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君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文化育人体系的路径探索

2023-09-13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昭君呼和浩特民族团结

乔 月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昭君文化是呼和浩特的地方特色文化,对其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呼和浩特地区的历史文化,厘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传统学界对昭君出塞的研究,多从文学角度予以解读、诠释,也有学者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赋予昭君出塞更多的政治寓意和文化内涵,总体上当前学界的研究集中于“历史昭君”“文学昭君”和“文化昭君”三个层次。本文从文化育人的角度出发,分析昭君文化中蕴含的独特而丰富的教育意义,探究如何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文化育人体系,发挥地方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实现文化育人目标。

一、昭君文化概述

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在我国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历来都是文人墨客吟咏赞叹的不朽素材。有关昭君出塞的文学体裁丰富多样,如诗歌、戏曲、小说等,其中一些优秀的篇章或经典剧作,如《明妃曲》《汉宫秋》等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有关昭君出塞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虽不及文人创作那般耀眼夺目,但也在人民大众中广为传播,流传久远。从昭君故里“昭君姑娘”的美丽传说,到昭君衣冢归处“昭君娘娘”的神话故事,无不体现着人民大众对昭君的喜爱和崇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董必武、翦伯赞等文化名人站在新的历史视角,咏赞了昭君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充分肯定了昭君出塞的政治和历史意义。近些年,学者们也深刻领会到昭君出塞对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伟大意义,因此“昭君被誉为‘民族友好使者’,昭君墓被誉为‘民族友好的纪念塔’,昭君品牌被誉为‘民族经典’”[1]。

呼和浩特市从1999 年起,开始举办旨在“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迄今为止,昭君文化节在呼和浩特已经成功举办了22 届,成为呼和浩特城市名片和特色文化之一。2000 年6 月,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研究会成立,提出了“昭君文化”这一概念[2]。2004 年,昭君文化研究会出版发行了《昭君文化丛书》,该丛书是研究昭君文化的系统性、理论性著作,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内蒙古大学教授、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研究会前会长马冀先生进一步明确了昭君文化的概念,即昭君文化是“以王昭君出塞和亲为核心,两千年来与此有关的一切文化现象”[3],并概述了昭君文化的精神实质和本质特征,即“以中国传统的‘和合理论’ 为哲学基础,中心内容是民族团结友好,是和亲政治成功的典范,促进了不同地区的交流”[4]。

二、昭君文化蕴含独特而深厚的教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强调文化的独特价值。昭君文化在呼和浩特地区具有广泛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集中表现,蕴含着独特而深厚的教育意义。

(一)昭君文化是地方特色文化,利于增强文化认同

2000 年《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首府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首府文化以草原文化为底蕴,以昭君文化为特色,以先进文化为方向”[5]。昭君文化是呼和浩特城市名片和品牌形象之一,政府每年举办昭君文化节,弘扬特色文化,充分利用昭君文化的品牌效应,促进地区民族团结和经济繁荣。

呼和浩特作为城市的历史虽然只有几百年,但是自有史料记载的“云中郡”起,呼和浩特就是中原汉文化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汇、碰撞、融合的前沿。呼和浩特不仅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还是久负盛名的“青冢”所在地。关于昭君归处的说法不一,在内蒙古和山西等地,昭君“疑冢”有十几处,其中影响最大的即呼和浩特南郊的“青冢”。诗人李白“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搓”的喟叹,杜甫“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千古绝唱,都说明“青冢”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昭君墓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君博物院建成于2017 年,是在原有昭君墓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科学规划,规模修葺而来。馆内建筑风格独特,内容丰富,设有和亲文化馆、匈奴文化馆和昭君出塞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呈现了昭君出塞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以及北方少数民族的兴起、发展和变迁,是呼和浩特地区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呼和浩特地区各族人民中广为传颂,昭君甚至被赋予一定的神话色彩,在昭君墓就供有“昭君娘娘”的神龛,民间祭祀、礼拜、祈福活动盛行,体现了当地各族人民对昭君的喜爱和敬仰,对昭君精神的颂扬,对昭君出塞的历史功绩的肯定和认可,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不懈追求和坚定维护,形成了对昭君文化的认同。而且昭君文化元素在呼和浩特无处不在,有以昭君命名的马路、酒店、民族商店,也有以昭君命名的住宅小区。昭君文化元素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已经融于呼和浩特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昭君文化是民族团结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当代的凝聚与升华

和谐、和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价值追求,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特质,贯穿于整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儒家的“礼之用,和为贵”,是国家政治和人际关系的准则和规范,和谐、和睦、和平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范式。昭君出塞是中国“和合”文化的集中体现。昭君和亲源于汉匈双方对和平安定的政治追求,体现了汉匈人民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景,是基于“和”的核心价值理念处理民族关系的典范。昭君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超俗的见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忠诚担当,“自请出塞”嫁给单于,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后又服从汉帝“从胡俗”的命令再嫁,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昭君出塞后,与匈奴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以个人魅力和不懈努力,取得了和亲的巨大成功,为汉匈带来了将近六十年的边疆和平,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客观上推动了汉匈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昭君出塞是历史上汉匈两个民族和亲历史的真实写照,是民族团结友好的美好示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族团结和爱好和平的集中体现。昭君的牺牲和奉献,是一种基于对国家的热爱,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而甘愿牺牲、无私奉献的担当意识,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昭君文化中蕴含的民族团结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弘扬昭君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民族团结,增进文化认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积极作用。

(三)昭君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同文化类型的相互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各民族通过战争或者和平交往等方式,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共同创造、繁荣和发展了中华文化。通常将古代中华文化分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两大类型,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进程中,这两种文化类型之间既有冲突,也有互补和融合。昭君文化是民族融合的典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两种不同文化类型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代表。

昭君一生经历了少女昭君、宫廷昭君、和亲昭君三大阶段[6]。昭君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成长于长江流域的香溪河畔,在山川秀美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在富有浪漫气息的荆楚文化的浸染下,昭君容貌秀美,善良纯真。后被选入汉宫,离开家乡,从此生活在富有黄河文化底蕴的长安汉宫,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这里培育了她的忠君思想和家国情怀。昭君和亲后,来到塞外的大漠草原,生儿育女,体悟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与匈奴人民和睦相处。在新修建的昭君博物院中,增加了来自昭君故乡湖北省兴山县援建的昭君故居,再现了少女昭君曾经在荆楚一带生活的场景,让人们在草原城市也可以感受到来自长江流域的文化元素。

昭君文化是以和亲为主题的汉匈民族融合的文化,是不同文化形态的联姻,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四)昭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以乌兰夫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解放、民族团结、民族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内蒙古自治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始终坚持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形成了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汇集了24 所高校。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地方高校尤其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引领地方文化建设,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昭君文化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优秀素材和典范,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象征。昭君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与当代社会先进文化相契合的。把昭君文化融入地区高校文化育人体系中,传承和弘扬昭君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历史,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把握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脉络和基本国情,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大学生对多民族国家统一、团结、稳定的认同,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同心力,维护地区和谐、稳定、持续发展。

三、昭君文化融入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文化育人体系的路径探索

昭君文化作为呼和浩特的地方特色文化,群众基础深厚,民众接受度高,政府积极弘扬,学术团体研究热情不减,但是,昭君文化在高校却缺少系统性地传承和建构。通过访谈呼和浩特地区高校大学生,显示部分大学生只知道昭君其人,不了解其事,部分大学生对昭君文化的本质、内涵、文化意蕴认知不到位。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中小学在昭君文化的传承方面存在一定缺失。通过检索中小学统编语文教材目录,发现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并未选用昭君题材的作品。对于昭君出塞这段历史的介绍,只体现在高一统编历史教材第一单元第四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的第二部分“民族关系”中,且篇幅较少。因此,有必要在高校文化教育体系中融入昭君文化教育。

教育部提出,文化育人的基本任务是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其内涵是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和塑造人,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呼和浩特地区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和边疆稳定,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将地方特色文化——昭君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体系,培养学生对地方优秀文化的认同,为民族地区事业发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一)学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文化育人意识,构建昭君文化育人体系

地方高校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作为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主体的高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昭君文化蕴含的丰富政治文化内涵和特殊育人功能,通过传承昭君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认识,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引导学生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地方高校可以将昭君文化有计划、分层次地纳入高校文化育人体系,从政策倾斜、资金支持、教师配备等方面予以制度和组织保障。高校党委宣传部,要统筹把握,组织协调,研讨制定昭君文化的文化育人方案,从思政课、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四个方面着力,配备专兼职教师负责落实推进,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师生广泛参与,推动昭君文化育人的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

(二)教师要落实主体责任,将昭君文化融入课程教学

作为高校教师,要落实文化育人的主体责任,积极探索,主动构思,充分挖掘课程内容和昭君文化的内在联系,有机契合,适当拓展,巧妙融入。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将昭君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精神联系起来,弘扬民族团结,使学生牢固团结意识,坚定维护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中,讲述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时可以自然融入昭君文化,让学生理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脉络,充分认识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

在文化通识课中国文化概论第五章“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强调昭君文化体现了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融,证明了优秀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昭君文学作为昭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昭君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时,让学生了解元杂剧《汉宫秋》取材于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但教师要注意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帮助学生辨析昭君出塞的历史事实和艺术再创作之间的关系,正确区分历史中的昭君和文学作品中的昭君,肯定昭君出塞的历史功绩,明确昭君文化内涵。

(三)将昭君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地方特色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育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地方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益补充,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加大昭君文化宣传力度,举办以昭君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开展昭君文化专题教育。

学校可以在校园宣传橱窗设置昭君文化专栏,定期展示有关昭君文化的作品,如昭君文学作品、昭君画作等;结合学校实际,举办昭君诗歌朗诵会、昭君舞台剧演出、昭君工艺品展览等活动;利用校园文化节,邀请昭君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开展昭君文化主题讲座,让学生看到、听到、感受到昭君文化,引导学生对和平和谐的追求。此外,要积极培育昭君文化社团,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讲好昭君故事,弘扬昭君文化。

(四)立足地区文化遗产,广泛开展“走进昭君博物院”的社会实践活动

昭君博物院是内蒙古地区展示昭君文化、匈奴文化的重要窗口,常设昭君出塞文化展、匈奴历史文化展和中国古代和亲文化展,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重要的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意义。

呼和浩特地区高校应充分利用昭君博物院这一昭君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到昭君博物院参观学习,走进昭君,了解昭君,感悟昭君。同时,积极鼓励大学生担当昭君博物院讲解员和志愿者,弘扬昭君文化,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为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结语

昭君文化是以昭君出塞和亲为核心,以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融合为基础,以“和”为内涵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和文化内涵,具有独特而深厚的文化育人意义。在民族地区高校育人体系中融入昭君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群体了解和认识昭君文化,增进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巩固民族团结,实现文化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昭君呼和浩特民族团结
呼和浩特之旅
民族团结之歌
昭君
昭君
工商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操作实例
呼和浩特
昭君别院
美丽的呼和浩特
长歌一曲昭君怨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