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护理硕士研究生跨校课程建设的SWOT 分析
2023-09-12张索飞罗羽
张索飞,罗羽
(陆军军医大学a.护理学院护理管理学教研室;b.护理学院,重庆 400038)
数字化、信息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2022 年,中国全面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教育成为目前的重要趋势所在[1]。为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探索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教育部启动了虚拟教研室建设工作。教研室是开展教学的基本单元[2],虚拟教研室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中应运而生。虚拟教研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科领域涉及的资源进行整合,成员可以跨域的教研工作者,共同商讨、承担教学、科研活动的新型教学单元[3-4]。国家第一批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形成一批先进的经验与做法。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和SWOT 分析法对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护理研究生跨校课程模式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结构化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护理研究生跨校课程模式的策略,为其具体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护理研究生跨校课程模式的SWOT 分析
1.1 优势(strengths)
1.1.1 共享优质教学平台,盘活优秀教学资源 在全球公开化、共享化的背景下,全国护理专业建成了一批优秀的线上、线下以及混合式课程,并依托各大教育平台进行公开化的共享,为院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获取优秀教学资源的途径。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制定了“慕课西行”计划,解决了资源共享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师资、硬件、地域空间等问题[5],除了提供线上教学资源外,部分院校还异地同步开展融合式教学,让西部院校同专业的学员与国内顶流大学的学生们同上一门课,共享教学资源,同步互动[6]。智慧教育将融合物理、社会和数字三维空间,创新教学场景,培育跨年级、跨班级、跨学科、跨空间的学习共同体[7]。在一流课程、精课、优质课逐渐向研究生课程逐渐铺开的情况下,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护理研究生跨校课程的共享与建设无疑解决了护理研究生建设与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1.2 组建优秀教学团队,强化师资教学力量 跨校性课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整合课程资源,使学生体验多元化的师资风格和广阔的教学资源; 还可以整合优秀的师资团队,强化师资教学力量[8]。早在2012 年,姜安丽团队就开始尝试开展区域性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课程资源共享体系,验证了区域内课程建设与共享的可行性,并由几所院校课程责任教授作为负责人,组建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9],优势互补组建教学团队是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校际合作的形式之一,与优势课程所在教研室或者院校合作,以线上或区域内线下的方式共享可行,能够解决部分相对弱势教研室在研究生核心课程师资力量欠缺、方向课程负责人授课经验缺如等问题。除了优势互补之外,强强联手也是一种可取的方式,优势互补旨在拓宽教育的覆盖面,而强强联手旨在深挖教学相关内容,发挥教学团队合作叠加的溢出效应[10]。
1.1.3 学科院校融合发展,搭建敏捷教学体系 基于虚拟教研室的跨校合作,面向不同专业、学科、院校的教师群体,以协同的形式开展教学实践,形成了全球化、共享化的教育共同体,向着趋同的教学目标向前迈进。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提出了面向未来10~15 年的“敏捷教学体系”[11],“敏捷教学”是应对数字教育背景下多元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个性化的新要求,通过理论、技术、实践教学的交互与重构,充分利用跨校跨界教育资源,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提成的多轮迭代,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一种教学形态[12]。基于虚拟教研室的跨校课程合作与敏捷教育体系的主旨趋同,强调教学中的多元性、灵活性、迭代性、协同性等,这是学科院校在合作过程中催生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正是由于以上特性,合作院校不仅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合理调整教学实施方案,同时也需要完善教学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包括学分互认、弹性学分、弹性学制等[2]。基于虚拟教研室的跨校课程合作,其重要功能就是要形成多区域多校协同教学环境,共建新模式、新平台、优化知识体系,共议新管理方法、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进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协同教学模式,极大地推动教育数字化改革,共建共享共发展,积累成果提升能力。
1.1.4 把握成人学习特点,按需提供教学资源 根据成人学习理论,成人学习本质上是自我指导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即在学习需求、目标和资源的获取等方面,学生个体能够发挥主体性[13]。研究生人群作为成人学习的代表,较本科生而言,应具有更强的内在学习动机、更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更清晰的学习目标,是适宜开展线上教学的最佳人群,为基于虚拟教研室的跨校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实施基础。为了避免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可在研究生入学时积极引导,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有的放矢开展教学[14-15]。
1.2 劣势(weaknesses)
1.2.1 线上合作,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基于虚拟教研室的跨校课程合作,应坚持守正创新的模式。在前期疫情背景下各大高校的线上教学来看,有研究指出线上教学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包括教师缺乏在线素养、学生缺乏在线学习能力、教学管理有待创新等问题[16],也存在有在线教学存在互动效果不佳、学习专注性不够、学习效率低等问题[17-18]。另学者研究发现学生对学习体验及课堂体验的评价较低,但感知的学业负荷相对较高[18],说明盲从的开展线上教学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荷,同时还可能降低学生的获益感和课程的体验感。虚拟教研室的运行多以线上的方式进行,可能存在线上教学的共性问题。同时在线上开展合作,各学科特点、院校授课风格与标准不一致,可能存在影响教学效果的情况[19]。因此,基于虚拟教研室开展跨校课程建设的教学效果是亟需考虑的问题,建课方不仅需要设计合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通过在线课程开展教学的接纳程度及学习需求,有导向的、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这是基于虚拟教研室开展跨校课程合作的劣势之一。
1.2.2 虚拟组建,难以控制对外部学术的开放与接纳程度 在虚拟教研室理念指导下组建的教学团队,特别是在设计多学科、多部门、多院校的合作过程中,需要通力合作实现同样的教学目标,各个组员或团队需要具备足够的开放共享精神,同时需要足够开放接纳外部的学术信息。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难以把握对外部合作部门的教学信息开放程度以及对于外部学术信息的接纳程度,各合作部门有各自的优势所在,具有各自的学术认同感[20],对于合作过程中内容的取舍、合作的程度与形式都是难以把控的,这也是虚拟组建合作团队的劣势之一。
1.3 机会(opportunities)
1.3.1 教育数字化战略提供平台与机会 目前,在数字教育战略的号召下,全球都在积极行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构建新的“社会契约”,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带来的教育红利,更好地彰显教育作为全球公共利益的属性。不少国家应时而动,纷纷出台数字化发展战略,其中欧盟也出台了响应教育数字化的《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Digital Education Action Plan(2021-2027))[21],将“发展高绩效的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和“提高数字化转型的数字技能和能力”作为两个战略行动重点[22]。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是适应新时代以教育信息、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解决教育发展、教育资源分布与利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路径[23]。自2022 年中国开始全面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来,多措并举,构建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助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创业,极大推动了教育资源数字化与教育资源公平化,为基于虚拟教研室的跨校课程共建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与路径。
1.3.2 全国护理教育区域性联盟为跨校合作提供契机 我国护理学科在全国护理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带领下,以中华护理学会为核心辐射到各省市的护理学会,再以各省市高校的护理专业为硬实力支撑,早已形成了合作、联盟性质的组织形式。早在2018 年国内高等院校护理专业为了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升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组建了由政府、行业、学校、机构为一体的护理专业教育联盟,形成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共商、共管、共育的大型合作平台[24]。目前,我国已形成全国护理教育联、华夏高等教育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护理教育联盟[25]等全国性、地域性的护理教育联盟,合作共享的大环境为基于虚拟教研室理念下的跨校课程共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能够充分实现共建共享,加快为社会输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高素质人才。
1.4 威胁(Threats)
1.4.1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与教学改革缓步推进之间的矛盾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几年前慕课、微课建设至今以来,各类课程已经进入到建设饱和阶段,教育部进一步进行优质教学资源的遴选与打造,“金课”、“精课”、“一流课”相继出炉,为优质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与借鉴。同时一些新的信息化教学名词相继出现,如虚拟教研室、知识图谱[26]、迅捷教学体系等。尽管各大院校有强大的教学团队,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并不能寄希望于朝夕之间,在严格的人才培养出口的要求之下,教学改革的步伐更不能跨大步。因此,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数字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有着较大的威胁。
1.4.2 教学资源公开化与教育信息化伦理之间的矛盾 进入数字教育时代,各种教育平台、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教育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不免面临着隐私泄露、知识产权受到侵犯、信息污染等问题[27-28]。虚拟教研室开创性的出现,试图建立一个公开化、共享化、共建式的教学组织,但目前尚缺乏相应的行业及相关部门的监管,如何在一定范围内共享的同时,能够较好的保护教育方的知识产权[29],避免成为各软件、平台牟利的手段,是在短期范围内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威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护理硕士研究生跨校课程运行模式的SWOT 矩阵分析
将SWOT 分析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按照矩阵排列,发挥已有优势,把握机会,克服劣势,化解威胁因素,系统分析得出基于虚拟教研室的跨校课程建设矩阵策略表(见表1)。
表1 基于虚拟教研室的跨校课程建设的SWOT 分析矩阵策略图
2.1 SO 增强型策略 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护理研究生跨校课程的建设,需立足于护理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需求,抓住教育数字化战略机遇,借鉴第一批虚拟教研室建设先进的经验与做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进行研究生跨校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各合作学科、院校的优势进行统筹规划,形成教学效果的叠加、方法、溢出效应,为共同达到一直的教学目标努力。
2.2 ST 多元化策略 在虚拟教研室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数字教育大环境带来的机会,化解现存的威胁,首先需要利用好院校融合平台、团队及现有优秀的教学资源,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虚拟教研室建设。同时,面临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需尽快建立数字教学行业及相关部门的监管机制,明确教育信息伦理的相关要求,在数字教育背景下保护教育方的知识产权,避免平台的牟利、泄密行为。
2.3 WO 扭转型策略 在优势集中的情况下,面对可能存在的劣势,包括线上合作,缺少及时交流与反馈以及虚拟组建,难以控制对外部学术的开放与接纳程度的问题,要提升教师的数字教学素养以及学生的数字学习素养[30-31],首先要得到思想层面的认可,才能建立信念,指导行动。因此需加强国家的“数字教育战略”、“虚拟教研室建设” 等政策文件的解读,说明该举措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与合作单位一起达成共识。
2.4 WT 防御型策略 在虚拟教研室建设的过程中,劣势与威胁并存是虚拟教研室建设过程中最需要提前寻求解决方案的情况,首先对于劣势,应尽量的弱化、克服,如通过加强沟通,梳理合作路径,加强对学生偏好的教学环境、内容、方法手段、学习需求等方面的调研,保证教学有的放矢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应该努力回避威胁,建设过程中尽量避免盲从追赶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同时,在面临复杂的互联网环境,尽量避免在虚拟教研室共享平台上分享核心方案或大纲,协同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主动养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 结论
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护理研究生跨校课程建设是在数字教育战略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跨学科、跨校、跨区域的教学合作形式,在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上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用虚拟的教学单位进行教学管理和运行,改变了传统的校园内以实体教研室开展教学的方式,是实现我国数字教育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护理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其学习自主性更强、学习目标更明确,寻求多元化学习资源的能力更强,因此,高等护理教育工作者需积极响应国家数字教育战略部署,瞄准护理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结合SWOT 分析矩阵策略,有目标、有目的推进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护理研究生跨校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