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要求及培养路径

2023-09-12杨杨

科教导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校企合作

摘要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其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校企合作办学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双师型”教师是促进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文章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办学的不同模式及其特点,探讨了校企合作背景下对“双师型”教师职业技能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培养“双师型”教师职业技能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教师职业能力;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5.029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通过共建教育教学平台,实现互惠共赢,为现代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1]。

“双师型”教师是当前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的是在校企协同育人的背景下进行创新研究和教学的教师队伍,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术领域的专家,又是实践领域的专业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认定标准存在诸多不一致的看法与理解[2],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2022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范围、认定程序和认定标准,解决了以往“双师型”教师认定存在的标准不统一、缺乏国家层面标准、认定结果有效度低等方面的问题[3]。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校企合作办学需要紧密对接新形势下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的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校企合作办学需要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形成过硬的职业素养、高超的职业技能水平,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

1校企合作模式及其特点

我国职业院校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构建了有效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共同推动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4],主要包括以下不同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1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模式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在校内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完成校企合作的实训项目以及实践授课。该模式中学校负责提供实训场地以及部分的设备和资源,企业提供生产实践中的新型实训设备、技术流程等。在该合作模式下,学生所学的实践操作技能与企业生产需要实现有效衔接,通过实训考核合格的学生能够直接上岗,实现教学与就业的对接与贯通。

1.2共建现代学徒制合作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双元主体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主要开展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企业为学生安排导师并与学生建立稳固的师徒关系,开展实践技能培训,学生在企业中开展类似真实工作的实践学习,获得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现代学徒制可为职业院校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学习消除技术性的障碍,促进企业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全面发展,满足学习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需要。建立和发展现代学徒制度,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双元主体育人形成良性互动,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1.3共建产学研合作模式

共建产学研合作模式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和企业在人才资源、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上的优势,促进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提升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产学研实践过程中一般存在项目纽带合作模式、建设平台合作模式、产业技术联盟合作模式三种主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项目纽带合作模式主要通过项目合作开发、项目委托、技术转让等方式进行;建设平台合作模式主要包括共建科研技术合作模式和职业院校企业合作模式;产业技术联盟合作模式包括契约型产业技术联盟、实体型产业技术联盟等。

1.4校地合作模式

校地合作模式是职业院校与当地科研机构、政府行业企业等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需要而开展的一种合作办学模式。职业院校通过提供科技人才和技术服务,与相关利益方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校地合作内容包括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技術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交流等方面。通过整合各方职业教育资源,探索学校与区域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科技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1.5校企联合办厂模式

校企联合办厂模式是一种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企业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模式。职业院校一般通过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与企业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校中厂”“厂中校”两种不同的合作模式。在“校中厂”模式中,职业院校通过出让土地、厂房、实训学生等方式提供场地和人员,企业则提供相应的生产设备、业务及技术流程等,校企双方对工厂实现共建共管,学生直接参与并体验企业真实生产过程。“厂中校”合作办学是将部分课程内容前置到企业工厂中去,让学生边实践边学习,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岗位上,实现工学交替,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校企联合办厂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一种创新方式,能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有效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

1.6校企订单合作模式

校企订单合作模式是指学校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而开展的一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企业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模式。学校通过调研企业需求,招生录取时与学生、企业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学习过程中实现专业实践与课程专业学习统一,学生毕业满足相应条件即可实现就业。校企双方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实训标准等,学校负责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企业负责学生的生产实习和专业实践。订单合作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实现企业定向人才需求,解决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

2校企合作对“双师型”教师职业技能的需求

2.1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

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是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素质过硬,要求“双师型”教师深刻理解职业教育定位,弄清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双师型”教师政治素质过硬是高素质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因此,新时代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坚定理想信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高尚的师德师风要求“双师型”教师具有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自觉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2.2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

“双师型”教师要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理论与方法、职业道德修养等。面对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新需求,“双师型”教师还要具备更加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一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价值;“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贯彻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特质差异,开展差异化教学。二是具备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能够深刻总结教学经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三是具备信息化教学与融合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选择,大量的线上课程平台及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创造性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未来“双师型”教师需要掌握的教学技术与手段。四是具备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能力,要求“双师型”教师具备良好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能力、组织培训能力以及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差异化教学的能力。

2.3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能力

职业技能课程是职业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要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的学做融通。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快速迭代要求職业教育教学内容同步更新。新形势下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具备重构专业群课程内容体系、更新升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能力,“双师型”教师要深入企业开展实践,与校企合作方开展深入交流,紧密关注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将企业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课堂实践教学,对原有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二是具备开发新课程资源的能力,针对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开发设计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建设课程资源,服务学生专业学习需要。三是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具备开展前沿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深度合作以及技术革新的能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2.4专业基础理论和业务水平精湛

“双师型”教师应该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拥有高超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或精湛的应用技能水平,能够及时将企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双师型”教师要能深入企业,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工作过程或技术流程,在实习实训教学、设备改造、技术革新、成果转化等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在新形势下,面对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还应该拥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未来职业新人。

2.5开展研究创新,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研究创新和社会服务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标志。“双师型”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研究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成果转化与提炼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要求围绕企业生产实践中碰到的专业技术难题开展流程技术创新、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等技术创新服务;项目开发能力是指围绕校企合作目标与内容,开展实践生产和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和促进生产探索;成果转化与提炼能力是指围绕校企合作过程中产生的研究成果等进行总结凝练和成果转化,服务企业生产与发展以及实践教学等。“双师型”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是指教师将研究创新成果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与咨询、培训服务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研究创新和社会服务输出,“双师型”教师获得职业技能价值体现,有效促进“双师型”教师研究创新、企业生产和教学形成良性互动,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2.6职业技能评价与鉴定的能力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革命促使各行业面临数字化、智能化等变化与挑战。为此,“双师型”教师要深入了解本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帮助学生了解所学技能在当前和未来工作市场上的需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职业发展变化,同时反哺教学、更新教学内容。职业技能评价与鉴定的能力也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双师型”教师需要了解职业技能评价、鉴定的方法和标准,判断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是否达到企业生产需求,以便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教师还应该能够为学生提供与所学技能相关的证书或资格认证的建议和指导[5],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3“双师型”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路径

3.1完善政策制度建设,保障“双师型”教师权益

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及职业院校制订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与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设,保障“双师型”教师权益,是未来“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良性发展的保障。一是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供持续的教学培训和发展机会,促进“双师型”教师职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健全激励机制,让“双师型”教师在荣誉表彰、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获得激励;三是健全经费保障制度,让“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改革、研究创新、实践平台等方面有足够经费保障。

3.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铸牢立德树人意识

“双师型”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方针和精神,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一是通过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等方式让“双师型”教师学习有关职业教育最新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等,从而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二是发挥校企合作中的党建引领作用,共同开创校企合作党建联建创新发展的新局面,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政治素质提升;三是注重课程思政教育,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爱国情怀、工匠精神等。

3.3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学以致用、终身学习、持续创新和创造力,最终实现学生个人自身全面发展,通过自身高超的技术技能水平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双师型”教师应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在信息化技能掌握、教学工具应用、教学思维模式培养等方面加强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一是加强信息化技能培训,包括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网络应用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教学软件操作技能等;二是建立信息化教学思维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过程中,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效果;三是熟练运用信息化教育教学工具与手段,结合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四是推进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共建开放共享,包括协同校企双方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库、更新现有实践教学内容、工艺、流程等,扩大校企合作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和影響力。

3.4关注行业发展动态,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

准确把握行业未来发展动态及社会对职业技能的具体需求是“双师型”教师应密切关注的内容。“双师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与实践水平。一是关注行业资讯,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二是广泛参加行业培训及行业联盟交流,通过培训班、研讨会、会议等方式学习最新的行业动态、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与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建立联系,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三是深入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提高自身实践操作技能水平,掌握企业生产最新工艺、技术和流程等,促进校企合作,推动学校的创新和发展。

3.5开展科研创新,服务校企深度融合

通过开展科研创新解决企业生产中的科研问题,服务校企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价值和职业价值的重要体现。“双师型”教师通过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等方式,为学校和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能够推动学校的创新和发展。一是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开展科学研究、自主学习等方式全面提升自身理论学术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校企合作;二是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转化为科研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与实际生产实践中;三是深度参与校企合作,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行业现状,为学校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更新,同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结合理论深入思考问题,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教联合项目“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2020JJ7048);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科研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专业职业教育产教研融合模式研究”(22NYT01);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我校高水平专业群产教融合模式研究”(22YJG16)。

参考文献

[1]陈昌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在2018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摘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3):5-6.

[2]杨蕾,许玲.加快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9-16(004).

[3]佛朝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实施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5):24-28.

[4]张建军.我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现形式[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2,20(3):1-4.

[5]杨杨,黄金梓,刘羽平.1+X证书制度视域下的“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研究[J].中文信息,2021(1):97-98.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校企合作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