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3-09-12刘锦玲
文 刘锦玲
幼儿的日常经验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日常教育实践的观察与分析,从教师、幼儿园和家长三个角度对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教师
(一)明晰数学概念,提升数学素养
教师的数学知识储备影响其对数学活动关键经验的理解,如果教师自身对数学概念和数学关系的理解模糊不清,那么其就很难正确地把握活动的关键经验,从而影响到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教师应该加强对数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数学专业知识储备,理清数学活动中的各种数学概念和数学关系,准确把握每个活动的关键经验以及重难点,明白应该如何设计各类数学活动、如何将知识呈现给幼儿。
(二)提高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能力
教师要对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情况,充分了解他们数学能力上的发展状况,关注个别差异,及时做出反馈。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的行为,还要思考幼儿行为的成因,并为幼儿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提高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1.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影响着教学活动预期获得的某种效果。幼儿的发展、社会的要求、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制定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教师制定数学活动目标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应该考虑所制定的目标是否适合本班幼儿;设计的活动目标应尽量涵盖认知、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不过分偏重某一方面,也不忽视遗漏某一方面,达到平衡,可以适当突出情感态度,这样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注重幼儿经验的积累和铺垫
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应当注重经验的准备和铺垫,所谓经验准备,即幼儿对将要进行的活动需要提前掌握的认知经验、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等。例如,“实物的三级分类”的经验准备是“幼儿已经进行过实物的二级分类”;“零食店”的经验准备是“幼儿已有5 的分合的经验”;“到北京去”的经验准备是“幼儿有使用一种测量工具进行首尾相接测量的经验”;等等,教师均需在活动方案中写明该活动所需的经验准备。这些所需具备的经验,幼儿可能通过之前的集体教学活动获得,也可能通过生活体验获得,还可能通过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渗透获得。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幼儿经验的铺垫,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积累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经验,从而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的经验,有利于活动的高效开展。
3.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
由于数学学科抽象性的特点,以及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活动材料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提供数量足够的丰富多样具有体验性、生活性的活动材料,材料要能有效地为活动内容服务,安全可操作。材料不应过分新奇,那样会分散幼儿注意力。活动材料应有明确的目的性,指向具体的活动目标,让幼儿的行为有落脚点。活动材料还应该有层次性,同一类材料可以准备实物、图片和符号三种,这种逐渐抽象的活动材料符合幼儿数学学习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4.科学有效设计活动环节
活动环节的设计要紧扣活动目标,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具有逻辑性和可操作性。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指向性,删减无效环节,“设计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幼儿应该在此环节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只有明确这些,教师在具体实施时才能做到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形成较强的目标意识,达到良好的活动效果。活动环节的层次要清晰,逐层递进。
5.选择适合的活动方法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问答能力,提问时要明确目的、表述清晰;提高问题质量,给予幼儿同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有的教师在活动中喜欢提问比较聪明、能力较强的幼儿,但这样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全班幼儿真实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有些幼儿积极举手,却从来没有被提问过,这很容易使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受挫。有些教师也更偏向于提问积极举手的幼儿,忽视了那些因内向而不敢举手的幼儿,有时候提问不举手的幼儿只是为了提醒他们不要开小差,有一种惩罚意味在里面。有的教师的提问互动模式单一,即一般先请多个幼儿回答,再和所有幼儿一起总结出答案,再加上教师提问对象的偏向性,就导致不少幼儿“浑水摸鱼”,根本没有思考问题。有些教师经常会不自觉地提问“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这种低质量问法,更像是口头禅,对启发幼儿思考毫无帮助,幼儿只需要机械应答即可。这种低层次的问题虽能起到铺垫的效果,但是不能频繁出现。
6.关注领域间的整合和渗透
教师在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要注意领域之间的整合和渗透,不能把数学活动当成孤立的存在,如在数学活动中要关注幼儿语言的完整表述;在数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创设富有美感的环境、提供富有美感的材料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在数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等。同时,教师在其他活动中也可以渗透数学教育,如在科学探究中引导幼儿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形状、大小、轻重等数学概念和逻辑关系;在舞蹈活动中发展幼儿的空间能力;等等。
7.提高反思和评价能力
教师在活动后的反思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评价要注意时效性,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效果最好,因为对细节记忆比较清楚,感受也是最新鲜的。对活动的反思不能仅限于活动环节,要对整个活动方案和实施效果进行反思,不能忽略活动延伸。教师评价不仅针对教学,还要关注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状况的评价,教学评价不能流于形式。
二、幼儿园
(一)加强资源支持
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离不开大量物质资源的支持,包括操作材料、教具、多媒体、活动空间、园所及各班环境创设中数学元素的使用等。幼儿园应为教师提供适宜的、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可能有些设备和材料看起来高大上,但并不利于实际教学,那么不如结合教师教学的实践经验采买最适合最经济的教学设备和材料。幼儿园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一定要卫生、安全和实用,最重要的是“量”要足。园所在环境创设时要注意数学元素的利用,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知和探索数学。对班级数学区的布置尤为重要,不能因出于美观的需要而脱离幼儿的现实生活,缺乏教育价值。幼儿园也要注意为幼儿创设健康积极的心理环境,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二)完善教研制度
幼儿园可以多组织教学观摩活动,通过具体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执教教师介绍自己对活动的设计、准备,反思活动的成功之处和不足,观摩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发表感想和建议,实现共同进步。C园针对新教师的公开课活动开展得很好,集体交流时都能碰撞出火花,参与者都能获得一定的提升。但是在交流时,园所管理者应该尽量营造轻松的氛围,打破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被迫分享的局面。园所应设计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要有科学的理论支撑,让教师参与设计,并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总结提炼出集体的智慧。
(三)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幼儿园光靠园所资源进行教学是不现实的,很多时候需要家长和社区的支持。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社交平台等和家长沟通交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建立融洽的家园关系。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让幼儿走进社会和自然,在与熟悉的环境的互动中感知和积累数学经验,并利用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家长
家长应当正确看待数学教育,把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而不是计算、写数等要达到某种程度,也不是掌握多少具体的数学知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给予适宜的引导和支持,切忌拔苗助长。很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违背幼儿的兴趣和认知规律,给幼儿报很多兴趣班,这往往会适得其反。有些幼儿因为发展水平未达到兴趣班的要求,学不会,会渐渐丧失自信,甚至开始讨厌数学,不利于幼儿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有些幼儿因为提前学了一年级的知识,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真正入学时丧失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