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壁画发展新路向:从数字化到网络美术的转变

2023-09-12刘帅

艺术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壁画敦煌美术

□ 刘帅

敦煌壁画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璀璨之星,它的规模之大,涵盖之广,跨越年代之长皆为世界罕见。保护和发展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但是目前敦煌壁画在传承和发展中遇到很多困境,如酥碱、起甲、空鼓、脱落、粉化、褪色、变色等多种自然病害的威胁和超负荷接待观众等现实难题,严重制约了敦煌壁画的传播发展。敦煌壁画属于物质文化遗产,在物理空间存续上,其消损具有不可逆性,只有加强对敦煌艺术的保护力度才能延缓消损的进程,但这势必会削弱敦煌壁画对外传播的力度,导致艺术与群众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不利于长期文化建设。为此,国内外敦煌艺术研究人员和文物保护工作者已经做出了敦煌壁画数字化的尝试,并借助照相、扫描等技术建立了很多敦煌壁画的数字数据库及展馆。但目前数字化的敦煌壁画形式较单一且与受众结合不密切,数字敦煌壁画未发挥出应有价值,敦煌艺术的宝贵财富没有被有效挖掘。敦煌壁画向网络美术转化能够创造性地解决作品与受众关联性差这一问题,在保持敦煌壁画艺术本色的基础上,又能够充分与当代科技紧密融合,促进传统艺术创新发展,是解决传统艺术发展困境的有效策略。

一、敦煌壁画向网络美术转型的内涵

网络美术是将传统美术作品进行数字转化、增绘并通过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网等有线或无线网络进行传播的新兴美术形式,是传统艺术经数字化发展后的深化阶段。网络美术助力敦煌壁画发展有较大的优势。一方面,网络美术较传统艺术有较高的传播效率。网络美术传播速度快,受时空限制少,能够在短时间内使艺术作品以数字形式进行传播,甚至能够达到多位受众实时共览的效果,有效缩短了传播时间。另一方面,网络美术较传统艺术有更广的传播范围。网络美术能够吸引更多参与者,拓宽艺术的传播范围。敦煌壁画向网络美术转型,不是简单地使艺术作品具备数字化表征形态,而是在敦煌壁画传播过程中,受众可以数字化的敦煌壁画为媒介,利用互联网在原有的作品中进行二次创作及多人共创,或以传统艺术为启迪进行创作,真正和传统艺术产生联系。更重要的是,在敦煌壁画向网络美术发展的过程中,受众能够充分获得参与艺术创作与直面艺术生成变化的机会,从而获得全新的美学感受,形成创新思维,进而推动文化事业提质增效。

网络美术作品是独立的艺术形式,还是传统艺术的“复印件”?这是传统艺术在当代发展的方向性问题。网络美术有着全新的定位,相较于传统艺术而言,网络美术有不同于以往的承载途径、不同的创作主体和创作方式,因此应从新艺术形式的视角审视网络美术化后的敦煌壁画。这不仅有利于厘清传统艺术与网络美术的关系,更能促进艺术理论的创新,加快敦煌壁画的传播发展。敦煌壁画向网络美术发展转化是传统艺术与时代科技的有机结合,也是艺术理念的巨大革新。

文化艺术的发展不仅要服务人民,还要依靠人民。过去,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以创作者为中心,而网络美术则是将创作的中心由艺术家转向受众。网络美术独特的创作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作品的创作主体扩大到权级平等的受众,受众从“局外人”变成了艺术创作的参与者。只有受众真正参与到艺术的创作、传播中,艺术作品的功用才能最大化实现。

二、敦煌壁画向网络美术发展的逻辑框架

美术的本质是审美观念和技术表达的总和。传统美术和网络美术在对“美”的追求上是一致的,但在“术”的表达上有所区别,传承发展美术须“美”与“术”并重。新时代发展网络美术首先要以传统美术作品的数字化为起点,这是网络美术中“术”的构成要素,然后以科技为依托扩展网络美术的普及面,逐步消解网络美术这一新兴艺术形式与受众的隔阂,最后真正达到使传统艺术新生的目的。

(一)以敦煌壁画数据库建设为逻辑起点

敦煌壁画向网络美术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建设翔实的数据库,夯实敦煌壁画向网络美术转化发展的底层基石。目前国内已有敦煌遗书数据库且建设较完备。数据库已收录甘肃省内所藏敦煌藏经洞出土敦煌汉、藏文遗书7800 余件(数字化图片共80000余幅),录入国内外67000 余件敦煌文献的基本信息。国际敦煌项目(IPD)收录的敦煌艺术作品数字化图片数量有535062 张。为了更好地利用数据库,应根据不同内容对已进行数字转化的敦煌壁画进行归类,不断扩充非源敦煌石窟数字图片的数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敦煌壁画的数字化已不止于将作品进行浅表的数字图像转化,还通过照片生成、激光扫描、彩色渲染等技术将洞窟壁画做到了误差毫米级的数字图像再现,这为敦煌艺术向网络美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数字化数据库是使受众了解敦煌艺术的便捷途径,特别是随着AR、VR 技术的广泛应用,受众能够随时获得如同现场观览般的真实感受。丰富的数字敦煌艺术资源能够为受众观览作品,或进行二次创作提供便利条件。

(二)以打通艺术与受众隔阂为逻辑进路

目前已建设的敦煌艺术数据库较完备,涵盖范围较广,但是数据库和受众间的关联性不强,与受众之间仍然存在隔阂,导致数字化敦煌壁画的传播力不断下降。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当前数据库建设的方向还是偏重于敦煌艺术的数字化建档,内容形式与当代青年的审美需求结合不密切,数字资源的吸引力较弱,致使敦煌艺术作品的迭代生成受到限制。第二,数据资源的开发者对敦煌壁画的数字转化建设有余,但推广不足。敦煌艺术数字化数据库的建设虽较为完备,但是数据库的使用率较低,人们对敦煌艺术数据库缺乏足够的了解。第三,受众对网络美术这一新艺术形式的认识还相对滞后,存在认知隔阂。受时空限制,受众很难随时随地观览敦煌壁画,传统敦煌壁画与观众之间存在物理隔阂。向网络美术发展后的敦煌壁画虽然解决了空间限制问题,但对于受众长期的认知惯性,一时还难以纠偏,受众对网络美术这种以虚拟状态存续的艺术形式还有待更进一步了解。

(三)以传统艺术新生为逻辑旨归

当前我国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在于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和文化发展也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中国有着灿烂的传统艺术发展历史,是滋养人们精神世界的力量源泉。传统艺术不应该只活在历史中,而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古为今用,造福当下。敦煌壁画不仅要传承,更要发展,实现传统艺术的新生。这主要体现在传统艺术的内容要获得新发展、传统艺术的形式要获得新突破、传统艺术的受众主体要发生新变化。网络美术应用新技术延续传统艺术精髓,又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新时代满足群众审美需求,充实精神生活,培育创新力的重要文化形式之一。敦煌壁画向网络美术转化不仅丰富了敦煌艺术的内容,创作形式也从过去以一人绘制,到多人参与,极大地扩大了艺术的受众群体,在使艺术获得新生的同时,满足了人们的更多审美需求。

三、重塑敦煌壁画发展的行动路向

在构建敦煌壁画向网络美术发展的逻辑框架后,还要有明确的发展规划。网络美术开发者要不断增设网络美术传播发展的载体,加大网络美术的传播纵深,最终形成实物画面与数字虚拟画面共同繁荣的局面,真正促进文化艺术发展。

(一)延伸数字化思维,更新艺术发展观念

艺术最重要的价值是创新,如果仅以线性思维审视艺术,用保守的观念对待传统艺术的传播发展,传统艺术一定会走向败落与消亡。数字化进程是传统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网络美术是数字化艺术发展的时代趋势。

当今社会正在飞速发展,网络美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对此,首先,网络美术的参与者要正视网络美术中科技元素的重要性,培养数字化思维,以包容与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兴的网络美术,用动态的审美标准衡量网络美术作品。其次,敦煌壁画的受众要做好身份转化的心理建设。网络美术降低了创作作品的门槛,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艺术创作,享受绘画乐趣。

(二)增设数字化载体,推动网络美术发展进程

网络美术的发展除了要不断提高人们认识,也要加强网络和显像终端的建设。我国5G 技术领先世界,基站也在不断建设中。根据数据分析机构Newzoo 数据,中国市场2022 年拥有超过 9.5 亿智能手机用户,而智能手机是网络美术传播的末端。高速的网络和超高的手机保有量为网络美术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下一步应鼓励网络美术终端手机应用发展,通过小游戏开发、数字艺术馆、网络画作拍卖,畅通网络美术传播发展的末端路径,让人们在不断的接触中了解网络美术,拉近与网络美术的距离。另外,加大对学校、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智慧屏幕的建设,扩展网络美术的接收范围,鼓励人们参与敦煌壁画向网络美术转化的进程。参与美术创作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人人皆有爱美之心,人人皆有审美需求,只有不断降低参与门槛,才能焕发美术的活力,使敦煌壁画在向网络美术转化的过程中释放出内生动力。同时还需注重教育对网络美术发展的影响,将网络美术化后的敦煌壁画与学校整体美育课程体系融合,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协调,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三)形成虚实共存,作品永生的艺术发展生态

敦煌壁画的发展跨度较长,记录了从4 世纪到14 世纪长达1000 多年的建筑演变历程,涉及多种文化,参与的创作者众多,壁画艺术受众更是数不胜数。敦煌壁画受时代更迭影响,有些画面下覆盖了很多不同时期的作品,如此来看,敦煌壁画不是一件静态作品,更像是不断生成的艺术,这为敦煌的美术网络化发展提供了增绘和共绘的思路。

增绘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以数字化的敦煌壁画为基画,用数字输入设备通过增添、删减、变形等技法在这些基画上描绘,从而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这种增绘形式受现代艺术中“现成品”观念的影响,如同1919 年法国艺术家杜尚的作品《带胡须的蒙娜丽莎》,杜尚在印刷品上画了两撇胡须,使新产生的画面具有一种别致的情趣,这种形式也深刻影响了艺术观念的发展。另一种方式则是以敦煌壁画的造型、设色为参照,利用数字设备创作的具有“敦煌”艺术风格的数字化艺术作品,如在平面图画中对飞天造型的引用。

共绘则是敦煌艺术在向网络美术发展过程中通过引入元宇宙概念所形成的一种创作形态。共绘开辟了另一维艺术空间,以现有敦煌艺术数字化数据库为依托,形成一种虚拟艺术生态。在虚拟纬度,受众身份不再是在传统艺术传播中单一的观众角色,而是可以向创作者转化。通过网络美术虚拟空间的营造,不同身份不同地域的人可以通过网络共同描绘同一件作品,作品也可以进行多维叠加升级,使二维作品向三维转化。同时,在虚拟艺术空间内,也能够实现增绘的效果。例如,在现存的作品中增加个人的创意,使作品不断进行“生成”,不断变化,产生独特的艺术视觉效果。在敦煌虚拟空间中可以实行创作与观览分区,创作者可以独立创作,也可多人共绘制,共同促进敦煌壁画向多态发展。

网络美术是新时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打破美术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充分的有益尝试。网络美术充分发挥科技在艺术创作和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破除传统艺术传播的时空壁垒,能使更多的人参与艺术传播,享受艺术带来的审美愉悦。网络美术的实质是共享共创,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进而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新的艺术形式在发展中定会面临诸多困难,只有不断探索才能促进艺术的繁荣。

猜你喜欢

壁画敦煌美术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壁画上的数学
创意美术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北朝、隋唐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