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苏州段高品位文化建设与提升路径

2023-09-12李培娟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古城

李培娟

苏州是京杭大运河沿线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运河沿线城市中唯一以“古城”概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城市。全面提升大运河苏州段的文化品位,把大运河苏州段建设成为国家大运河文化战略的示范带、样板区,把苏州建设成古今交融的历史文化名城,对于提高苏州城市竞争力,凸显城市形象品牌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

1 大运河苏州段的历史概况和文化发展现状

1.1 大运河苏州段的历史演变

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奉吴王之命建“阖闾大城”,他“相土尝水”,以自然的河流水系为依托,接引太湖水,沟通内外城河,形成三纵三横、河街相邻的城市格局。之后数十年中,吴王为争霸,开河通运,开掘了南起扬州,北至淮安,沟通长江与淮河的邗沟,这是以苏州为中心的吴国借运河争强的历史记忆。至隋炀帝,开凿运河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骤宫、草顿,欲东巡会稽。”之后千余年里,历经宋元明清时期,均保持了隋唐大运河的形态。宋朝以后,由于粮食的高产稳产,依托大运河强大的运输力,江南成为漕粮的重要征集地和起运地,以及南北物资流通的集散中心,船楫往来、商铺林立、人文荟萃,苏州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中心。

20世纪50年代起,为航行便利及改善城市环境,政府对大运河苏州段进行改道,在原水系基础上开辟新河。1986年与苏州古城的联系最密切的中段(市河段),即山塘河、上塘河、胥江不再通航,但仍与大运河水系相连,称其为运河故道。目前所说的大运河苏州段,北起望亭五七桥,南至吴江桃源油车墩,从北往南穿越相城区、高新区、姑苏区、吴中区和吴江区,全长96公里。

1.2 大运河苏州段的文化发展现状

2014年6月,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苏州段长约73公里,区域面积六百余公顷,区域内文化遗产高达690处,与大运河密切相关的遗产点6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18项,其中,国家级29项,省级79项,与大运河密切相关的10项[1]。遗产构成中,有古塔寺庙、桥梁河道、驿亭衙署、民居会馆等文化遗产;还有昆曲评弹、苏绣版画、建筑营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2 大运河苏州段高品位文化建设的现实基础

将大运河苏州段打造成高品位文化带,是苏州在新时代落实国家战略,抓住新机遇、树立新标杆,提高城市竞争力、塑造城市新形象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使命。苏州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得益于运河的滋养,在以往的城市规划建设中,更为人熟知的是园林甲天下,对于传承千年的运河文化的研究建设则刚刚起步,与同为运河城市的杭州、扬州等城市相比,稍显逊色。作为大运河沿岸唯一运河绕城而过的城市,苏州运河段的文化建设及品位提升势在必行。

首先,将大运河苏州段打造成高品位文化带,苏州具备良好的认知条件和经济基础。大运河申遗成功,遗产目录中对区域内遗产范围及点段的认定,明确了苏州段运河文化建设的范围和重点项目,为建设高品位文化带勘察了遗产资源,同时也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念认同,列入世遗后,运河沿线各级政府部门已对部分区域及点段进行保护性开发。从经济基础看,苏州经济实力近十年在全国各城市中稳居前列。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中的苏州,给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方向。

其次,将大运河苏州段打造成高品位文化带,苏州具备一定的文化优势。苏州文化与经济共融共生,各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对于古城、古镇、古村落的有效保护,为苏州运河文化带复兴提供了良好基础。在文化艺术创作上,百戏之祖昆曲早在2001年就列入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内外影响深远,苏州评弹传承发展活力茂盛,苏州市滑稽剧团的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苏州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芭蕾舞团等一批艺术团体陆续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苏州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文件,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性惠民展演活动,至2020年“十分钟文化圈”的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目标已基本实现。在文化设施方面,2021年全市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名人馆等文化展示馆已有102家,“百馆之城”彰显实力。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其拥有的文化遗产在数量上走在全国前列,在保护成效上相继形成多项“苏州样本”,新的申遗项目正在有序稳步推进中。

再次,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建设方面,苏州已初步形成比較完整的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出于对古城和环境的保护,苏州市政府就出台政策,明令禁止古城内通航。进入新世纪,陆续出台的《苏州市城市规划条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系列文件,为古城、古镇、古村的保护开发提供政策性保障。2009年,江苏省环保厅组织印发了《苏南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8-2020)》,展开了一轮京杭运河水环境整治。苏州市政府投入近百亿资金,对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河道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等数十个项目,展开综合治理。

3 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品位建设面临的问题

苏州的经济文化固然实力雄厚,但从社会主要矛盾的角度看,文化发展和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依然存在。从大运河建设现状看,苏州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和挑战。首先是规划滞后、保护乏力、功能不够完善,与国家大运河文化带战略要求不相适应。其次是各板块、各部门之间,项目规划和建设缺乏统筹协调,标准参差不齐。大运河苏州段跨越多个行政区:相城、高新、姑苏、吴中、吴江,各区域往往各取所需,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项目建设,由于各部门期望值不同、重视的目标和手段不同,开发建设的愿景与产生的结果往往相左。再次是遗产点分散、管理不到位。绵延近百里的苏州段除少数重点遗存外,为数众多的运河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大多以自然状态散存,相应的配套与管理还没有跟上。

4 大运河苏州段高品位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4.1 对核心遗产点的活态保护利用

苏州是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除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城河4条运河古道外,另有盘门、山塘历史街区、虎丘云岩寺塔、平江河历史文化街区、全晋会馆、宝带桥和吴江运河古纤道等7个遗产点段,建设高品位文化带,首先要保护传承点段和河道并活态利用[2]。苏州市政府在2016年完成了苏州环古城河风光带和市民健身步道的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水上旅游交通体系,使环城河成为“古城旅游黄金通道”,以古城门为节点,打造游客集散地,引导游客将古城门作为旅游入口;然后通过这些节点,让游客分别进入各自邻近的山塘街、平江路、桃花坞等历史街区以及众多园林和其他名胜古迹。“水陆并行”,让环古城河成为一道新的亮丽的风景旅游线,同时缓解交通压力,是对古城的一种保护。

4.2 挖掘保护和利用历史遗存

苏州段是大运河中最古老的河段之一,两岸历史遗存众多,古镇村落、桥梁湖泊、水利工程、驿站官衙、寺庙古迹,还有近代各类工业厂房旧址等。发现、抢救、修复、保护并利用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既是一种使命和责任,也是提升大运河高品位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抓住的重要环节。目前,环绕苏州古城的运河段,各类文化遗产保护良好,大多已完成或正在修复中,古城区之外则不尽然。各河段分属不同区域管辖,由于历史原因呈现出的风貌也参差不齐,需要根据现状,区别处理。运河沿线有:各个古镇的临河街区,如望亭、浒关、横塘、枫桥等;工厂旧址,如苏州钢铁厂旧址、望亭电厂等;桥梁驿站,如宝带桥、横塘驿站等;运河两岸田园风光,如高新区运河风光带、平望新运河风光带、草荡和荻塘田野风光等。这些历史遗存、文化景观和田野风光若是能得以完善,或者是得以发掘恢复,那么势必会成为大运河文化长廊中一颗颗璀璨明珠。

4.3 景观再造延续历史风貌

通过科学规划再造部分历史文化景观,将历史遗点连成线、形成片,是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支点[3]。20世纪80年代前,运河两岸还有众多古风浓郁的乡镇,在经过大运河数次拓宽疏浚,又多次拆迁后,许多古镇原水系上的桥梁、临河建筑几乎消失殆尽。比如,浒关、望亭、横塘,几次拆迁后老镇区已是荡然无存。景观再造,是根据历史依据进行恢复和重建,使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具体可以在已经消失古镇街区的临河处适当恢复一、二处当地知名的古建筑群,或者恢复一段老街区,以此作为古镇的标记;知名历史人物活动过的,或诗词文章记载的地方,如澹台灭明结庐讲学处、诗人笔下的横塘驿等处,立碑建亭以纪念;一些已经废弃的工厂区域、学校遗址等通过改建修缮将其开辟成工业遗产地或文化创意基地,如江南丝厂、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等,让人们能够领略到近现代城乡工业的发展脉络。要让文化遗产源远流长,景观再造不可或缺。

4.4 融入非物质文化,打造特色小镇,提升文化聚集区功能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运河文化景观相结合,有助于丰富完善、优化提升运河文化的品质、品牌和活力。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是首屈一指的。沿着大运河苏州段,形成各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打造特色小镇,突出文化记忆,呈现文化生态。比如,吴江震泽镇、盛泽镇因蚕桑而兴,因丝绸而盛,整合区域内丝绸文化资源,以运河文化为平台,启动“丝绸+旅游”全景体验新模式。地处古城运河周边的桃花坞地区,是明清时期苏州传统手工艺的主要生产地,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改造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恢复并提升桃花坞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集聚功能,形成“工艺+旅游”的新模式。

4.5 优化布局,沿岸建设区域性地标性文化设施

大运河苏州段从北往南穿越相城区、高新区、姑苏区、吴中区和吴江区,大运河列入遗产名录后,各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在规划建设运河公园或运河风光带。从大运河文化带地标性文化设施长廊建设的角度看,相关部门应根据各地的历史文化、产业特点,突出各自主题,避免“多篇一律”。目前,大运河苏州段建设比较成熟、深受百姓认可并积极参与其中的是环古城健身步道及苏州市运河体育主题公园。高新区在其辖区内打造八公里运河风光带,定位文化休闲水岸,引领苏州市民重塑“运河生活方式”。吴江区建设的古纤道遗址公园,通过整治与提升,发掘古纤道人文故事,营造古纤道历史文化主题与绿色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开放式市民休闲公园。苏州大运河文化长廊建设,文化品位的提升是整体协调规划,同时也是百花齐放各展风采。

5 结语

大运河苏州段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古为今用,做好保护传承规划。大运河苏州段要成为大运河文化长廊中“最精彩的一段”,既要有经济实力、文化底蕴、前瞻认知,亦要有市民参与度,当然还需要更多专业人士、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申遗只是过程,保护和发展才是目的”,若要真正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還有很长的路要走。

引用

[1] 苏州市文物局.大运河苏州古城段遗产研究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7.

[2] 陈璇.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的基本内涵及建设举措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6(5):52-59.

[3] 杨昀.大运河遗产廊道的保护传承与活态利用——以苏州段运河为例[J].中国名城,2020(4):76-81.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古城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安居古城
放歌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