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3-09-11石雅莉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12期
关键词:静脉血栓综合护理干预

石雅莉

【摘要】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2019年10月台山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98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重症监护室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中心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ICU中心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生理职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血栓发生率,加快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综合护理干预;ICU;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12-0046-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2.016

中心静脉导管(CVC)常用于患者围术期补液输血、输药、胃肠外营养,导管弹性好、操作时间短、保留时间长;但其置管为有创性操作,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免疫功能低、且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导致感染,对无菌操作要求较高,护理不当易引起相关性感染、形成静脉血栓等,使病情恶化,危及患者生命,需提供科学的护理干预[1]。常规护理主要围绕生命监测、遵医嘱指导用药等方面展开护理工作,虽然有一定的干预效果,但是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实际需求,因此效果不理想。综合性护理干预指护理人员从不同角度对患者进行干预,旨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选取98例ICU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2019年10月台山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8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6.98±5.08)岁,静脉置管部位:锁骨下静脉插管16例、股静脉插管18例、颈内静脉插管15例、患病类型:大手术后患者6例、恶性肿瘤患者2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13例、复合伤患者3例、心肺功能衰竭患者7例。观察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5.78±5.56)岁,静脉置管部位:锁骨下静脉插管17例、股静脉插管15例、颈内静脉插管17例、患病类型:大手术后患者7例、恶性肿瘤患者1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12例、复合伤患者4例、心肺功能衰竭患者8例。纳入标准:(1)患者在ICU接受中心静脉置管超过48 h,只有1条中心静脉导管;(2)患者或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无法正常沟通者;(2)置管前已出现发热者;(3)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凝血功能、血小板异常者;(4)预计48 h内可能死亡者。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生命监测、用药指导、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穿刺部位,及时更换敷料等常规重症监护室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1)成立综合护理干预小组:选出护理人员成立管理小组,行规范化培训,包括集体授课、实例演示、个案指导和仿真模拟练习等。(2)单手固定导管以免导管脱落,选择一次性透明敷料固定导管,用透气性、吸水性更好的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每3 d更换1次,更换时用2%碘伏消毒3次,顺毛发方向更换敷料和贴膜,出现潮湿、松动及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做好更换记录。输液前回血抽吸,抽出血凝块后输液,输液完采用2 mL生理盐水+2 mL肝素钠注射液封管及管道冲洗,封管更换无菌肝素帽,确保肝素帽、三通管衔接牢固。蛋白质制剂和血液输入后立刻更换管道。(3)置管前选择导管,硅胶材料感染率低于聚氯乙烯材料;穿刺部位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感染率低于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穿刺,锁骨下区域皮肤细菌计数水平低、湿度和油性适于稳固导管和换药;评估置管时长,置管时长≤48 h,定时更换;日常消毒护理采用碘伏由内至外圆圈走向涂抹,消毒范围充分覆盖敷料面积。穿刺前采用2%洗必泰消毒,或给予葡萄糖酸氯己定皮肤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消毒范围>15 cm,消毒后自然干燥;穿刺时采用2%碘伏消毒,穿刺后采用2%碘伏消毒。每天检查穿刺部位皮肤,出现问题及时拔管,并进行管尖培养。(4)置管部位护理:指导患者需要确保置管部位处于干燥、清洁状态,若患者为锁骨下静脉插管,应当重视对呼吸机管道方向的调整,并有效避开穿刺点,从而避免该部位因冷凝水从管路接口处渗出而受到污染。定时更换贴膜,并在更换过程中采取轻柔的动作,以穿刺点下方为起始点,将贴膜进行揭除。护理人员需要对导管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牢固固定,防止病原菌受导管反复进出的影响而带入其中。此外,还应当尽量降低三通接头、连接装置的使用率,并尽量降低打开接头的频率,从而避免三通接头一直在空气中暴露,避免病原菌从接头处进入机体中。为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概率,应当将导管连接装置用无菌治疗巾覆盖,使之保持在无菌环境下。此外,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还应当保证导管处于通畅状态,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以脉冲方式正压封管。(5)制定每日观察表:记录是否出现感染,在导管引出处透明敷料下缘与皮肤交界处无张力粘贴脱敏胶布,注明置管日期、时间、体温、导管型号、穿刺部位等。加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动態评估,怀疑感染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6)强化手卫生管理工作:需积极开展对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培训工作,要求其在各项护理工作开展前均应对双手进行清洗及消毒,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因护理人员手卫生问题而诱发的感染事件。

1.3    观察指标    包括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ICU中心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括对护理方式、态度、技巧、预防效果的认可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生活质量使用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价,最高分100分,评价内容包括生理职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躯体疼痛,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ICU中心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ICU中心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组护理前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ICU患者全身免疫功能较差,且多采用免疫抑制剂或抗菌药物治疗,中心静脉导管为ICU患者的血管通道,置管时皮肤上细菌移位,导管管腔内外形成生物被膜,微生物定植、入血,易引起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穿刺或导管直接损伤,或术中麻醉剂导致周围静脉扩张,术后卧床时间较长,致静脉血流缓慢,手术、麻醉引起机体应激使血液高凝,易形成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3]。所以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加强护理管理很有必要。

本研究分析了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采取全面、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有严格的监督体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含不同层级人员的培训、卫生消毒、导管穿刺规范化、导管维护与监测等[4]。(1)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讲解综合护理干预方法、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血栓原理,行心理护理,缓解不良情绪。(2)通过培训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落实无菌原则,杜绝感染事件的发生,解决血流不畅与血栓相关问题,对导管和皮肤行消毒处理,用无菌纱布包裹并固定好,防止感染。(3)在置管前选择导管的材料、留置部位、留置时间,同时做好导管的维护工作,护理人员对留置导管患者的不良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防止脱管、折管、穿刺点渗血。(4)重症患者大多昏迷或意识不清,无法进行准确快速插管,因此对护理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加强医护置管技术、护理水平,将质量监控系统应用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规范操作有助于避免反复穿刺引起感染[5]。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4.48%,12.24%)明显高于观察组(8.16%,4.08%)(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徐昆花[6]的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患者ICU中心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ICU中心置管、住院时间。综合护理干预操作简单、便捷、留置时间较长、危险性低,可以对重症患者进行稳定的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与狄捷[7]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83%)高于对照组(77.55%)(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规范护理人员护理行为,提升整体素质,与王卫玲[8]的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良好改善。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血栓发生率,加快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阿宁,郗凌云,刘红,等.循证护理对外科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2):288-291.

[2]    范彬,黄芬,张玉红,等.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疾病患者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血栓形成的风险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27(1):284-288.

[3]    蒋合凤,胡长玉,赵晓娟.综合护理干预对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8,25(8):148-150.

[4]    刘芳宁,沈扬林,黄海燕.综合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8,28(5):739-740.

[5]    马秋风.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6):809-810.

[6]    徐昆花.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系统性护理干预的研究[J].健康之路,2018,17(4):165.

[7]    狄捷.集束化护理对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影响分析[J].系统医学,2016,1(12):140-142.

[8]    王衛玲.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7):645-648.

(收稿日期:2023-01-25)

猜你喜欢

静脉血栓综合护理干预
妇科手术后发生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生理节律对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护理干预预防创伤性骨折术后卧床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低分子肝素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临床研究
应用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综合干预效果的研究