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归来认此身
2023-09-12方晓燕
方晓燕
1937年9月,身陷囹圄5年的曹瑛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其后,他在和狱友的合照背后题字:“百战归来认此身!”以此纪念十二载革命生涯中披荆斩棘、勇往无前的斗争历程。
贫家学子敢于斗争
1908年2月14日,曹瑛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家庭。其父曹逢隆是同盟会会员。武昌起义后,曹逢隆在平江率先剪去辫子,并奔走乡里号召剪辫抗清。曹瑛5岁时,曹逢隆便延请私塾教师到家中为其授课。1915年,年仅7岁的曹瑛到离家三十里的私塾求学,开始住校生活。校内教师苏勖斋是晚清秀才,学有根底,教学有方,深得学生爱戴,曹瑛因此受益匪浅。这年湖南都督汤芗铭支持袁世凯称帝,曹逢隆因积极参与驱汤运动,遭军阀通缉逮捕,虽经营救出狱,但田地均被罚没,家道因之中落。一日,曹瑛收到父亲亲笔书信:“父病未愈,儿即归来。”他预感不妙,迅即返家探视。不久后,父亲撒手而去,留下母亲王藻带着曹瑛姐弟5人和年迈的祖母,长期忍受地主和高利贷者的剥削压榨,艰难过活。母亲异常坚韧,不但独自承担了家庭生计,还时常教育曹瑛姐弟要有反抗精神,做一个正直的人,这在年幼的曹瑛心里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后来,曹瑛在本乡第五高小寄宿读书。学校有一位姓余的教务主任,品行不端,经常体罚或开除学生,被学生所厌恶。在即将毕业那年,曹瑛组织学校思想较为进步的学生20余名联合全校三分之一的学生签字,揭发余某贪污等罪状,贴在学校礼堂的桌子上。经过齐心协力的斗争,余某被免去教务主任职务,校长陈秉勋因此拒绝在曹瑛等人的毕业文凭上盖章。县参议员同情曹瑛的遭遇,将盖有校印和县印的文凭交给曹瑛,即便没有校长印章亦不影响升学,曹瑛为斗争取得全面胜利而感到欢欣鼓舞。
1921年高小毕业后,母亲不忍心曹瑛舍弃学业,决定继续供他到岳州第三联合中学读书。于是,曹瑛与邻村的曹拔、湛钧等好友一起到岳州参加入学考试,曹瑛在参加入学考试的600多名考生中名列第二。岳州三中思想环境自由宽松,校长包泽兰为人正直、和蔼可亲,是作风开明的教育者。他和教务主任都信仰无政府主义,还给学生传授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不仅不反对学生运动,还暗中给予鼓励。英文老师欧阳九先生经常邀曹瑛谈心,还专门出资购买长沙《通俗报》、上海《申报》等报刊,使曹瑛开阔了眼界。他逐渐改变了摒弃政党派别的思想。曹瑛在校开始接触三民主义的书籍,因受其影响加入了国民党,并担任国民党岳州县党部的青年干事、部长等职。
成为党员坚守信仰
在岳州三中,曹瑛成为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1922年6月,他组织岳州学生开展抵制日货斗争,期间,他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重要作用。为团结斗争力量,他不仅组织学生自治会,还发起成立岳州市学生联合会,为岳州学生运动打开了新局面。岳州三中成为曹瑛革命生涯的重要起点,他时常收到从长沙、武汉、上海、南京、广州等地邮寄来的刊物,如《新青年》《向导》以及毛泽东主办的《湘江评论》等,其间刊登的李大钊、恽代英等的文章,为他重塑了全新的世界观。他如获至宝地阅读这些文字,并时常装病请假在床上偷偷地读。他还将这些书刊借给同学们看,或是放在阅览室给同学传阅。曹瑛开始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基本观点,并彻底放弃了无政府主义,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他也不再崇拜华盛顿、林肯、俾斯麦等英雄人物,在跟同学的辩论中,他说道:“他们只是为少数人谋利益,并不伟大。只有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为多数劳动人民谋解放、谋福利者才是真伟大。”
1925年,17岁的曹瑛在同学杨其翊和共产党员刘士奇介绍下加入共青团,同年冬,转为中共党员。
1926年,曹瑛自三中毕业后,与同乡苏订娥结婚。苏订娥原是塾师苏勖斋的侄女,在私塾读书时,苏勖斋派人到曹家商议,为曹瑛和苏订娥定下亲事。苏订娥虽文化程度不高,但胆大心细、聪明机敏,成为曹瑛早期革命生涯中的坚强伴侣。同年11月,曹瑛因岳州反革命势力猖獗被迫回乡暂避,到家数日,就被反动地主控制的挨户团发现。一天清晨,反动武装来到他的住所抓人,妻子苏订娥见到来人连忙跑上楼来告诉曹瑛:“抓你来了,快走!”说着就拉起曹瑛往外跑。由于乡下的房子都是一片一片相连的,苏订娥熟悉环境,便拉着曹瑛穿梭在房顶,成功隐蔽在邻居刘孔章家灶房的角落里,并用柴火把曹瑛盖起来。当时刘家的小女儿在旁边看到了一切,苏订娥怕小孩子童言无忌,便很机智地把孩子抱走,一面又迅速地脱掉身上的花衣服,换上一件不起眼的蓝色衣服。敌人前来搜查时,并未认出换装后的苏订娥,更没有发现藏在柴堆下的曹瑛。后来,刘孔章将曹瑛送到了山里的亲戚家避难。同年底,曹瑛在乡邻和亲人掩护下离开家乡。
地下斗争不改初心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破裂。曹瑛在党组织活动转入地下后,毅然接受组织派遣,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吴尚师部任代理政治部主任,后转至平江,担任浏平游击队第四纵队第一大队政治指导员,遂又回乡组织农民协会。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被派到武昌中山大学读书,在奥汉铁路做学生和工人运动。1928年,到九江任中共赣北特委委员、南浔铁路总工会干事、《浔报》记者,后因身份暴露,被迫乘船前往上海。
1929年初,曹瑛到达上海,先后任上海闸北区组织部长、浦东区组织部长、吴淞区区委书记等职,组织领导了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期间,他将妻子苏订娥接到上海团聚。由于曹瑛从事地下工作事务繁忙,没有社会公开职业,苏订娥一时又无法找到工作,生活困难,后经组织安排进入上海杨树浦裕丰纱厂做工。期间,她组织了粗纱车间工人罢工,并取得胜利。
1930年初,曹瑛化名钟真才,在上海参加了中共中央组织的干部訓练班。他与同班学员住在英租界金神父路一条弄堂的亭子间里,每天伙食只有几个烧饼、油条,一碗辣椒酱,一壶开水。生活虽然艰苦,但曹瑛在培训班见到了令人敬仰的“伍先生”,伍先生每隔几天来讲课一次,每次两三个小时,从国际国内局势到党的革命任务,问题分析鞭辟人里、发人深省,直到课程结束,大家才得知这位伍先生原来就是周恩来同志。周恩来的名字如雷贯耳,曹瑛能够亲耳聆听他的教诲,感到异常喜悦。
1930年7月,曹瑛担任南京市委副书记。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此前已遭多次破坏,市委书记和委员被捕牺牲的不在少数,仅1930年一年,就有近百名党员牺牲于雨花台。曹瑛临危受命,8月上旬与妻子苏订娥坐火车到达南京。为秘密工作所需,不到一年间,他们曾先后四次搬家。苏订娥还主动承担南京市委地下交通员的工作,是曹瑛工作上的好助手。她刻得一手好蜡板,经常誊抄文件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南京作为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是白色恐怖最为严重的城市,关卡林立,检查森严,便衣经常跟踪盯梢。苏订娥警惕性很高,她出门前,总假装在家门口的商店买东西;回家时,还总站在不远的地方四面张望,等确定周围无人监视,才会回家;送完情报后,她也要在周围绕圈子走,不能直接回家。那时,党的活动经费非常紧张,组织津贴费只有几块钱。两人经常要典当衣服度日,最后连苏订娥结婚时穿的一套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在中秋节那天,两人把大饼当月饼,把白开水当白酒,碰杯对饮。尽管生活艰苦,但他们始终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想方设法地积极完成党组织交付的工作任务。
9月,南京市委书记曾钟圣身份暴露,被迫离开南京,曹瑛暂代南京市委书记。他与军事委员杨子庄等带领中共南京市委设法在工厂、学校、军校、兵工厂等处恢复党团组织,发展革命力量。11月,苏订娥因工作劳累奔波,不幸染上伤寒,被房东赶了出来。因无处可去,只得在中华门内钓鱼台湖南会馆的一个角落里栖身。不久,苏订娥在会馆病逝。曹瑛没有钱为苏订娥料理后事,看管会馆的老夫妇同情他们的遭遇,便主动向湖南同乡们募捐了几块钱,买了一口薄板棺材,才将苏订娥的遗体草草掩埋在离雨花台不远的湖南会馆的公山上。
两次入狱坚守忠诚
193 1年2月的一天上午,曹瑛来到互济会负责人秦世昌家联系工作,被守在此处的特务发现,被捕入狱。他被押解到南京首都卫戍司令部看守所,这里关押着许多即将被枪决的“政治犯”。曹瑛化名张慕良,在狱中认识了刘雪亮等革命同志。他经常与狱友们谈论时事,畅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互相勉励坚持斗争。后来,敌人没拿到任何证据,即于11月将曹瑛释放出狱。
不久,曹瑛回到上海,继续在沪中区委工作。1932年12月31日,曹瑛在前往上海外白渡桥摆渡去浦东途中,因被叛徒出卖再次被捕,狱中化名钟真才。敌人将他吊起来,用皮鞭抽打,疼晕之后,又用凉水泼醒,反复折磨。即便如此,他坚称自己是跟着师傅来卖布的伙计。1933年1月,曹瑛与何洛等人一同被押解至南京首都卫戍司令部看守所。起初,曹瑛与陈原道、周启敦等难友在同一监房,陈原道在狱中表现坚决、英勇不屈,帮助难友们学习俄文,讲授革命道路,不久遭到敌人的杀害。
同年8月,曹瑛因被叛徒出卖暴露身份,被判处无期徒刑,转押至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狱中伙食也很差,看守们层层盘剥伙食费,以至狱友们时常吃腐烂或发霉的菜。一旦有外国人参观,监狱方面便在厨房挂上新鲜的肉,营造对外宣传的样板。曹瑛和狱友们常常互相帮助,共享食物、香皂、牙粉等,共同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监狱即是战场,即便被限制了自由,曹瑛也依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坚持斗争。他不仅要学会辨别叛徒,还要向狱友们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信仰。他对军事犯讲述国民党腐败不堪的事实,对普通人讲授文化知识,他用石板、石笔教他们学习作文、算术,狱友们无不感念共产党人的赤诚与热情。曹瑛用实际行动温暖和感化了狱友,有些出狱的军事犯还来探望他,给他带来铅笔芯,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次,曹瑛为帮助一位青年狱友得罪了看守长,愤怒的看守们把他拉到行刑室毒打一天,还给他钉上一副七八斤重的“半步镣”和手铐。曹瑛回到牢房时,不仅遍体鳞伤,双手还被竹板打得肿得像馒头。难友田文达见他手被拷住,就亲自给他喂饭,照顾他的生活。几天后,手铐可以打开了,但脚镣却被钉了三个月,走路只能半步半步地挪动,十分辛苦。曹瑛对面监房里的陶铸,见到之后心疼不已,时常给予安慰和激励。
为紧密联系狱中难友,曹瑛和狱友们摸索出了一套互通消息、交换意见的方法。一种方法叫发电报,与隔壁监房的狱友以敲击墙壁为暗号,约定敲几下是什么意思,达到互相联络的目的。另一种方法叫通电话,利用隔壁监房墙壁上留作共用灯泡的洞,用一根绳子穿过洞,通过绳子相互传递小纸条。第三种方法是通过在小石板上写字给对面监房的狱友看,看完即擦掉。第四种方法是打手势,利用送饭时递饭的小窗口,伸几根手指表达不同的意思。第五种方法则是利用外役给较远的监房传递条子或口信。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日战事日趋紧张,就连南京也危在旦夕,曹瑛和陶铸等人主动要求出狱抗日。为此,他们还发起绝食斗争,主张将省下来的钱支援抗日队伍。看守长见众人态度坚决,便安排各监房选出代表与监狱长谈判。曹瑛态度鲜明,表示坚决不当亡国奴,他指着监狱长说:“你也是中国人,你也不愿当亡国奴吧?中国的大好河山已沦陷了一半,为什么还把我们关在牢里,不叫我们出去抗日?”监狱长见状只得要求他们写一份书面报告递给上司,等待答复。
9月26日,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的黄文杰受叶剑英之命,将曹瑛和陶铸、赵希愚、周云德、顾玉良、陈曾固、肖桂昌等7人接出监狱,至此,曹瑛结束了长达5年的牢狱生活。9月的骄阳让曹瑛和狱友们感到無比的温暖和欢欣,众人决定拍照留念,并提议在照片上题词,于是曹瑛根据陶铸的提示,题写了7个字:“百战归来认此身!”表达其坚贞不屈的理想信念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斗志。无论是公开的革命斗争,还是地下斗争,抑或是狱中斗争,曹瑛身经百战而淬炼成钢,真正成长为斗争经验丰富的革命家。其后,他满怀希望地来到抗战大后方、红星照耀之地——延安,在革命征途上继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