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体位活动预防妊高症产妇产后DVT 的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及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2023-09-12倪田田李婉珂林莹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体位下肢血流

倪田田 李婉珂 林莹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河南 洛阳 471000)

妊高症,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发血压升高的一类疾病,该疾病常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尤其是剖宫产后,产妇活动量明显减少,易发生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ⅤT),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若不及时干预极易导致病情加重,下肢功能障碍,严重时可使栓子脱落至肺内,形成肺栓塞,威胁产妇生命安全[1]。临床上可采用产后康复按摩的方式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降低DⅤT 发生。但单一的干预措施效果欠佳,可寻求更加有效、科学的干预方式[2]。早期体位活动可在早期垫高足部,加快下肢血液循环,同时利用主被动训练,收缩下肢肌肉,充分发挥肌肉泵作用,挤压深静脉[3],对预防妊高症产妇产后DⅤT 可能效果较好。基于此,我院进行早期体位活动预防妊高症产妇产后DⅤT 的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及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获得产妇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期间我科收治的81 例妊高症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按摩组(n=40)和体位组(n=41)。按摩组年龄25~38 岁,平均年龄29.61±4.56 岁;体重55~80 kg,平均69.15±4.36 kg;孕周37~42 w,平均38.51±1.27 w;初产妇25 例,经产妇15 例。体位组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29.88±4.19 岁;体重55~80 kg,平均69.28±4.55 kg;孕周37~42 w,平均38.83±1.51 w;初产妇22 例,经产妇19 例。两组产妇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妊高症诊断标准[4];入院时并未发现DⅤT 征象;均接受剖宫产手术;可正常沟通交流。排除标准:肢体活动受限者;合并心、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功能损伤者;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血液性疾病者;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由同一组医生进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均施以心电监护、吸氧、按摩子宫促进宫缩、观察阴道出血量、母乳喂养、产后排便、产后饮食宣教、心理指导等常规护理。

按摩组患者接受产后康复按摩。术后2 h 指导产妇主要照顾者为产妇进行按摩及翻身训练,每2~4 h 翻身一次,自下而上成环形按摩产妇下肢腓肠肌,同时挤压或轻捏小腿肌肉,双下肢交替进行,10~15 min·次-1,时间间隔为1~2 h。

体位组患者在按摩组的基础上增加早期体位活动干预,具体内容为:(1)早期体位干预:产妇术后返回病房后,将产妇头偏向一侧,足后跟垫软枕,悬空小腿,直至产妇麻醉药物药效消失。(2)早期活动干预:术后2 h,行被动肢体训练,协助产妇进行下肢弯曲伸张活动,10~15 min·次-1,时间间隔为1 h;术后3~4 h,若产妇麻醉药物药效消失,可行下肢主动运动,如踝泵运动、双足内收、外展运动、双下肢交替屈伸、上抬等运动,每个动作持续进行10~15 次,每次运动间隔2 h,持续至出院;术后6 h,鼓励产妇自助进行床上翻身,每2~4 h 翻身1 次;术后24 h,协助产妇下床活动,步行10 min,3 次·d-1,并拔除尿管,自行排便;之后每天按产妇耐受程度增加步行时间和频次。

两组产妇均干预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3.1 下肢肿胀疼痛程度

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肢体肿胀分级评估两组下肢肿胀的程度,可分为0~3 级,赋以0~3 分,分值越高,肿胀程度越明显[5];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ⅤAS)评估两组下肢疼痛情况,分值范围为0~10 分,得分越高,疼痛越剧烈[6]。

1.3.2 凝血功能

干预前及干预后,抽取产妇肘部静脉血3mL,采用凝血常规分析仪(海力孚,型号HF6000-4)检测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 APTT) 、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Ⅰ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

1.3.3 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

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仪检测两组下肢股静脉内血流平均速度和峰速度。

1.3.4 DVT 发生情况

干预后,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仪(迈瑞医疗,型号:DC-35Pro)检测两组发生DⅤT 情况,并统计DⅤT 发生率,DⅤT 发生率=(DⅤT 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肿胀疼痛对比

干预前,两组下肢肿胀程度、ⅤAS 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下肢肿胀程度、ⅤAS 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体位组低于按摩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肿胀疼痛对比(±SD)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按摩组比较,#P<0.05。

?

2.2 两组凝血功能对比

干预前,两组PT、APTT、FⅠB、D-D 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PT、APTT 均明显延长,且体位组明显长于按摩组(P<0.05);两组FⅠB、D-D 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体位组明显低于按摩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对比(±SD)

表2 两组凝血功能对比(±SD)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按摩组比较,#P<0.05。

?

2.3 两组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对比

干预前,两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均明显增快,且体位组明显快于按摩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对比(±SD)

表3 两组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对比(±SD)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按摩组比较,#P<0.05。

?

2.4 两组DⅤT 发生情况对比

干预后,体位组发生DⅤT 的例数为2 例(2/41,4.88%);按摩组发生DⅤT 的例数9 例(9/40,22.50%)。体位组明显低于按摩组(χ²=5.347,P=0.021)。

3 讨论

妊高症产妇多选择剖宫产作为首选的分娩方式,但剖宫产术后此类产妇极易发生DⅤT,影响产妇健康[7]。该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有血流阻滞、血液高凝和血管内皮损伤[8]。产后康复按摩是目前预防DⅤT 采取的主要手段,可通过按摩挤压下肢肌肉,增加血液回流,缓解下肢肿胀,促进产后康复。但有研究指出,产后康复按摩在预防产后DⅤT 发生中效果有限,需辅以其他的干预措施增强干预效果[9]。早期体位活动干预联合术后体位管理及下肢功能训练,可有效增强肌肉收缩功能,挤压下肢深静脉,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与产后康复按摩联合应用可能效果更好。

在本研究中,体位组下肢肿胀程度、ⅤAS 评分低于按摩组;体位组PT、APTT 长于按摩组,体位组FⅠB、D-D 水平低于按摩组;体位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快于按摩组,说明早期体位活动应用于妊高症产妇有助于减轻下肢肿胀和疼痛,改善凝血功能和下肢血流动力学。由于妊高症产妇出现下肢肿胀、血栓的原因有:①机体血浆FⅠB 水平升高,凝血因子增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产妇发生DⅤT;②妊高症产妇妊娠期由于子宫扩张,压迫盆腔静脉,引起下肢回流异常,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导致静脉压异常升高,血管内皮损伤,显露出较多的胶原纤维,激活凝血机制,增加血栓风险;③麻醉药物会异常松弛产妇下肢肌肉,减弱肌肉泵功能,影响血流速度,也会导致血栓形成;剖宫产术后产妇需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全身血液回流减慢,下肢静脉血流阻滞,出现血栓[10]。

而本研究中进行产后康复按摩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和微静脉扩张,加快下肢血液循环,改善下肢麻痹状态,加快麻醉药物吸收。产后使用软枕垫高产妇足后跟,悬空小腿,可通过改变体位,利用重力作用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减轻下肢肿胀,缓解疼痛。

另外,早期运动干预中踝泵运动可通过肌肉收缩,加强肌肉泵功能,挤压深静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恢复内环境,改善下肢血液高凝,加快血液循环。早期运动和下床活动可促进肌肉等长等张收缩,加快下肢血流,缓解下肢肿胀和疼痛,可有效预防DⅤT 的发生。

在本研究中,体位组DⅤT 发生率低于按摩组,说明早期体位活动应用于妊高症产妇有助于降低DⅤT 发生率。可能的原因是早期体位活动可从多方面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血液淤滞,减轻血液高凝状态,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减少妊高症产妇剖宫产后DⅤT 形成。

尤应娥等人通过对76 例产褥期产妇行产后体位干预联合康复按摩进行研究发现,体位干预联合康复按摩可改善凝血功能,加快下肢血流,降低DⅤT 发生率;杨红等人将86 例妊高症产妇随机分为体位组和按摩组,按摩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体位组增加早期体位干预,得出体位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按摩组,以上研究均可证实早期体位活动应用于妊高症产妇具有预防DⅤT 发生率的作用,临床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早期体位活动应用于妊高症产妇有助于减轻下肢肿胀和疼痛,改善凝血功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DⅤT 发生率。

猜你喜欢

体位下肢血流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