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学习的解构与整合中探究教学的进阶性
2023-09-12陈敏宇
陈敏宇
【摘 要】语文学习非常注重整体性。新课标指出,要设计连贯的语文教学活动。统编教材科学地设计了不同主题的单元,单元中设计了口语交际、习作练习、语文园地以及快乐读书吧等学习资源。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些资源,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设计好教学进阶阶段,实现学生学习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大循环,链接课本中丰富的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单元整体 课堂教学 分解学习 进阶性
一、单元要素明晰,引导自学进步
教师要开启一个新单元语文学习时,首先要非常清楚地了解新单元里有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的覆盖范围较广,明确语文要素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基础。当学生翻开书页,目之所及,能引起思考的都可以称之为“语文要素”。课后习题、知识拓展等都是可见的语文要素,理解文章大意、厘清发展脉络都是隐含在课文中的语文要素。可见的要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可见的要素需要教师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打开学生思维的宽度,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之上,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
比如,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单元要素非常清晰,就是动物童话,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动物;每篇课文的主角都是动物,在单元后字词句运用中又可以看出是学习用偏旁分析字义和比喻句用法,每篇课文后的生字词和课后题,都可以看出编者的用意,这就是学生可以自学的语文要素。具体到分析每一篇文章的结构,带领学生深入认识动物,学习相关的道理,这又是需要教师更进一步的引导与学习。之后的小习作,是让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技法和从文章中体会到的情感结合到一起,这是更进一步的应用。如此,在语文要素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实现了多次的进阶和跨越。
二、教学活动多样,学习渐深有序
在明确语文要素有哪些之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分解学习任务,并结合多种要素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
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为习作单元,并以“观察”为主题贯穿这一单元的学习。观察是学生写作应掌握的核心能力,也是积累生活素材的主要途径。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提示学生应“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教师可以此为目的展开单元学习设计规划。
首先应明确学生学习的重点,并根据“以终为始”的理念展开教学环节规划。教师可根据学情制订学生单元学习的目标,即通过课文以及写作例文的阅读,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并练习与应用表达方法进行写作。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计划实现单元学习目标:学习表达方法、练习表达方法、运用表达方法。
就本单元来说,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本单元课文,围绕“观察”这一主题,让學生了解“作者看到的”,学习如何描写观察到的事物。然后,结合课后题和单元练习,让学生进行自我表达,运用好“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在此期间,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达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最后,要结合例文的学习,让学生进行表达方法的应用,让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且根据本单元学到的技法和理论进行描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其应用进行评价和指导,让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飞跃。
三、围绕任务,分阶段引导学生学习
在日常的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语文要素提示进行学习,获取相关知识,同时也要总结学习语文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分阶段引导学生学习。下文同样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进行阐述。
1.阶段一:知识理论初学习。
(1)结合课文元素的指引,引导学生对单元导语“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进行阅读思考,并联系生活经验对这句话进行交流思考,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2)学习《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单元课文。作者去乡下外祖父家中探亲的旅途中,正是由于细致观察,认识了一只彩色的搭船小鸟。而窗外的草地对作者而言也是十分熟悉的事物,但是作者通过观察却能发现草地不同时间的不同样子,将这种动态的变化记录下来,就让原本熟悉的事物以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通过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观察的角度以及表达的方式,并在认识到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思考自己是如何观察的。
(3)深入品读课文词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搭船的鸟》一文,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写道:“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通过这一句话,作者塑造了翠鸟怎样的形象?从句子的什么地方得到体现?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阅读思考,找出“冲、飞、站、吞”等描述翠鸟形象的重要词语,明白正是通过敏锐的观察以及多样的词语表达才能够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翠鸟形象。
(4)学生再次进行课文整体回顾,熟悉作者的描写和表达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进行细致的观察,从事物的行为动作、外貌特征以及表现等几个方面入手,并尝试在写作中体现出来。
2.阶段二:实践应用初体验。
(1)围绕“交流平台”中的引导展开教学,让学生知道观察的重要性。而后,引导学生学习“初试身手”中给出的两个样例,从生活角度出发,观察和描写熟悉的事物和景象。例如,针对“……摸上去很光滑。放到鼻子边闻,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剥开皮尝一下,是一种很特别的香甜的味道”这一句,教学时教师可提示学生观察中可以充分调动五官,从触觉、视觉、嗅觉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描写。
(2)学生仿照“初试身手”给出的样例,结合自身的观察从日常生活入手展开事物描写。而后,小组之间对作品展开评价交流,在阅读中找出表现事物特征的语句,并评价观察和描写的细致程度。接着,教师选择优秀作品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讲解,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修改指导,为其他学生积累写作经验。
(3)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可引导学生围绕事物观察展开写作,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帮助学生养成记录观察的习惯。如此可将学生的学习深入到日常生活,加深学生的理解。
3.阶段三:返“用”归“理”跨台阶。
(1)阅读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文章。
(2)通过文章阅读,找出体现小狗淘气可爱的特征的相关语句,从而总结写作技巧:描写小动物时应仔细观察它的动作、神态,通过表现行为猜测小动物的内心活动,并在文章中结合一两件事的描写具体体现出来。
(3)从外形、颜色、味道三个方面总结杨梅的特点,并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学习作者的描写方式。
(4)总结经验,展开写作。对本单元学习、阅读的文章进行回顾总结,如《搭船的鸟》和《我家的小狗》都是以小动物为观察描写的对象,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以及外貌描写,从细微观察处出发描绘了动物的特性。《金色的草地》和《我爱故乡的杨梅》则是通过事物变化进行观察和描写,运用多种感官描绘事物特性。
(5)根据单元习作题目“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展开写作讲解,让学生描述课本中三幅插图的场景和含义,并根据图片展开联想。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运用表现手法,注意事物的变化过程,调用多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
据以上所有的活动总结经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再次应用于实践活动。从碎片化的练习到大篇幅的写作,将归纳出的理论再次应用于笔尖,这是“认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二次转化,也是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综上所述,在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依赖教材中的语言要素,重视单元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习惯的执行,分解單元任务,然后分阶段去完成这些任务,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素养的培育,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广汇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曹巧娣.借助多维方式,巧妙落实语文要素——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一文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0(15):9-10.
[2]刘仁增.以语文要素为核心的单元整体备课策略——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0(10):1-4.
[3]吕爱玲.将语文要素融入文本的故事情节之中——以《月光曲》一文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0(15):15-17.
[4]吴玉滨.单元统整教学,要抓住语文要素这条线[J].小学教学参考,2020(13):22-23.
[5]张文.挖掘语文要素 促进语感生长——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沙滩上的童话》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0(10):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