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实践机制的构建
——以上海市延安中学为例

2023-09-12□马

中小学校长 2023年4期
关键词:党史育人思政

□马 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把今天的教育放在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来思考。上海市延安中学深入探索的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实践机制,就是让党的声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百年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要用好这本鲜活的教科书,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爱党爱国的种子,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过学习,青少年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党发展的光辉历程,从而更加自信、勇敢地担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

上海市延安中学是以革命圣地“延安”命名的学校。1979 年,邓小平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70 多年办学实践中,学校确立了以“延安精神”为引领,以培养“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高素质“延安人”为育人目标,以弘扬“延安精神”为时代担当的教育理念。学校党组织牢牢把握育人目标,建立机制,推进学校育人工作整体实施。学校建立党史学习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的机制,就是要引领全校教职工明确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引领全校教职工形成合力,形成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视和推进。把党的历史学习好、传扬好,讲好党的故事,运用党史鲜活的教材引导学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分层学习:建立学习引领发展机制,全面深化党史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学校党委通过学习抓思想统一,推动计划实施。学校构筑“分层学习,分类着力”机制,推进学习到位、思想到位、认识到位。

长期以来,学校党委致力于强化支部建设,通过加强“三会一课”和党内民主生活会,提升党的组织力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思想教育。例如,开展分层学习,提升思想境界;支部建在教研组,发挥党员在教研组中的作用;多形式研讨,集思广益,开拓教师视野;党员教师参与规划的制定,明确“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学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的要求等。

每年年初学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布置党史进校园专题工作;年中对“二进一参与”(进课堂、进团组织生活、参与教研活动)进行中期检查;年底召开党史教育进校园专题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学校团委、德育、教学、思政学科等部门参与专题汇报,中层干部、支部书记、教研组长等参会交流学习。

二、党团共建:构筑保障机制,携手推进党史教育

长期以来,学校党委积极营创党史教育保障机制,推动工作落地。学校定期召开党史教育进校园的研讨会,建立和落实党建带团建、教学研讨、党建引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等制度,推进党史教育进校园工作的实施。

(一)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

党建带团建是新时代进一步增强完善共青团工作和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环节。

1.党委引领党员落实“与班级共成长”制度

党员进任教班级上党课,学党史讲党史;党员参加团的活动,协助指导团支部开展党史教育;党员与所教班级学生结对,开展学习交流,谈心谈话。让学生感到,党员就在我们身边,榜样就在我们身边。

学校致力于面向高中生学习宣传党章、党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学校党委通过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强化对高中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以点带面,推动班级党章学习小组和团组织学习,培养青年向党组织靠拢。

2.党委指导团委开展“党史教育实践”活动

优化课程内容,指导团支部开展党史理论学习;拓宽学习路径,打造党史学习新形式;以社团为载体,拓宽理论学习平台;以实践为载体,拓展学生的真实学习场景。例如,学校团员前往新泾社区,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新泾15 分钟生活畅想——延安中学公益研学”项目,团员围绕社区停车难、助老设施欠缺等主题开展深度调研,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又如,一元城市生存训练项目,各团员小组成员在零网络每人1 元钱的情况下,完成走访5 个党史教育场馆并学习党史的任务。

(二)加强“党对学校德育的领导”机制

加强党对学校德育的领导,形成学校教育的特色,坚守教育的初心,完善学校教育体系。

1.打造“延安人”特色教育课程

结合学校历史和周边资源,形成并完善基于校本特色的“延安人”教育系列,特别是与党史教育相关的课程系列。如延安校史教育(介绍地下党王亚文校长的传奇人生),南京、井冈山、延安实践课程等,通过课程引导学生开展调研,了解中国实际,深入思考“今天我们为什么再谈井冈山精神、再谈延安精神”“它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2.完善学校各类党史教育活动

做好包括升旗仪式、时政讲座、延安论坛等党史教育项目,以及班主任主题教育系列中党史的课程。着重抓实重要节点,结合班团活动,开展党史教育,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学校引进教育资源承办主题教育活动,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与党领导的文化工作”展览和上海市未成年人修身励志讲堂巡讲等活动。学校积极组织各种方式的学习活动,努力在学生心中埋下理想信念的种子。

(三)夯实“党史教育进课堂”行动机制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党史教育进课堂,让学生通过日常学习,潜移默化地学党史、明方向,传承红色基因。

1.着力思政课堂建设

党史、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贯穿高中思政教学始终,学科教师融合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四史”教学达到新课标要求,从而落实思政学科四个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公民参与)的培养。

一是厘清思政课“四史”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回答好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结合“四史”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精神比较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其他道路,能够综合运用所学领略历史纵深感,获得国际视野。二是优化思政课“四史”教育策略。突出主线,落实政治认同;基于真实情境思辨,树立科学精神;精心设计探究课,引导公民参与。三是梳理大思政课堂“四史”教育脉络。组织学生线上参观复兴之路VR 展馆、一大会址VR 展馆;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在课堂上开展交流汇报。

2.实施学科党史教育

一是梳理学科教学内容,提炼教材中党史教育有效素材。语文学科部编教材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长征胜利万岁》 等5 篇课文讲述了革命斗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员的光辉事迹。历史学科将 《中外历史纲要》 中几个单元梳理出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四个阶段,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形成“四史”教育校本素材。

二是开展教学研讨,加强教师在党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思政、历史、语文等学科作为学校进行党史教育的主要学科,每个备课组都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通过教研学习、讲座、参观、讨论等,提高教师对党史的理解与认同,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到能渗透党史知识、践行党史教育。

三是延伸学科教学,提升教师党史学习教育的引领作用。历史学科教师面向全体师生进行“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等演讲,组织学生参加“青史杯”高中生历史剧本大赛,带领历史侦探社的学生在外滩寻访革命先驱的足迹。语文学科教师主要通过推荐阅读、征文、演讲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结合部编教材,将 《红星照耀中国》 等书列为给学生的推荐书目;组织学生参与“读红色经典,做信仰传人——百年百书阅读行”“百年党史——在线学习活动”“十里春风 百年礼赞”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读书月主题活动等读书征文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海市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推荐,政治、历史、语文、化学4 个学科8 位教师参与课程录制,其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4 节课入选市级平台。

三、科研引领:创建育人研究激励机制,深入推进党史教育

学校通过课题抓研究,深入推动党史教育出实效。运用课题研究的方式,推动激励干部、教师学习和思考,形成以学科带头人方式研究学科核心素养,推进全学科育人研究的良好氛围。科研引领,既带队伍又落实任务。把学科育人作为研究的主要目标,既能提升队伍素养又能有效实现教育目标。

目前,延安中学已完成教育部规划课题“探究学科思想改善教学方式”、市级课题“中学生品格养成的行动研究”和“基于问题探究的高中实践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等研究。当下,正在研究课题“面向 ‘真实世界’,构建 ‘五位一体’ 法治教育实践路径的研究”“高中思政课实践型大课堂的构建”等,为学校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和高中“双新”课程的实施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学科素养研究方面的学科带头人,为党史进校园的专题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实践提供重要保障。

近年来,学校党组织通过“分层学习,分类推进,全方位育人研究”,推进学习到位、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最后让学生有启发、有收获、有触动,逐步让学生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意识,树立理想信念。学校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学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党史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