磨炼,如此我们才能拥有应对社会、自然各种挑战的坚实的骨骼和强大的心脏。成长,可能是漫长的过程,也可能是瞬间的事情——这取决于你的人生阅历和领悟能力。当然,阅读也会助你健康成长!

经典片段

当当当,钟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今年爸爸都没有给上麻渣,他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了,到了五月节,石榴花没有那么红,那么大。如果秋天来了,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摆满在我们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厅的花架上吗?

爸爸是多么喜欢花。

每天他下班回来,我们在门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经过自来水龙头,拿起灌满了水的喷水壶,唱着歌儿走到后院来。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下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陈家的伯伯对爸爸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儿!”我有四个妹妹,只有两个弟弟。我才十二岁。……

我为什么总想到这些呢?韩主任已经上台了,他很正经地说:

“各位同学都毕业了,就要离开上了六年的小学到中学去读书,做了中学生就不是小孩子了,当你们回到小学来看老师的时候,我一定高兴看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

“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虽然,这些人都随着我长大没了影子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也一块儿失去了吗?

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他说:

“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台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圆整”,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儿!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我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心情紧张地到银行去。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蒲公英。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选自林海音《城南旧事》)

【简析】

这是《城南舊事》中表现主人公英子成长的片段。对于一个人来说,成长也许就是一瞬间的事;对于年仅十二岁的英子来说,三个因素促成了她的成长。一是她是家中的长女,理应成为弟弟妹妹的楷模;二是小学毕业,让她觉出自己突然间的长大;三是父亲的去世,让她决心要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一是运用心理描写,直接表现英子的成长,二是通过老师和佣工的语言渲染,“催熟”了英子长大的心理,即对家庭的责任感。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的确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道:“那条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可以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选自张爱玲《非走不可的弯路》)

【简析】

张爱玲的这篇散文以意味深长的对话和点到为止的分析揭示了一个真理:挫折和教训是促使年轻人成长的最佳良药——尤其是因为自己的固执和逆反招致的挫折。在文章中,作者精心设置了两个生活片段,一是“我”拒绝母亲的劝告“勇往直前”,结果撞上南墙;二是另一个和“我”当年一样年轻的孩子拒绝“我”的劝告,重蹈“我”的覆辙。由此可见,成长的道路上别人永远不能代替自己“吃一堑”,亲口吞下的苦果更易促使自身成长。

那天下午6点多,该上公交车的人早已上了车,唯独有个小女孩在车门边来回徘徊。眼看就要开车了,我想,这小女孩肯定是没钱上车。

“小姑娘,上车吧,我帮你交车票钱。”当看到我为她刷完卡后,她随即上了车,说了声“谢谢阿姨”,一时脸蛋儿全红了。近距离一看,才发现,小女孩左侧脸上有颗小痣。几天前的一幕不由浮现在眼前——

送走远方的朋友,我从火车站迎着风雨赶到就近的公交站台,已是下午5点多。这时正是下班高峰期,来了几辆公交车,我总也挤不上去。

雨还在急速地下着,人还在不断涌来。当又一辆10路公交车驶来后,我和许多人一起往前门挤,但挤不上去。等司机发话后,才从后门好不容易挤上车。车内人头攒动,人满为患。这人贴人的,身体移动一下都难。正感叹着我突然感觉好像有一件事还没做。对了,没买车票。本想挤到前面去交车钱,可大伙儿都像没事人一样一动不动,根本挤不过去。见此情形,司机也没说什么。这样,我也就心安理得地和大家一样坐了一次免费的公交。

再转乘5路车,前门又开不了,我只好再次从后门挤上车。和10路车一样,车内不是鼻子顶鼻子就是脸靠脸的,甚至连身体和湿雨伞挤在一起也得忍着。“阿姨,請帮传一下车钱吧。”正当我想着又要享受一次免费的“午餐”时,身后一个浑身湿透、约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碰了碰我的肩膀,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小女孩左手夹着一元硬币伸了过来。“好的。”我伸手接过一元硬币,似乎感觉到这钱好烫,仿佛有一股电流通遍我的全身,脸也不由自主地热了起来。我赶紧将这一元钱向前面的人递了过去。随后我也飞快地拿出了自己的钱包,找到一元硬币给前面的人:“朋友,再帮我传一下。”这时,站在后门的乘客,也都不约而同地像我一样,纷纷掏出自己的钱包,找出一元钱,递给前面的人。

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不知咋的,冥冥之中,我好像听到有人在与我说话。“你要再给一元钱。”那人说。“我不是已经给了吗?为什么还要再给啊?”我极力争辩。“别人都给一元钱,为什么要我给两元钱呢?”“你就是要再给一元钱。”那人紧催不止。

“一元钱虽小,可也不能无缘无故多给吧?”我争辩着,“我多给一元钱,人家非但不会说我好,弄不好,反而有人会说我是傻子呢。没理由的钱我不能给。”前面一个拐弯,一辆10路公交车在我乘坐的5路车前横行而去。看到这辆公交车,我似乎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呢?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左手不由自主地伸向裤袋的钱包中,很费劲地取出一元硬币,让人帮忙传递着投进无人售票车钱箱。

一周之后的一天傍晚,我又乘坐5路公交车。夜色中,一个小女孩来到我的面前:“阿姨好,还你车票钱。”事隔那么久,小女孩还念念不忘还我一元钱。为了还我一元钱,我估摸她天天都在这人海茫茫之中寻找着我。还好我今天来了,否则,为了还我一元钱,她不知要在这儿等候多久。透过这枚硬币,我似乎看到了小女孩那颗金子般的心。

在小女孩面前,我为自己深感惭愧……

(选自徐琳《诚信》)

【简析】

这篇小小说写的是一位成年人的“成长”。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我”心安理得地接受公交车的“免费的‘午餐”与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在车内拥挤的情况下托人传递一元硬币以及一直寻找并归还“我”为其代付的一元车费的行为作对比,颂扬了小女孩的纯真与诚信,也表现了“我”在女孩行为面前的惭愧、反思和勇于改过的决心。文章多处运用心理描写,将“我”在是否付费问题上的挣扎和看到小女孩行为后的愧疚刻画得生动逼真。

发现素材

阅读能够促人成长。但是,还要看你怎么去运用你书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理念。

如果我们只知道僵化地照抄照搬,也许我们会把事情办糟,结果是得不偿失。

所以我们在吸收和运用书本知识的时候,还要注意适当的方式、方法,才能学以致用。

【解读】

学以致用,这本来是不错的。但是如何运用却是一个值得好好探究的问题。不顾实际,照搬照抄书本内容,只会把事情办糟。所以,书本知识要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运用】

刚上初中时,一本《水浒传》伴我度过了许多闲暇的午后。书中精彩的打斗场面、扣人心弦的战争情节、令人仰慕的兄弟情义,以及英雄好汉们各具特色的惩恶扬善的桥段……深深地吸引了我。捧起书本,自己好像就已经置身于小说所描写的世界……闭上眼,胸中早已热血沸腾,自己仿佛也成了一百单八将中的一员。

一个星期天的午后,我又沉浸在我的“水浒梦”中。突然,楼下两个孩子稚嫩的叫骂声搅碎了我的幻想。往楼下看,见两个男孩正为游戏的事争吵。不知为何,我心中顿时燃起了一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火焰,便匆匆跑下楼,赶到两个小孩的跟前。

两个男孩显然都不是君子,“动口”无济于事便立刻转为“动手”——两人扭打在草地上。强壮些的男孩瞅准一个机会便将弱小的那位一下子按倒在地,小拳头就要砸下。我看不下去了,脑海中浮现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情节,便大喝一声:“住手!”揪住那大些的男孩衣领便打,却忘了他也是个孩子。两拳下去,那个男孩眼里的怒气变成了恐惧,恐惧又很快凝成了泪珠夺眶而出。而我的那位“救助对象”,面对“恩人”也是一脸的惊恐,转过身去撒腿就跑。这样的情景,让我很是尴尬,扶弱济困的快感渐渐烟消云散。

第二天,我又见到了那两个小孩。两人蹲在一起玩儿,笑得很开心。扭头看见了我,似乎记起了昨天的事情,两人飞也似的跑远了。我很有些讪讪。回到家,我和母亲谈起了这件事,母亲一指头戳在我的脑门上:“你自认是正义的化身惩恶扬善,实际是换了一种方式的以强凌弱。现在我们所处的不是《水浒传》所描写的那个时代,今天的社会真正有权力惩罚一个人的只有法律,而不是个人。你这种做法,是彻彻底底的错了。”

我走下楼,向两个正嘻嘻哈哈闹腾的小男孩诚恳地道了歉,并表明自己愿意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两个小男孩倒也不计前嫌,爽快地接受了。听着夕阳下他们清脆的笑声,我幡然有悟:拳头不是维护正义的法宝,沟通才是打开心扉的钥匙。

读好书,并且能够从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且能正确运用到自己日常的行动中,那书籍将会成为助力我们成长的最佳的营养品。书上有我们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有我们平时未曾领教的道理,有我们生活中没接触过的事情……这些,都会成为促进我们成长的添加剂。

【解读】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者谈话。”相信这些“高尚者”会告诉我们生活的常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提醒我们远离歪门邪道……进而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运用】

小时候,我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老人家几乎什么都顺着我——只要我不闹着要回到爸妈身边。我的游戏瘾,就是这时候落下的。手机上那些小游戏我可是玩得非常溜。

到了入学年龄,我回到城里读书。放学回家做完作业,我都会“劳逸结合”,与游戏亲密接触。可随着学业越来越繁重,需要投入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这就与我的“劳逸结合”发生了冲突,以致出现因玩游戏耽误了做作业的事。为此,我受到爸妈的训斥,而我却觉得并无大错。

后来我在《雷锋日记》上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我咀嚼着这简短的文字,顿时如醍醐灌顶。我一直对自己充满信心和期待,难道还会被这小小的游戏掌控?我关上手机,交给了爸妈。“二老”大为惊讶:“丫头怎么了?不玩手机啦?这么大决心?”

“中考前不再碰手机了。等我考好了,你们奖励我一部最好的手机!从今天起我要学会主宰自己!”我言之凿凿,落地有声。爸妈面面相觑,旋即开心地笑了。

生活中,如果偶爾改变一下生活习惯,往往能使我们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和体悟原先被我们忽略了的生活本质。就好像假日里的农村生活让我们体会到了稼穑之难,运动队里的专业训练让我们了解了体育明星风光背后的艰辛……多一点生活体验,也能促使我们成长。

【解读】

多一点生活阅历,也是促使人们成长的有效途径。“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多观察、体悟他人的生活,会使我们看清生活的本质,心智更趋成熟。

【运用】

初一下学期的一个细雨蒙蒙的夜晚,出于对一只莽撞的猫的礼让,骑车回家的我摔折了左手手腕。于是,在胳臂上的那根绷带的牵绊下,伴随我的时光一下子变得慢了下来。

虽然只是左臂吊上了绷带,但走路时的平衡总是难以把握。写字的姿势也变得笨拙,早晨穿衣服的工作又回到了妈妈的手中——就像是时光齿轮倒转,我又回到了以前牙牙学语时的日子。一切简单的动作与过程都变得很慢,慢得有条不紊,慢得平心静气,平静之中一切事情突然显得那么纹理清晰。

我闲了下来,父母却加倍地忙了——早晨为我穿衣刷牙洗脸做饭,之后送我上学,路上再三再四叮嘱平时少动,记得吃药。中午我还没有到家,他们已经一遍一遍揭开锅盖,看看骨头汤熬到了几成。他们忙里忙外,我却只能坐在桌前观望,等着他们擦干汗水,端出一盘盘喷香可口的菜肴。初中以来,我和父母相处的时候一直是边角时间,从未如此悠然、精致地让我能够细细端详他们脸上的皱纹,和眼眸里流淌的爱。

猜你喜欢

英子小女孩爸爸
爱掐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我和爸爸
钻石妙贼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巧计得绵羊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