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大学中国古典舞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解决路径分析

2023-09-12张舒婷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古典舞舞蹈学院

张舒婷

笔者以在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舞蹈系任教两年以来的经验为基础,从综合性大学中国古典舞教师的角度切入,结合当前学生群体状况进行调研。本文将从学生的身体能力、学习意愿及就业问题,学院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场地与设备等方面深度总结归纳当前综合性大学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解决路径并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供参考、建议,进一步提高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水平,助力该专业高水平发展。

1 当下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身体的综合素质能力问题

首先,学生作为教学实施的对象,其身体先天条件与入校前关于舞蹈的开发程度非常重要,而综合性大学中的舞蹈专业招生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年龄来讲,80%的考生年龄处于16~20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错过了专业舞蹈演员培养的黄金时期。舞蹈讲究童子功,柔韧度开发与高超的技术技巧学习大部分都是在10~16岁之间完成的,错过了身体发育期,再去训练就很难达到专业水准了。

其次,大部分报考综合性大学的考生是在高三这年才系统学习舞蹈以及准备考试内容,最终转为艺考生的。在此之前,舞蹈或许一直是作为兴趣爱好学习的,他们接触舞蹈的时间太短了。他们中有许多人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的,多为艺考机构短期培训“加工”出一个作品,也是“拔苗助长”出来的。有许多同学唯一跳过的舞蹈就是考试的内容,甚至从未接触过古典舞。在古典舞中,身韵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身韵是由形、神、劲、律四个部分组成,而形也是“拔苗助长”的学生中最缺乏的重要因素[1]。

还有较为关键的一点是,综合类高校(以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为例)的招生方式,是河南省统考而非校考,这也是和专业类大学(例如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不同的地方。校考更方便学校把握学生的专业水平,也就是说把学生的专业水平摆在更靠前的位置。而省统考的通过门槛并不高,通过之后再根据文化课排名进行招生,这种方式会影响到学校的生源质量,失去那些专业水准高但文化课相对薄弱的学生。同时还会造成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学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学习舞蹈的艺术生的个人身体条件高低与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是教学水平能达到何种程度的决定因素。而普高生们普遍存在身体综合素质能力不足的问题,会使得综合类大学中的古典舞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 学生学习意愿不理想的原因

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同学(特别是刚入学的新生)还是有着奋发努力的学习态度,对待课外活动也比较积极。但是,学生们步入高年级之后,面对一些学院或者省内演出,明显表现出了比较消极的状态,甚至有抵抗情绪,同时,课堂状态也没有之前饱满。之所以会有上述情况,主要是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学院中存在一些没有调整好心态的学生,由于演出之后的奖励制度(例如奖学金的评比、课外实践课程的分数等)没有明确,时间一长,学生的态度难免会变得消极。参加演出对学生而言,本应该是一次宝贵的舞台经历,但高年级的部分学生们却反映自己是“免费劳动力”,学院委派的大多都是歌伴舞节目,缺乏技术含量等,导致有排练演出机会时大家不但不争取反而推三阻四。

其次,学生面临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因而表现迷茫。综合类院校艺术专业与专业艺校和师范类学院艺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大不一样。专业艺术学校是给各大顶尖歌舞团输送人才的后援团,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大部分选择当演员;师范类学院艺术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就业方向对接教师行业。而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的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时,与前两类毕业生相比均不占优势,找工作压力相对较大。据统计,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艺术舞蹈专业2019级的学生毕业之后,59%的学生选择考研,6%的学生考公,12%的学生去当舞蹈老师,6%的学生当舞蹈演员,而17%的学生从事与舞蹈无关的工作,考研变成了最普遍的选择。近些年来,考研形势越来越严峻。从就业方面考虑,学生便会对舞蹈学习和课外演出丧失积极性,把重心放到考研考公或者是别的学习方面。越临近毕业,学生的舞蹈学习意愿就越差。

1.3 学院课程设置引发的相关问题

目前,郑州大学河南音乐舞蹈学院所有的专业课均采用男女同班的方式进行,这对于现代舞、剧目课或者是编舞技法等课程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中国古典舞来说,这样训练出来的效果会不够精准,这门课男女在手型手位、舞姿、技巧训练以及力道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别,分开教学会更加精准。

同时,目前郑州大学河南音乐舞蹈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略少,每个学科一周只有一节课,导致教学无法深而精地进行。一个学期16节课,一节课只有一个半小时,如果深讲细讲,教学目标无法完成,只能概论,但这样会使得学生无法准确把握其中的韵律与底蕴,容易造成学生知舞而不知为何舞的局面。而且,舞蹈是一个需要持续反复训练的學科,一周一次的频率,学生学习不连贯,会无法理解并熟练掌握动作要领。知识掌握不连贯,也没有早功晚功的加持,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

1.4 教学场地与设施

新建成的舞蹈教室整体环境较好,教室大且明亮,但就教学场地与设施方面仍有以下几点问题:

(1)教室略少,艺术舞蹈应该可以再增加一个有地胶的舞蹈教室,使地面较有弹性;

(2)据学生反映,2楼教室的地胶太滑,做舞蹈动作时有一定危险性;

(3)针对移动把杆松动问题,学院应定期检查维修;同时需要若干练习技术技巧的软垫子,并将垫子存放在教室一处,以便学生练习技巧时随时取用。

2 解决路径分析

2.1 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在专业课课程设置方面,院校现代舞、剧目课,编舞课和风格舞保持原状,男女同班即可。而中国古典舞、芭蕾舞基训与民族民间舞应男女分班教学更为合适。就中国古典舞课程来说,女老师在女班的身韵神韵把控会更细腻,对身姿腰腿的开发与要求会更高。男老师则对男班的气息气场、基本功的训练与技巧的开发要求更高。侧重点不一样,男女分班教学更为合适,效果也会更好。

其次,为了提高学院专业性,应增添独立技术技巧课程(此课程必须男女分班进行)。这门课是一个学院是否能拿出好的作品的关键,同时也是检验学生身体素质培养是否达标的门槛。芭蕾基训为基础训练课程,技术技巧课则为进阶课程。好的舞蹈作品是不能缺少高超的技术技巧的。好的演员也不可能不会跳转翻,这也是舞蹈演员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2]。

最后,考虑到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设置中,文化课的占比高于专业类艺术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在原有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之上,增加基训课程的次数。每周至少保证两至三次芭蕾基训或是古典舞基训这类基础课程。基础训练是很重要的,它是训练学生身体素质的最好方法,也是后续进行高阶舞蹈学习的关键。同时,还要增添一门独立的技术技巧课程(必须男女班分开上)或是与教学法相关的课程,这样学生毕业之后如果想要做舞蹈老师,也能更好地融入行业。

2.2 增强专业课程与理论课程的交叉深度

据统计,对于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艺术舞蹈学的文化与专业课程设置的当前交叉来说,大部分同学很认可当前文化课的设计,他们认为文化课的设计与专业课相辅相成。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中国舞蹈史、中国舞蹈艺术概论、西方芭蕾史等课程,能更加深刻地了解舞蹈的起源、音乐的起源,有助于在进行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时,更充分感受肢体语言动作的表达方式,更好地进行情感输出。

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反映,现在的文化课都是以政治思想、西方音乐史等进行文化课教学,而舞蹈与这些的关系并不大。音乐相关的理论知识过多,听不懂又不理解。就舞蹈专业来说,学生们需要去了解古典舞或民族民间舞的形态特征和历史的演变,也应该去学习相关的教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考虑到课时有限,针对艺术舞蹈的学生在文化课程设计方面,笔者建议除了保留本就与舞蹈相关的课程以外,可以减少音乐理论相关的课程,增加与专业课挂钩的理论课,增强专业课程与理论课程的交叉深度[3]。

同时,课程设置可以更加关注文化之间的互通,重视不同艺术对于舞蹈的影响。以中国古典舞为例,中国戏曲、武术、太极、音乐、书法字画等对其产生及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舞蹈是多元化的,中国古典舞的形成也不是单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侧重单一的教学,忽视全面的发展。针对艺术舞蹈专业的学生的选修课程设计,院校可以适当增加其他文化内容,增加戏曲、太极,或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鉴赏课等,让学生们通过阅读体会传统文化意蕴,通过赏乐感知中国韵味,通过品鉴优秀书法绘画作品激发对舞蹈创作的灵感,通过增强文化底蕴跳出中国古典舞内在精神,做到让理论为专业提供养分,专业实践为理论提供经验价值。

2.3 通过大师课提高综合实力,通过比赛加强舞台实践能力

舞蹈系每年可以定期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的舞蹈演员或者是知名导演来校进行一天或是短期的授课,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意愿。优秀演员会有宝贵的舞台经验,优秀编导会有先进的思维理念,这些宝贵的知识都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最好的助推器。上述“大师课”,所有在校的学生,无论年级都可以报名参加。但要经过学院筛选,只有平时参与院内活动表现活跃、日常上课认真积极、学习态度端正且成绩优异的学生方可以获得学习资格。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院的演出活动,从而积累表演经验,提升表演技巧,在实践中增强表演的感染力。

与此同时,学院可以尝试创办一个院级舞蹈比赛(一定要是独舞作品),将其设置为河南音乐学院舞蹈系固定赛事活动。赛制包含初赛、决赛,并最终角逐出金银铜奖。每一届大二下学年的学生都必须参加(也可依据学院情况推迟至大三上学年)。之所以选定设定在这个时间段,是因为大一学生太稚嫩,许多普高生之前还未十分系统地接触过古典舞、民间舞以及现代舞,表演能力有限,经过一年以上的学习,相对来说可以呈现出更好的表演效果。设置成独舞比赛,是因为独舞十分考验学生的自身能力,学生积极备赛,能够使得舞蹈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其次,获奖者的奖励应该有奖杯、证书,获奖学生有优先参与大师课或者是重要排练演出的资格。同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设置合适金额的奖金或增加合适的学分作为鼓励。如果获奖作品是原創还可以由学院推送去参加一些社会知名比赛(例如洛神杯、顶尖舞者等)。参加这样的比赛不仅能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增强学生学习意愿,还能打造学校知名度。低年级学生通过观摩比赛中的优秀舞蹈作品,也能有所感悟和进步,获得专业修养的提升。

3 结语

总而言之,综合性高校舞蹈专业的发展,应立足于学生的角度,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增强专业课程和理论课程的交叉程度,文化与专业两者兼顾,全面培养学生,使其成为有能力、有素质、有竞争力的舞蹈专业的人才。

引用

[1] 朱玉红.谈中国古典舞的身韵[J].艺术广角,2000(3):55.

[2] 刘慧.探讨中国古典舞蹈教学现状及解决对策[J].戏剧之家,2015(11):220.

[3] 黄露斯.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提升策略的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89-92.

猜你喜欢

古典舞舞蹈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我和舞蹈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