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精准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3-09-12廖军土

中小学校长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情精准智慧

□廖军土

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生源流失、师资力量有限、优质资源不足、设施条件薄弱等问题,农村初中教育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 提出,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 《“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要求着力通过互联网手段助力提升农村教育水平,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 也提出开展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笔者以浙江省松阳县古市中学为例,探讨农村初中推进精准教学的实践路径:因地制宜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实施精准的学情分析;探索以翻转课堂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微课进行课前知识学习,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师生讨论,利用智能化教学平台实施课堂检测,根据测试结果实施精准选练,关注思维训练,提升学科素养。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精准学情分析

精准学情分析是农村学校开展精准教学改革的基础。开展针对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即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学习数据发现特定学习问题,进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针对性建议的过程。传统学科学习能力诊断存在着数据种类繁多难以收集、数据形式多样难以处理、数据量大难以分析等问题。因此,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能力诊断,通过领域专家、学科教师与技术团队的合作,致力于三个关键问题的解决:一是学习内容的结构化处理;二是学习数据的及时采集;三是学习数据的深入分析。

从可操作性角度考虑,可先从结构性较强的考试数据入手,逐步扩展到一般性作业数据采集。一是利用阅卷系统开展学情分析。采用阅卷系统把传统的学生测验、考试的数据数字化,通过知识点与难度系数来调整命题方式,利用阅卷系统帮助分析学情,开展学科学习能力诊断,提高教师教学的精准性,提高教学有效性,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二是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学情分析。充分利用“三通两平台”基础设施,接入在线学习系统,引入学生的学习信息,结合学习过程数据来定位学生的学习问题,形成个性化作业,提高学习指导的针对性,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三是利用智慧学习平台开展学情分析。农村初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引入个性化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可以对每一题的花费时间、解题过程、试误次数等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情分析的精准性,克服传统考试仅能采集结果数据,对于考试过程则难以监测的问题。

以浙江省松阳县古市中学为例,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初中,古市中学不断尝试运用新技术手段,改革教学常规中的课堂教学、作业批改、阅卷、成绩分析等教学环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析,跟踪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开展精准学情分析。古市中学提倡把适合机器(智能技术)做的事让机器去做,把适合人(师生、管理者、服务者等)做的事让人来做,把适合人和机器合作的事让人和机器一起来做。这样,最大限度地把教师和学生从原有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减少了教师作业批改的工作量,让教师有时间利用大量的数据分析,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适合的作业,做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精准性。

古市中学通过加入市精准教学试点学校和县智慧教育试点学校的建设点改革,走上了探索智慧教育、创建精准高效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通过搭建智能的学习环境,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在宽松、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开展实时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符合农村学校学情的教学模式。

二、开展基于翻转课堂形式的精准教学

翻转课堂就是将学习过程的两个阶段(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颠倒过来。[1]在课堂外,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平台,通过微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传授,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主动学习新知识;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化,让学生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教师根据学习者课前的学习情况,精准调整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精准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智慧教育模式,让课堂互动成为学习的常态,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聚焦薄弱知识点,精准到每个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基于翻转课堂形式的精准教学课堂主要有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开展微课检测的课前自学。课前自学采用人机互动形式。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单,先进行在线微课学习,再进行在线检测,教师通过系统数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学情分析,设计出翻转课堂的引导性问题。

第二,共绘思维导图的互动教学。互动教学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学情分析预设问题,开展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展示交流,再通过教师讲评点拨,掌握新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通过知识梳理,师生共绘思维导图,从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提升到思维与审美的立意,启发学生开展主动探索。

第三,实施精准诊断的课堂小测。课堂小测采用人机互动形式。教师对学生当前知识是否掌握及运用进行检测,通过信息化平台及时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用可视化方式给予呈现。基于信息技术的精准诊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为教师课堂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落实因材施教的精准选练。精准选练采用人机互动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教师对学生反馈出来的学习缺陷与教学漏洞,通过重点选练,让学生的学习、训练更有针对性;通过教师对解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的点拨,引导学生提升解题能力。这种通过信息技术的查漏补缺和教师的针对性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五,贯彻核心素养的思维创新。思维创新采用教师启发点评形式。在授课最后阶段,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课堂教学从传授知识提升到改变思维,从培养能力定位到启迪智慧的高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总之,贯彻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要从培养知识、能力提升到超越具体的知识与能力学习,才能真正做到思维创新。

三、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古市中学从2010 年开始就积极探索“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根据丽水市教育局关于推进课堂精准教学的相关文件精神,以智慧教学平台为依托,以翻转课堂为主要形式,开展精准教学实践探索。古市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评价、作业布置、课外辅导等环节中融合了智慧元素:学生在前一天的晚上学习时间观看微课视频,提前掌握知识要点,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第二天的课上,将问题清单拍照上传到平台,通过小组合作方式精准地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利用电子教学平台给学生布置练习,通过平台反馈,精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平台的资源库给不同的学生布置适合的作业加以巩固,实现精准练习。教师还利用课外时间登录平台,掌握学生的作业进度、作业正确率等,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此过程中,平台的智能批改及学科诊断功能,还能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关于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数据,有针对性地再次提供对应的练习加以巩固,实现作业的精准布置。另外,学校利用智学网客户端的网上阅卷功能和大数据系统智能分析,对考试数据进行全面精准的分类汇总,对教学效果的检测精准到点,让教师更加准确地了解教学情况。同时,学生也能更加准确地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予以查漏补缺。

古市中学基于翻转课堂形式的精准教学课堂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农村初中精准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样板。可以说,农村初中学校开展精准教学,正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因地制宜提出校本特色的改革模式,实施智慧课堂精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能走出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智慧教育新路径。

猜你喜欢

学情精准智慧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