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活动月”项目的实践研究

2023-09-12沈旦华

好家长 2023年6期
关键词:方案目标幼儿

文 沈旦华

笔者所在园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遵循“向着阳光生长”办园理念,以幼儿活动为载体,以课程推进为抓手,开展“活动月”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力求让培养目标“看得见”、让幼儿活动“有内涵”,助推幼儿全面发展。

一、文件指引,目标定位更具“方向感”

适宜的目标是幼儿活动进行的指南针。教师只有目标定位明确,才能在预设活动内容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敏锐地捕捉幼儿生成的课程内容,使活动实施方向明确、少走弯路。

(一)立足儿童,紧扣目标核心

教师以纲领性文件的教育目标为指引,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剖析每个活动月项目的内涵。目标设计变“侧重教师角度的活动设计”为“侧重幼儿角度的活动生发”,立足幼儿需要,鼓励幼儿主动探索、亲身体验,获得经验。

(二)尊重儿童,找准目标定位

分层次、分年龄段开展活动月目标审议,园部将活动目标以层级管理的方式下放到级组,集思广益,筛选出对幼儿有意义的教育价值点,不断完善各年龄段的目标。例如,在“探索月”活动中,小班确立了“认识常见植物,注意并发现植物的多样性”这一目标,开展“各种各样的多肉”系列活动;中班确立了“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基本条件”这一目标,探索土豆生长的秘密;大班聚焦“观察植物的外形特征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这一目标,探索植物发芽的不同条件。三个不同侧面适宜的目标定位,支持每个幼儿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二、联合共研,方案策划更具“逻辑感”

活动方案既是每个活动月开展的脉络,也是行动的指挥棒。只有明确细致的要求,才能让执行者有效操作。在方案设计中,我们强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在上下联动的过程中,凸显活动实效,完善活动方案,提升活动成效。

(一)方案预设,聚焦具体实施

摒弃大而空的方案流程,聚焦方案操作实效性。园部提供全面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模板,通过目标、网络图、课程、环境、资源等板块的前期预设,让教师对活动具体开展更加清晰。同时,园部通过“前审议——解读幼儿,优化方案,剖析儿童可能需要怎样的活动;中审议——追随幼儿,动态调整,让有意义的学习真实发生;后审议——回归幼儿,反思提升,梳理课程是怎样生发的?”这三次方案审议,让“活动月”方案不断优化、有效积累。

(二)方案留白,给予生成空间

在“活动月”方案的班本化落实中,找准教师的聚焦点,以包容开放的视角鼓励教师慢慢从执行者向开发者转变。例如,在“运动月”活动中,大班幼儿在参与游泳项目竞赛的基础上,对奖牌、奖杯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们开展了自制奖牌、设计奖杯等相关活动,教师在美工区通过材料和环境给予活动支持。当然,这种“赋权”不是“放任”。在此过程中,课程管理者站在“理解和支持”的角度,参与班级课程方案的审议,通过“班级分析—判断决策—具体设计—共同实施—反思评价”的实施路径,为班本化课程实践提供清晰的思路。

三、多维支持,环境烘托更具“体验感”

环境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是“活动月”的外在体现,而且默默传递着最为本色的课程信息,让幼儿浸润在活动氛围中。

(一)公共环境凸显主题氛围

结合每个活动月自身的独特性,成立环创微型工作室,寻根溯源,挖掘每个活动月中蕴含的节日节气、地方特色、文化背景。梳理、制作成清晰的环创方案,供环创组教师参考,以便公共大环境与班级小环境进行有效互动,营造内外呼应的活动月氛围,给予幼儿浸润式环境体验。在“活动月”环境创设中,各年龄段幼儿所关注的热点也会有所不同,秉承“环境创设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过程”这一理念,教师与幼儿动态调整环境,在持续更新、动态优化中,有效支持、呼应各类活动的展开,满足幼儿多样化、个性化学习的发展需求。

(二)班级环境支持深度学习

环境是课程创生的来源。在实施研究中,班级环境更多地成为“活动月”项目实施的背景和载体。教师从有效规划、适度留白、尊重幼儿的视角,打造全域、开放的班级格局,让幼儿成为环境真正的主人。例如,在“成长月”主题活动中,教师在阅读区投放了《我的地图书》《我们的中国》《小泥人》《影子爷爷》等系列绘本,创设“我最喜欢的绘本”“每日故事推荐”“画画幼儿园的地图”等主题墙,鼓励幼儿用符号、图片、标记等方式进行表征评价,引发幼儿深度学习。

四、资源融合,课程推进更具“统整感”

在“活动月”项目实施中,课程关注的重点完全转移到幼儿身上,课程回归幼儿的真实生活,回归儿童视角,通过集体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和家庭教育合理化推进。

(一)多样课程支持经验建构

追随幼儿的困惑和兴趣需要,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跟踪、评价。落实课程审议,让“活动月”课程与幼儿需要合理化融合,引发幼儿深度思考和有效学习,形成深层次、高品质的生成活动网络。例如,在小班“成长月”活动中,基于对主题目标和幼儿自理状况的分析,教师从“幼儿应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一目标入手,结合小班幼儿餐前、餐中、餐后遇到的共性问题,生成集体活动。当发现个别幼儿使用勺子不灵活时,教师及时以区域游戏的形式个性化跟进。而“用餐小明星”“小小值日生”等评选活动的开展,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提高自主进餐的能力。家园共育栏中通过每月互动话题,向家长征集“金点子”,分享指导幼儿自主进餐的策略。教师在餐前—餐中—餐后,通过集体教学—区域游戏—评比活动—家园合作—竞赛评比,开展形式多样、循环往复的高低结构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建构自主经验的机会,满足幼儿全面、和谐、生动发展的需要。

(二)多方资源延展课程实施

细化资源类目,发动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对园内、园外资源进行多样体验与梳理,共绘课程资源地图,拓宽优质资源开发的渠道,实现资源收集的广度。将课程与资源融合,纵向建构幼儿经验,实现资源利用的深度。例如,在“文化月”活动中,幼儿走进常州青果巷、淹城春秋园,从传统美食、传统艺术、传统游戏三个维度,向幼儿传递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温度。在“运动月”活动中,小班幼儿对各种运动产生模仿的兴趣。教师挖掘绘本资源,投放了《从头动到脚》《熊猫做体操》《一起来运动》《蹦》《一起做瑜伽》等绘本,开展“大家来运动”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运动游戏的魅力。每学期末,借助课程资源案例展示分享,厘清资源、幼儿、课程、经验的关系,凸显儿童立场,提升课程质量。

五、互动提升,活动评价更具“质地感”

笔者所在园以是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判断“活动月”项目实施品质的高低,通过自评和他评,提炼活动收获,凸显“活动月”项目的实施价值。

(一)对话分享,提升感受体验

每个活动月结束后,及时利用主题墙或展板进行活动回顾,鼓励幼儿用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在游戏、阅读、观察等活动中进行表征表达。教师在一对一倾听中,真实分析和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及时组织分析分享,在共同探讨中将幼儿收获的零散的经验进行重塑。例如,在“文化月”活动中,大班聚焦中国饮食文化深入探究,多样化的表征和梳理加深了幼儿的真实体验。教师以照片、视频再现的方式与幼儿“对话”,引领幼儿在经验分享、互动中提升感受。

(二)解读分析,落实有效评价

以“活动月”总目标为依据,不断充实幼儿发展的典型阶段性描述,从语言、艺术、科学、社会等关键指标给予评价,逐步建立幼儿全面发展的评价参考体系,帮助教师建立并关注幼儿全面的、连续的发展。项目组通过理论共读、互学共享、问题对话等方式,培养儿童的观察与分析能力,采用表格、文字、照片等方式对幼儿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在解读分析中呈现幼儿发展的不同轨迹。例如,在“文化月”活动中,中班围绕“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开展相关活动,教师利用开放式游戏情境,观察幼儿的学习过程;利用观察表,记录幼儿的能力发展。在美工区毛线编织制作中,教师跟踪观察,利用叙事性描述,通过叙事、检查清单、时间抽样、追踪描述等方式,解读幼儿在动作发展、思维水平、学习品质等方面的状况。

“幼儿园活动月”已成为幼儿园一项品牌项目。我们将继续遵循课程游戏化精神,在前期实施的基础上“过滤”“变通”“重组”,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在“强化—优化—深化”的过程中构建园本特色活动课程,让活动贴近幼儿的心灵,助推幼儿幸福成长。

猜你喜欢

方案目标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烂脸了急救方案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稳中取胜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