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与路径分析

2023-09-12王笑南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鹤壁党史红色

王笑南

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有力举措,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时代接班人、社会建设者、理想践行者的必然要求,这也为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常态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后继有人是党和人民的事业永续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对于高校党史教育工作而言,要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感悟、领会党史,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自信,形成薪火相传,勇毅前行的党史教育格局。本文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为例,研究加强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与路径,在总结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包括抓住课堂教育主阵地、利用课外活动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创新传播载体、开辟新媒体渠道等方式在内的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多层次现实路径,以期为高校党史教育工作者提供思路和启发。

1 党史学习教育是“后继有人”的现实保障

1.1 培养懂史爱党、明理爱国的时代接班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面对纷扰杂乱的思想冲击,意识形态安全成为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精神防线,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息息相关。增强对党的自信、对历史的自信、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中各种风险“压舱石”一般的存在。在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多层次、多方位特点的风险挑战时,常态化党史学习是最为有力的着力点。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是助力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将党的百年成就与经验使用好、教育好,让大学生从党百年风华中感受理想信念汹涌澎湃的力量。进而读懂党史,读懂中国,在历史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在民族苦难中获取奋进的动力,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凝聚红色精神谱系。

1.2 培养专业扎实、勇于创新的社会建设者

以史为鉴,方知兴替。如何走出“历史周期率”,在新时代给出的第二个答案就是勇于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探索,认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规律,并按这些规律办事的历史。在百年来探索、认识、把握和运用规律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革命品格。自我革命的过程是守正创新的过程,在高校立德树人的培养中,大学生从党史学习中汲取的不仅是爱党爱国的红色精神,更要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力量。尤其是在职业院校,以学习应用型知识技能为主,更需要敢为人先,在专业技能上进行创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常态化的党史学习教育,能够树立长效化的学习、创新机制。更好地以史为鉴,从历史的兴衰之中总结经验,借助党史寻找创新的契机。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形成以专业为立足点,以经验成就为激发点,以创新为落脚点的常态化党史学习转化机制,努力培养能力扎实、信念坚定、富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2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多层次现实路径

2.1 抓好课堂主阵地

课堂始终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历史和新时代双重维度的大背景之下,确保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在理论体系设置上“大而全”、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大而活”、在理想信念培育中“大而实”,充分发挥学校课程渠道这一党史教育“第一课堂”的作用。加强党史教育与专业课的融合,二者不再是割裂的两个部分,使党史学习通过课程思政体系,隐性赋予专业知识正确的思维导向,显性地增加课程内涵与外延。

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坚持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步,将党史知识、党史事件以及伟大建党精神、党的精神谱系等融入思政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之中,将党史学习教育覆盖到各个专业。尤其是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理工科专业为主的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以“四史”“四个时期”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分别建成省级、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本科部开设《党史国史》课程,不断推进思政教育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中不断出现的新需求。

2.2 利用课外活动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与形式

2.2.1 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红色文化资源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形成了非常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中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敢于牺牲、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时至今日,它早已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资源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教科书,是生动的“活教材”。因此,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要因地制宜,积极探寻、挖掘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鹤壁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刘邓大军石林会议旧址、中原抗战第一村(浚县裴庄村、毛连洞村红色地下交通站)、八一拥军纪念林(古石沟村、鹤壁市烈士陵园)等。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挖掘学校所在地的红色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地方红色文化中切实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的精神内涵及其实质。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入鹤壁的红色文化,利用地域接近的优势增加党史学习的感染力,讲授党史理论知识。

2.2.2 利用学校特色专业与师资

为了使党史学习教育效果更加深入,学校应充分利用专业优势,立足校情学情,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品牌。例如,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于学校的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打造了“一歌一史”党史学习教育特色品牌,将音乐老师和思政老师强强联合,由思政课教师讲述歌曲中的党史故事,音乐教师用合唱等艺术表现手法演绎红色歌曲中的爱国之志。合唱艺术有其独特的感染力,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之结合,打破了传統党史学习教育的刻板印象,学生接受度显著提升。此外,七一党建日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习中心”。“讲习中心”项目由两部分构成:主体部分为“讲习中心”,延伸部分为“‘四史教育基地”。其中,“讲习中心”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四史教育基地”包括前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军史、中国精神七部分。“讲习中心”建成后,全面服务于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思政教育和党史学习,成为“家门口”的党史展馆,学生络绎不绝地走进“讲习中心”,使思政课程走出教室,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便利化。

2.2.3 依托重要时间节点

虽然党史学习教育已经逐渐常态化,但仍应该重视特殊时间节点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意义。比如,清明节、七一、国庆节、公祭日等节日,因其自身就带有红色文化内涵,在节日到来时,社会、校园中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十分有利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把握节点,以读书班、朗诵会、绘板报、红色乐曲赏析课、观看红色影视、拍摄歌曲快闪、制作微党课情景剧展演等形式,开展“学党史、祭英烈”“青春为党歌唱”“讲个故事给党听”“青春寄语党”“百年党史青年说”“百年圆梦·幸福起航”等系列活动。例如,清明节时赴烈士陵园扫墓、公祭日组织默哀、七一时召开表彰大会等活动,均是利用相关时间节点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

2.2.4 倡导各项志愿服务

党史学习教育不局限于学习与教育,还注重把学习与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实践活动。同时,社会实践也深化了大学生对于党史的理解,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社会实践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要积极督促学生参与其中。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志愿服务,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把党史教育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融入对社会、对祖国的贡献中,学生们先后到结对社区、结对少年宫、街道卫生区、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开展清扫家园、文艺演出、义诊等多项志愿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亲身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当代学生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强化对于革命精神的理解。

2.3 创新传播载体,开辟新媒体渠道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接触信息的方式早已发生改变。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方法应该顺应这一趋势,紧紧抓住新媒体这一渠道。作为高校,应该积极利用学校的新媒体平台传播党史内容,推动党史教育与新媒体技术优势相融合,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有效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受众覆盖率。同时,也要注意到新技术对教育方法创新的驱动作用,在党史教育中,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人机交互、虚拟展厅等方法,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活起来”,强化党史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还可以充分发挥新兴技术应用研发“排头兵”的地位,整合技术开发优势,创作更高质量的党史学习教育项目。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史学习品牌“一歌一史”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和鹤壁党政服务平台广泛传播,累计点击量达12万,学校系列党史故事音频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学习强国平台传播,累计点击量超15万次,引起强烈反响。新媒体的优势之一在于其传播过程并不是单向传播,而是传播与反馈并存,互动性较强。因此,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以使学生实时参与其中,打破了单向传播的壁垒。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线上答题活动,例如“100年党史100问”主题的百年党史知识竞赛、河南省教育厅“‘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等。答题过程中,学生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思考,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的互动优势。

3 結语

各高校在总结上一阶段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常态化的党史学习机制,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巩固正确的党史观和唯物史观的主要途径。高校应在党的正确历史经验的引领下,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创新教育方式、有效利用新媒体渠道,努力培养有领悟、能思考、有本领、敢创新的新时代大学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鹤壁党史红色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新担当 新作为 开创鹤壁人大工作新局面
红色在哪里?
宣传好鹤壁人大履职的鲜活实践
建设“法治鹤壁”人大全力以赴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