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四个结合”
2023-09-13黄正平
黄正平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德,是教师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风是教师行业或教师职业群体的风气和风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提出了新时代好教师的标准与要求,尤其强调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结合案例中的情景,从教育主体来看,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
一、坚持认知与践行相结合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教育根本问题的应然取向,是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关键所在。师德师风直接体现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职业形象,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开展有效教育活动的重要前提。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明确其目的和意义,形成正确的师德认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是个体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坚持传道者自己要先明道,教育者自己要先受教育。教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国家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精神,明确内容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规范教学行为,指导工作实践。情景中反映出来的师德问题,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委会成员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没有认真学习和领会,认识不到位,因而在工作中出现了偏差。顾凯老师主张,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学习师德榜样的事迹,从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教学名师、最美教师等真人真事中不断汲取向上的力量,以美的力量锤炼师德涵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班主任不仅要掌握新时代师德师风的有关要求,而且要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如在情景案例中,班主任对家委会的做法应当及时加以制止。2023 年1 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严禁以家长委员会名义违规收费”。因此,班主任既要提高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知,更要将其落实为行动,认真践行师德规范,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汪晓薇老师建议采取相应举措,如立规(划定红线、守住底线)、立信(以诚相待、增进信任)、立情(智慧工作、双向奔赴)、立身(多方支持、主动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生态。
二、坚持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由他律到自律是道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师德的形成和发展也不例外,首先需要经历他律道德时期,他律是师德形成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应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为重点,通过政策、法律、规章制度,规范约束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坚持底线要求与高位引领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不断激发教师的职业情感和内生动力。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 年修订)》,并定期通报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典型案例,我们应当引以为戒。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育,要重在日常,抓在经常。
由于他律是外界对人提出的要求和限制,只有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被迫为自觉。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由他律转变成自律,是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从必然到自由的过程,是一个对社会要求所持态度的转变和形成的过程,是个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重师首在师之自重。一切师德要求都是基于教师的道德人格,高尚的道德人格是靠严格的自律来实现的。自律是他律的升华,是个体成熟的表现。只有自律,才能使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主体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殷俊老师认为,高尚师德形成既需要制度约束,更需要教师加强自我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因此,我们在注重“他律”的同时,更要强调“自律”,倡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把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三、坚持师德与师能相结合
中小学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特殊之处在于教育的对象是充满个性的、发展中的未成年人,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知识学习充满渴望,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发展性;同时,他们思想单纯、心灵稚嫩,辨别能力较弱,是非观念模糊,易受不良思想误导。因此,教师高尚师德的引领作用显得尤其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给予学生价值观的正向引领;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道德濡化功能,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还应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相结合。教育不仅是一个严谨的知识接受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灵活性、创造性的艺术过程。没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教师就不会获得教育的成功。一位专业能力较强、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的教师,一个在教育改革中大显身手、硕果累累的教师,必然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并且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充实的、幸福的体验。因此,一个具有崇高师德的教师,必须潜心钻研教学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精益求精,以事其业。习近平总书记将“有扎实学识”作为“四有”好老师的一项重要内容,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
近年来,各地发生的师德事件中,除个别教师自身道德素质较低外,绝大多数事件的发生与当事教师专业能力不够密切相关。“师德”问题背后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师能”问题,师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和建班育人工作的专业能力。因此,新时代班主任既要加强师德修养,也要掌握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高尚、业务精良。
四、坚持“经师”与“人师”相结合
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治学之道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之道,坚持“经师”与“人师”相统一,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追求和精髓所在。
近代以来,“经师”指教授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教师,而“人师”则是指引领教育对象成长的教师。现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经指出,作为教师必须兼具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坚持“经师”与“人师”相统一,教师要努力成为业务精湛、知识广博的“经师”;又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师”。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和使命,心有戒律、心有底线、心有操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肖雅思老师认为,“人师”应眼中有“光”,赏识学生的长处;应胸中有“情”,打开家长的心扉;应心中有“爱”,书写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以此建设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胡有红老师认为,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做一个慧爱且有责任心的教师,能够坚守“育人为本,以德育德”的教育初心,在教书中育人,在立德中树人。
总之,新时代班主任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经师”与“人师”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