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旅游景介的文化功能与常见问题
2023-09-12诸文尹梅雪意黄朱晔
诸文尹 梅雪意 黄朱晔
本文以芜湖鸠兹古镇为例,深入解读现有涉外旅游景介文化功能与作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文本研究等方式挖掘旅游翻译实践中的问题,为改善、提升芜湖景介翻译质量提供策略,服务当地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本项目突破语言学科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从“旅游+翻译”跨学科的角度丰富旅游外宣翻译理论,以芜湖景介为窗口推动皖南特色文化的宣传与发展,从旅游学和翻译学的角度对中华文化外宣发展进行探索与挖掘,从而使外国游客感受到华夏文明的魅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助力。
1 旅游景点介绍的概念
涉外旅游景点介绍是一种面向外籍游客、介绍和推广境内旅游目的地的文本,其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包括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地方民俗风情、景点建筑和传统艺术等,旨在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该景点所代表的文化特色,推进跨文化交际。鉴于独特的文本风格和特定的受众群体,涉外旅游景介的翻译需要做到描述准确、措辞精炼,重在实现以下两点文化功能:
首先是文化的传递功能。旅游景介文本信息量大,专业术语多,饱含民族历史、社会风俗等信息,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当译者进行翻译时,应该考虑受众的情况。由于外国旅客和本地读者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会导致他们在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历史习俗和审美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翻译应该尽力克服这些障碍,还原原文传达的文化内涵,以适应受众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其次是文化外宣的功能。涉外旅游景介翻译不仅是中国文化对外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旅游翻译文本中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外国游客能够以小见大,真正了解中国面貌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国特色文化,从而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只有旅游景点介绍文本具备文化外宣的功能,才能确保外国游客获得真正准确的信息,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因此,要高度重视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对原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只有掌握了原文的精髓,才能准确传达景点背后准确的文化信息,确保传达给外国游客的是真正的中国文化精华和价值观。
但是经现场调查、梳理和总结发现,目前涉外旅游景点介绍随处可见,但质量参差不齐,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其中,问题主要体现在语言使用不当和文化错译、漏译两方面,未能实现上述文化功能。
芜湖鸠兹古镇是中国首个徽商老字号聚集区,也是安徽省最大的徽商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作为一个以徽商为主题的商帮文化旅游区,鸠兹古镇的景点介绍主要涵盖徽派建筑、名人故居、戏曲艺术、传统技艺等方面,是古徽州文化的重要代表。其景介翻译问题集中在经典文化信息缺失和文化误译两大方面。下文将借助具体案例,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分析旅游景介翻译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案。
2 经典文化信息缺失及解决对策
涉外旅游景介翻译中,对经典文化信息的阐释是帮助外国游客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经典文化指的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传承下来的、至今仍有重要影响力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调和底色。由于中西方文化分属于东西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各自的地理、社会、历史方面的客观差异导致双方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也相去甚远,因此,有些经典文化信息对国内游客来说通俗易懂,而对国外游客来说,则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恰当采取增添、借用、加注等辅助手段,才能使他们对其建立准确、充分的认知,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其背后蕴含的文明与智慧。而在现实实践中,一些译者往往缺少对经典文化信息的诠释和解读,无法有效实现传递文化信息、弘扬文化魅力的目的。在选取的案例文本中,经典文化缺失问题主要体现在地域文化、历史信息、民俗艺术等方面,具体如下:
例1:梨园堂是嘉庆年间的武状元汪道成告老还乡时所建,是经典的徽州祠堂戏楼建筑,是鸠兹古镇最大民俗类表演舞台,也是著名徽曲、徽剧表演舞台。(梨园堂)
分析:“梨园堂”作为“祠堂戏楼建筑”,是徽州地区的特色文化建筑,在民俗历史方面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因而“梨园堂”作为戏楼建筑也成为戏曲文化的延伸,承載了展演戏曲艺术的功能。另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徽州祠堂的形制与功能序列,不仅有娱乐功能,更有宗族教化功能。祠堂里的戏台往往建在祖宗牌位的正对面,意为与祖宗同乐,展示宗族的气派与繁荣,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1]。因此,应将“梨园堂”原来的译文“Liyuan Hall”译为“Liyuan Theatrical Temple”,将 “祠堂戏楼建筑”的译文从“a classic Huiland ancestress temple theater”改为“a classic temple-and-theater building in Huiland”。此外,由于中国历史悠久,朝代繁多,年号数不胜数,外国游客很难清晰地定位其大致历史区间,因此应当在Jiaqing Period后增添(1796-1821, Qing Dynasty)。再者,文本将徽曲徽剧译为“Hui Opera”,外国游客可能会自然而然地将其与更负盛名的京剧联系起来,翻译时可以在文后加注:One of the most famous branches of Chinese Opera,这样既将“徽剧”与游客熟知的“京剧”联系在一起,明晰了中国传统戏剧的印象和概念,同时又突出了徽剧独有的文化意蕴。
例2:铁画博物馆面积30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规划设计九个单元,内容涵盖:铁画文脉展示区、大师工艺展示、研学互动区、馆藏区、大师工作室等,充分展示了铁画技艺和民俗文化薪火相传的新气象。(铁画博物馆)
分析:源文本中的“铁画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芜湖铁画自成一体,逐渐享誉四海,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芜湖铁画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融为一体,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不仅是芜湖市特有的工艺美术品,也是中国传统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而原译文对“铁画技艺”这一极具芜湖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未作详细阐述,仅仅将其译为“iron painting”,过于蜻蜓点水,未突出铁画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内涵。因此,此处建议增译,以“unique historic iron painting skills and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3 文化误译探究及更正方案
在旅游景介的翻译中,文化误译是第二大问题。此类现象多发生在谚语、俗语的翻译之中,这类文本具有极强的本土特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凝聚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和人生智慧,常常成为人们思考和表达的工具。而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译者在翻译谚语和俗语时需要克服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还需要考虑到当前的语言环境、社会和文化背景、特定的受众和传播平台等;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文化适应性。但在实践中译者容易忽视原文背后真正的文化含义,从而采取直译的方式,在遣词造句上产生理解的偏差,导致译文文本含义偏离原文文本,扭曲了本应传递的文化。
例1:徽商百杰馆,徽州自古处于吴越之地,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分析: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徽商”作为古代“三大商帮”之一,其发展不仅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区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还塑造了“徽州文化”,让徽商享誉华夏。因此,百杰的“杰”需要体现出对社会发展的卓越贡献。原译文虽然语意无误,但强调和突显的意味有所缺失。其次,从地理角度来说,徽商的“徽”并非现行政区划上的安徽省,而是指古徽州,具体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因此应将原文的“Anhui Merchants”直译为“Huizhou Merchants”,以突出“徽商”背后独特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激发游客对徽州文化的兴趣,实现旅游景介呼吁的功能。
例2: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芜湖民俗馆为两层三进式建筑,真实还原20世纪芜湖的街头巷尾,展现了老芜湖人的生活百态。(芜湖民俗馆)
分析:“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是中国古代的一句谚语,意为即使是相距不远的地方,也有着不同的风俗和文化。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民族文化等方面差异非常明显,因此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也有着显著的差异。这里的“风”指的是民俗风情,而不是大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不可按照字面意思直译为 “Hundreds of miles different wind, thousands of miles different customs”。在充分解读后,原句可译为“Different regions have different customs”。对于民间谚语的翻译,如果过度保留其中一些数字的夸张修饰成分,容易让人不知所云,不能一眼读懂背后的文化含义。若想保留原句的修辞作用,也可以使用“hundred miles make folkway different, thousand miles make custom different”,采用近义词folkway和custom对应中文中同为近义词的“风”和“俗”。
例3:“无徽不成镇”,徽商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吃苦耐劳精神,从事典当行业,遍及大半个中国。当铺,是专门收取抵押品而放款的特殊金融机构,最早称为“质”或“质库”,后来统一叫做“当铺”。源丰典当行,真实还原晚清时期当铺的现场交易场景。(源丰典当行)
分析:徽商又称新安商人,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之总称。真正意义上的徽商应始于南宋,發展于元末明初,形成于明代中叶,明嘉靖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于鼎盛,号称十大商帮之首, 因而有“无徽不成镇”之誉。但该俗语强调的是徽商为当地市镇建设作出贡献的经济作用,而非徽商掌控城镇市场的政治作用。原来的译文 “Most town markets are controlled by Anhui Merchants”使用了“control”这个动词,意在凸显徽商在当时经济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但却无形中增加“支配、霸占”的感情色彩,易使游客对徽商的地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为了准确传达这句背后的文化隐喻,可以直接译为“Without Huizhou merchants, there would be no town”,或者采用异化策略,模仿“No pain,no gain”的句式译为“No Hui merchants,no town”,从而达到宣传徽商文化功能的目的[2]。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介绍了涉外旅游景介的文化功能,并以芜湖鸠兹古镇的景点介绍文本为例,以小见大,针对旅游景介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若干解决方法和修改意见,力求展现该徽州典型古镇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研究中发现,部分景介翻译存在语言使用不当和文化错译、漏译等问题,归根结底是译者没有深入了解源语文本,也未能考虑受众的文化差异。因此,在涉外旅游景介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厘清景点蕴涵的民俗、历史等文化背景,运用“三贴近”原则及文内加注等策略,准确、清晰地传递文化信息,讲好中国故事,再现景点背后的中华文化之美。
引用
[1] 陈琪.藏在宗祠里的徽州古戏台[J].中国文化遗产,2013 (5):42-49.
[2] 唐军,褚艳艳.浅谈目的论对徽文化翻译的启示[J].江淮论坛,2011(2):18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