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对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3-09-12李变晓杨海静罗磊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动静脉压差呼吸衰竭

李变晓 杨海静 罗磊

(洛阳伊洛医院重症监护室,河南 洛阳 471000)

肺炎主要指致病菌引起肺部感染导致肺实质性炎症,其病情严重程度关键在于患者肺内及全身炎性反应的严重性。肺炎发展至重症后,往往会出现严重急性呼吸衰竭症状,需及时予以通气支持治疗,也有部分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或休克、低血压等循环衰竭症状,对此临床多采取对症治疗[1]。但也存在部分肺组织炎症恶化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或原有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的肺炎患者,在对症治疗后仍间接或直接死于肺炎。既往研究指出,在全部重症肺炎患者中,并发呼吸衰竭症状患者可占30%~70%,且该类患者多存在较高病亡率[2]。为改善这一状况,尽早准确预测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十分必要。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是重症肺炎患者容量复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这一指标高水平表达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代表所有肺炎患者均存在组织器官血容量低灌注,为此临床提出采用可准确诊断机体无氧代谢情况的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来评估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3]。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总结该指标在预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7 月至2022 年7 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7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生化指标测定操作均耐受且配合度良好;均有呼吸困难表现,需进行呼吸支持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肺部疾病者;近期有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类药物使用史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或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所有患者根据疾病类型不同进行分组,分为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组(n=62)、单纯重症肺炎组(n=60)、单纯呼吸衰竭组(n=48)。其中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组男36例,女26 例;年龄52~72 岁,平均60.98±4.36 岁;病程1~7 d,平均4.37±1.26d。单纯重症肺炎组男34 例,女26 例;年龄51~69 岁,平均61.05±4.14岁;病程1~8d,平均4.42±1.33 d。单纯呼吸衰竭组男27 例,女21 例;年龄51~71 岁,平均61.06±4.19 岁;病程1~7 d,平均4.40±1.28 d。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干预,干预期间相关机械通气参数调整以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为参考。初始参数设置如下:12~16 次·min-1呼吸频率、40%~60%吸入氧浓度、6~8 mL·kg-1潮气量。测定三组患者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及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组患者根据预后不同,进一步分为死亡组(n=18)和存活组(n=44),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及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并分析其预测效能。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气分析指标

入院后,采用康立BG-800 型血气分析仪(粤械注准:20162220822)测定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采用迈瑞iMEC12 型病人监护仪(国械注准:20163071139)检测患者中心静脉压、收缩舒张压、心率。采集患者静脉血2 mL,肝素抗凝,3000 rpm 离心10min 后分离血浆,采用德国EKF宜得孚Biosen C_line clinic 型葡萄糖乳酸分析仪(国械注进:20162220044)检测患者血浆乳酸水平,并计算其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及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计算公式如下: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中心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1.34×动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0.003×动脉血氧分压-1.34×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0.003×中心静脉血氧分压]。

1.3.2 预后评估效能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根据ROC 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判断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对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间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及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比较

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组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及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均明显高于单纯重症肺炎组、单纯呼吸衰竭组(P<0.05),且单纯重症肺炎组明显高于单纯呼吸衰竭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各指标水平比较(±SD)

表1 三组各指标水平比较(±SD)

注:与单纯重症肺炎组比较,*P<0.05;与单纯呼吸衰竭组比较,#P<0.05。

?

2.2 死亡、存活两组间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及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比较

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组患者中,死亡18 例,存活 44 例;死亡组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8.25±1.59 mmHg,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2.45±0.58,存活组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6.06±0.94 mmHg,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1.62±0.34。死亡组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

2.3 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

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预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6.855 mmHg,AUC为0.879,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88.6%,约登指数为0.664,95%CⅠ为0.775~0.982(P<0.001);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预测的最佳截断值为2.02,AUC 为0.888,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90.9%,约登指数为0.687,95%CⅠ为0.788~0.988(P<0.001),见图1。

图1 不同指标预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ROC 曲线

3 讨论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多存在循环血流量减少以致组织器官灌注量不足而遭受损害,可导致外周组织器官产生二氧化碳增加但对其清除能力却不足进而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常升高,且相较于动脉血气指标改变,中心静脉血气中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更早,作为组织供氧与氧需间的衡量监测指标,可准确反映机体血液循环情况及组织灌注状态[4]。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组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及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显著高于另外两组,提示重症肺炎患者较单纯呼吸衰竭患者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及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高,说明重症肺炎患者肺内二氧化碳弥散度较高,肺组织学氧供不足。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可评估人体组织灌注状态,以此为依据,可对液体复苏患者预后进行有效预判。在重症肺炎患者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水平改变早期予以有效监测,可尽早关注到组织灌注情况及器官功能状态,这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如判断容量治疗患者复苏是否充分,这对病情及时改善十分有利,有助于减少临床病亡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组62例患者的死亡率为29.03%,存活率为70.97%;且死亡组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及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较存活组均明显更高,提示该指标在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均存在较高水平,其表达水平变化监测可准确反映患者机体无氧代谢情况,进而有效预测其预后。这一指标在反映机体无氧代谢情况时,具有氧供依赖反映准确性高、反映无氧代谢及时、直接反应代谢

猜你喜欢

动静脉压差呼吸衰竭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在线处理脱丁烷塔压差高
二维气体动力学中压差方程的特征分解和简单波
基于改进经济压差算法的主站AVC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